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重庆合川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分)(2013•重庆)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拉面条 B. 磨豆浆 C. 切黄瓜 D. 酿米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
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拉面条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磨豆浆只是磨碎提取汁液和营养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
C、切黄瓜只是将黄瓜切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酿米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
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 分)(2013•重庆)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应多补充的食物是(
)
A. 馒头
B. 蔬菜
C. 啤酒
D. 植物油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应多补充的食物应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啤酒中富含酒精、麦芽糖,麦芽糖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2 分)(2013•重庆)空气中含有的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CO2 B. O2
C. N2
D. Ne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抓住氧化物的特征是由两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CO2 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
B、O2 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C、N2 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D、Ne 是由氦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项为:A.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如果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
4.(2 分)(2013•重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 食盐水 B. 矿泉水 C. 蒸馏水 D. 冰汽水
)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 错;
B 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 错;
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溶液,故 C 正确;
D、冰汽水是混合物,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
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2 分)(2013•重庆)制作下列仪器时,要用到合成材料的是(
)
A. 蒸发皿 B. 胶头滴管
C. 燃烧匙 D. 集气瓶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
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蒸发皿是用瓷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胶头滴管是用合成橡胶和玻璃制成的,其中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燃烧匙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集气瓶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所在.
6.(2 分)(2013•重庆)小明家种的小麦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缺乏氮、磷两种元素,应立即施用的肥料
是(
A. CO (NH2)2
C. NH4H2PO4
)
B. NH4HCO3
D. KNO3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小明家种的小麦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缺乏氮、磷两种元素,所以肥料中必须含有氮和磷两种营
养素.
解答: 解:A、CO (NH2)2 中只含有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A 错;
B、NH4HCO3 中只含有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B 错;
C、NH4H2PO4 既含有氮元素又含有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 C 正确;
D、KNO3 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没有磷元素,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 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7.(2 分)(2013•重庆)用下列矿石冶炼金属时,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的是(
)
A. 辉铜矿(主要成分 Cu2S) B. 赤铁矿(主要成分 Fe203)
C. 磁铁矿(主要成分 Fe304) D. 铝土矿(主要成分 Al2O3)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矿石冶炼金属时排放的废气容易引起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辉铜矿主要成分为 Cu2S,含有硫元素,在冶炼铁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排放的废气容易引
起酸雨,故选项符合题意.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Fe2O3,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Fe304,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 Al2O3,主要成分中不含有硫元素,排放的废气不易形成酸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酸雨的形成的原因、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 分)(2013•重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答: 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描述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C、分子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故选 A.
点评: 了解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定义,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才能
正确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9.(2 分)(2013•重庆)某班同学在对 CO 2 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 CO2 的功,
又可以体现 CO2 的过的是(
)
A. CO2 可以使人窒息 B. CO2 可以作气体肥料
C. CO2 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 固体 CO2 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 CO2 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A、CO2 可以使人窒主要体现了 CO2 的过.A 不符合题意;
B、CO2 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 CO2 的功.B 不符合题意;
C、CO2 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 CO2 的过,但 CO2 还具有保持大气相对稳定的作用主要体
现了 CO2 的功.故 C 符合题意;
D、固体 CO2 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 CO2 的功.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但是要求在日常生活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倡低碳生活,本题重在对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考查.
10.(2 分)(2013•重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虽然有毒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NaNO2 中
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B. +3
D. ﹣3
A. +5
)
C. +1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可得:(+1)+x+(﹣2)×2=0,则 x=+3 价.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2 分)(2013•重庆)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F2
B. O2
C. SiH4
D. SiF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与种类不发生改变进行运算和判断.
解答: 解:在化学反应 SiO2+4HF=X↑+2H2O 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 4 个氢原
子、4 个氟原子、1 个硅原子、2 个氧原子;反应后除 X 外有 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因此每个 X 分子中
应该有 4 个氟原子和 1 个硅原子,故 X 的化学式为 SiF4.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守恒的方法来解答,明确化学反应
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是解答的关键.
