logo资料库

2012年辽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辽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已知全集 U={0,1,2,3,4,5,6,7,8,9},集合 A={0,1,3,5,8},集合 B={2,4,5,6,8}, 则 ) ( AC U  ( BC U ) 为 (A){5,8} (B){7,9} (C){0,1,3} (D){2,4,6} 【答案】B 【解析一】因为全集 U={0,1,2,3,4,5,6,7,8,9},集合 A={0,1,3,5,8},集合 B={2,4,5,6,8}, 所以 AC U    ,9,7,6,4,2 BC U   9,7,3,1,0 ,所以 ) ( AC U  ( BC U ) 为{7,9}。故选 B 【解析二】 集合 ) ( AC U  ( BC U ) 为即为在全集 U 中去掉集合 A 和集合 B 中的元素,所剩的元素 形成的集合,由此可快速得到答案,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补集运算,属于容易题。采用解析二能够更快地得到答案。  (2)复数 2 i  2 i  4 (A) 3 i 5 5 【答案】A (B) 3 5 4 i 5 (C) 41 i 5 (D) 31 i 5 【解析】 2 2   i i  (2 (2   i i )(2 )(2   i i ) )  3 4 i  5   3 5 4 5 i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属于容易题。复数的运算要做到细心准确。 (3)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b满足|a+b|=|ab|,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 a⊥b
(C){0,1,3} 【答案】B (D)a+b=ab 【解析一】由|a+b|=|ab|,平方可得 a b=0, 所以 a⊥b,故选 B 【解析二】根据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可知|a+b|与|ab|分别为以向量 a,b为邻边的平行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因为|a+b|=|ab|,所以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所以 a⊥b,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运算、几何意义以及向量的位置关系,属于容易题。解析一是 利用向量的运算来解,解析二是利用了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来解。 (4)已知命题 p:  x1,x2R,(f(x2) f(x1))(x2 x1)≥0,则  p是 (A)  x1,x2R,(f(x2) f(x1))(x2 x1)≤0 (B)  x1,x2R,(f(x2) f(x1))(x2 x1)≤0 (C)  x1,x2R,(f(x2) f(x1))(x2 x1)<0 (D)  x1,x2R,(f(x2) f(x1))(x2 x1)<0 【答案】C 【解析】命题 p为全称命题,所以其否定  p应是特称命题,又(f(x2) f(x1))(x2 x1)≥0 否定为 (f(x2) f(x1))(x2 x1)<0,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属于容易题。 (5)一排 9 个座位坐了 3 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A)3×3! (B) 3×(3!)3 (C)(3!)4 (D) 9! 【答案】C 【解析】此排列可分两步进行,先把三个家庭分别排列,每个家庭有 3!种排法,三个家庭共有 3! 3! 3!    (3!) 3 种排法;再把三个家庭进行全排列有3!种排法。因此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4 (3!) , 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步计数原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6)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a4+a8=16,则该数列前 11 项和 S11= (A)58 (B)88 (C)143 (D)176 【答案】B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  a 1  a 11  a 4  a 8    16, s 11  a 11 ) 11 (  a 1 2  88 ,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及其前 n 项和公式,同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属于中档题。解答时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快速又准确。
(7)已知sin (A)  1   cos  , (0,π),则 tan= 2 (B)  2 2 (C) 2 2 (D) 1 【答案】A 【解析一】 sin       2, 2 sin(    ) 4   2, sin(    4 ) 1     (0 , ),     ,  tan    1 ,故选 A cos 3  4 cos 【解析二】  sin      2,   2, sin 2    1,     ), 2   (0,  (0,2 ), 2     ,  tan    1 ,故选 A 2  (sin 3  2 cos )   3  4 , 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转化思想和运算 求解能力,难度适中。 (8)设变量 x,y 满足 x   0   0  10  y  15  y x y , 20 则 x 3 2  的最大值为 y (A) 20 (B) 35 (C) 45 (D) 55 【答案】D 【解析】画出可行域,根据图形可知当 x=5,y=15 时 2x+3y最大,最大值为 55,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难度适中。该类题通常可以先作图,找到最优解求出 最值,也可以直接求出可行域的顶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进行验证确定出最值。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 S 的值是 (A)  1 (C) 3 2 【答案】D (B) 2 3 (D) 4 【 解 析 】 根 据 程 序 框 图 可 计 算 得  1; s   1, i  2; s  2 3 , i  3; s  s  4, i 3 , 2 i  4; s  4, i  由此可知 S 的值呈周期出现,其周期为 4, 5, 输 出时 9i  因此输出的值与 1i  时相同,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数列的周期性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属于中档题。此类题目需要通过计算确定出周期(如果数值较少也可直接算出结果),再根据周期 确定最后的结果。 (10)在长为 12cm 的线段 AB 上任取一点 C.现作一矩形,领边长分别等于线段 AC,CB 的长,则该 矩形面积小于 32cm2 的概率为 (A) 1 6 【答案】C (B) 1 3 (C) 2 3 (D) 4 5 【解析】设线段 AC 的长为 x cm,则线段 CB 的长为(12 x )cm,那么矩形的面积为 (12 x x ) cm2,  ,解得 4 ) 32  x 或 x 8 。又0 x  ,所以该矩形面积小于 32cm2 的概率为 2 3 12 , 由 (12 x x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模型的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几何概型的计算,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属于中档题。 (11)设函数 f(x) ( x R 满足 f( x )=f(x),f(x)=f(2  x),且当 [0,1] x  ) 时,f(x)=x3.又函数 )x |,则函数 h(x)=g(x)-f(x)在 1 3 , 2 2 (C)7 (B)6  [ ] 上的零点个数为 (D)8 g(x)=|xcos( (A)5 【答案】B 【解析】因为当 [0,1] x  时,f(x)=x3. 所以当 [1,2]  时,(2 - ) x  [0,1] ,f(x)=f(2 x)=(2 x)3, 当 x  ] 时,g(x)=xcos( )x ;当 x  [ 时,g(x)= xcos ( )x ,注意到函数 f(x)、 g(x) 都是偶函数,且 f(0)= g(0), f(1)= g(1), 1 ) ( 2 象,函数 h(x)除了 0、1 这两个零点之外,分别在区间 1 2 g ) ( 0  ,作出函数 f(x)、 g(x)的大致图 3 2 [  、0, 、 ,1 、, 上各有一个零 ,0] [ ] [ 1 2 1 2 3 ] [1 ] 2 点,共有 6 个零点,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函数的零点,考查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 理论证能力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难度较大。 (12)若 [0, x   ,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1[0, 2 x 1 3 2 2 g , ]