12.(2 分)(2013•重庆)如图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 厕所清洁剂 B. 橘子汁 C. 食盐水 D. 炉具清洁剂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据此根据
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来解答.
解答: 解:根据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以知道该溶液显碱性,其溶液的 pH>7;
A、从图看,厕所清洁剂的 pH 小于 7,故错误;
B、从图看,橘子汁的 pH 小于 7,故错误;
C、从图看,食盐水的 pH 等于 7,故错误;
D、从图看,炉具清洁剂的 pH 大于 7,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 知道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而显示的不同颜色,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同时熟练掌握溶液的
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溶液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 7 时溶液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
13.(2 分)(2013•重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用途不相符的是(
)
A.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B.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C. 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登山和潜水
D.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登山和潜水,而不是利用了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
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 分)(2013•重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CO
B. CO2 C. O2
D. CuO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碳和一氧化碳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B、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 分)(2013•重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都不可能用到的装
置是(
)
A.
B.
C.
D.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反
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各自的发生装置,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通过对
比作出选择.
解答: 解: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 A;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所以都可以向上排空气法、C;
而 D 装置适合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适合;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关键是明确反应的原理及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6 个小题,共 22 分)
16.(3 分)(2013•重庆)用下列粒子的序号填空.
①2N
②Cl﹣
③H2 ④
表示分子的是 ③ ,表示离子的是 ② ,表示金属原子的是 ④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
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①2N 表示 2 个氮原子;
②Cl﹣表示氯离子;
③H2 表示氢分子;
④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为 11 的元素为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表示分子的是③,表示离子的是②,表示金属原子的是④;
故答案为:③;②;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4 分)(2013•重庆)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 A (填序号).
(2)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1.1% .
(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水中通直流电 2H2O
2H2↑+O2↑
②水与生石灰反应 CaO+H2O═Ca(OH)2 .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
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据此结合图示进行判断;
(2)据水的化学式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3)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据此书写方程式.
解答: 解:((1)A 可表示出一个水分子的构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式是 H2O,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11.1%;
(3)①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是:2H2O
2H2↑+O2↑;
②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A;(2)11.1%;(3)①2H2O
2H2↑+O2↑;②CaO+H2O═Ca(OH)2.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难度不大,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明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据反应原理
正确的书写方程式即可顺利解答.
18.(5 分)(2013•重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和日常生活等领域.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黄铜(含铜和锌)、生铁都属于 合金 .
(2)将黄铜和生铁分别放人足量的稀盐酸中,浸泡后都有残留固体,其中一种固体一定含 铜 ,另一
种固体一定含 碳 .
(3)生铁浸泡在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
应 .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黄铜和生铁的组成分析解答;
(2)根据黄铜和生铁的组成及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不与盐酸反应分析解答;
(3)据铁和盐酸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 解:(1)黄铜(含铜和锌)、生铁含铁与碳,二者均属于合金;
(2)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故放入质量稀盐酸反应后剩余;生铁中的碳
与酸不反应,故剩余;
(3)生铁中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该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合金;(2)铜;碳;(3)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点评: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断、合金的相关知识,才能依据题意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
19.(3 分)(2013•重庆)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 Y 形试管的 2 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 2
个支管同时伸人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a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B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白磷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P2O5 (填化学式)进人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写出化学式.
解答: 解:(1)a 处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由于试管内的氧气的量少,
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
(2)由于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所以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P2O5 进人空气,从而使该实
验绿色化.
故答为:(1)a,B;(2)P2O5.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五氧化二磷有毒能污染空气即可回答.
20.(3 分)(2013•重庆)t2℃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 I 所示,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 2 中, 乙 (填“甲”或“乙”)表示 a 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 1 中 a 溶液的温度从 t2℃降低到 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B (填
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