(A) 1xe „   x 2 x (C) cos 21 1 x x… 2 【答案】C (B) 1 1  x 1   (D) ln(1  x ) … x  x 1 2 21 x 8 1 4 2 x 【解析】设 ( ) f x  cos x (1   1 2 2 x )  cos x 1   1 2 2 x ,则 ( ) g x  ( ) f x   sin x  x , 为增函数,所以 ( ) g x  ( ) f x ≥ g (0) 0,   所以 ( ) g x   cos x 同理 ( ) f x ≥ f (0) 0   , )  ≥ ,所以当 [0, 1 0 x   时, ( ) g x 21 x 2 ) 0 ≥ ,即 (1   cos cos x 21 1 x x… 2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公式,以及利用导数,通过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来证明不等式,考查 转化思想、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运算能力,难度较大。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 题~第 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第Ⅱ卷 22 题~第 2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8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长方体在中间挖去了一个等高的圆柱,其中长方体的长、 宽、高分别为 4、3、1,圆柱的底面直径为 2,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长方体的表面积加圆柱的 侧面积再减去圆柱的底面积,即为 2(3 4 4 1 3 1) 2        1 1 2      3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柱体的表面积公式,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属于容易题。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根据三视图还原出几何体,确定几何体的形状,然后再根据几何 体的形状计算出表面积。
(14)已知等比数列{an}为递增数列,且 2 a 5  a 10 ,2( a n  a n  2 ) 5  a n 1  ,则数列{an}的 通项公式 an =______________。 【答案】 2n 【解析】 2 a 5    a 10 , ( a q 1 4 2 )  9 a q 1 ,     q a , a 1 n q ,n  2( a n  a n  2 ) 5  a n 1  , 2 (1  a n  2 q ) 5  a q n , 2(1   2 q ) 5 , q  解得 q  2 或 q  1 2 ( 舍去),   a n n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转化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5)已知 P,Q为抛物线 2 x y 上两点,点 P,Q的横坐标分别为 4, 2,过 P、Q分别作抛物线 2 的切线,两切线交于 A,则点 A的纵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 4 【解析】因为点 P,Q的横坐标分别为 4,  2,代人抛物线方程得 P,Q的纵坐标分别为 8,2. 由 2 x  2 , y 则 y  21 x 2 ,   y  所以过点 P,Q的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分别为 4, 2,所以过点 x , P,Q的抛物线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y  4 x  8, y   2 x 纵坐标为 4  联立方程组解得 1, y 2, x   故点 A的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的方法,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求法,属于 中档题。 曲线在切点处的导数即为切线的斜率,从而把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斜率联系到一起,这是写出切线 方程的关键。 (16)已知正三棱锥 P  ABC,点 P,A,B,C都在半径为 3 的求面上,若 PA,PB,PC两两互相垂 直,则球心到截面 ABC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 3 3 【解析】因为在正三棱锥 P  ABC中,PA,PB,PC两两互相垂直,所以可 以把该正三棱锥看作为一个正方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此正方体内接 于球,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球心为正方体对角线的中点。 球心到截面 ABC的距离为球的半径减去正三棱锥 P  ABC在面 ABC上的 高。已知球的半径为 3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 2,可求得正三棱锥 P  ABC在面 ABC上的高为
2 3 3 ,所以球心到截面 ABC的距离为 3  2 3 3  3 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组合体的位置关系、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转 化思想,该题灵活性较强,难度较大。该题若直接利用三棱锥来考虑不宜入手,注意到条件中的 垂直关系,把三棱锥转化为正方体来考虑就容易多了。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中,角 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角 A,B,C成等差数列。 在 ABC (Ⅰ)求cos B 的值; (Ⅱ)边 a,b,c成等比数列,求sin sinA C 的值。 【答案及解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差、等比数列的定 义,考查转化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容易题。第二小题既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 为角的关系,也可以利用余弦定理得到边之间的关系,再来求最后的结果。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直三棱柱 ABC A B C  / / / , BAC  90  , AB AC   AA /, 点 M,N分别为 /A B 和 / /B C 的中点。 (Ⅰ)证明: MN ∥平面 / / A ACC ;
(Ⅱ)若二面角 /A MN C  为直二面角,求的值。  【答案及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