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 课程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2
1.2 功能要求............................................................................................................................2
1.3 总体方案............................................................................................................................2
1.31 芯片介绍...................................................................................................................2
二 硬件系统的设计
2.1 电路原理图.........................................................................................................................3
2.1.1 电路分析.................................................................................................................4
2.2 注意事项.............................................................................................................................5
三 PCB 设计
3.1 整体布局............................................................................................................................5
3.2 Rule 设置..........................................................................................................................7
四 电路调试与测试
4.1 成品效果............................................................................................................................7
4.2 调试结果............................................................................................................................7
五 实物制作过程
5.1 电路图打印.......................................................................................................................7
5.2 热转印...............................................................................................................................8
5.3 钻孔...................................................................................................................................8
5.4 电路板腐蚀.......................................................................................................................9
六 总结体会.........................................................................................................................9
附录.......................................................................................................................................10
1
2
1 3D 图....................................................................................................................................10
2 实物图.................................................................................................................................11
3 元件清单.............................................................................................................................11
4 参考文献.............................................................................................................................11
1.1 设计题目:音调可调小功率放大器
1.2 功能要求:
1、(RP1、RP4)、(RP3、RP6)、(RP2、RP5)为 同轴双联电位器,分别用于低音、
高音及音量调节。
2、最大输出功率 1.25W。
3、注意合理分布去耦电容。
1.3 总体方案:
本课程设计采用 TDA2822M 作为本设计的功放芯片,并在前端增加两路运放,采用 LM324N
放大信号并且增加控制音量和高低音的电路。双路输出,采用 8 欧姆喇叭作为负载输出音频
信号。
1.3.1 芯片介绍:
TDA2822M 是一款常见的小功放芯片,其最低工作电压为 1.8V。
在电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 TDA2822M。实际上,这个 IC 是在单片式 8 无铅微型 DIP(双列
直插式封装)。它被设计为双电池供电的声音播放器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使用。TDA2822M 的特
点是非常低的静态电流,低交越失真,直流电源电压下降到 1.8 伏,最小输出功率约 450
毫瓦/通道,5V 直流电源输入 4 欧姆扬声器。
2
3
LM324N:
针脚数:14
工作温度范围:-40°C to +85°C
最大电源电压:32V 最小电源电压:3V 额定电源电压:+5V
引脚图:
二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2.1 硬件原理图
3
4
2.1.1 电路分析
电路的操作非常简单。从电脑音频端口或耳机端口输入信号,VR1、RP4 作为低音控制
器,而 VR3、RP6 作为低音控制器。VR2、RP5 作为音量控制器。元件 R6 和 C7,R8 和 C9 组
成的经典 Zobel 网络。
输入端:
1.输入端还有落地的偏压电阻,此电阻数值可用来调整输出端的直流电压,使之接近
1/2 电源电压,以得到最佳之功率输出。由于 IC 的工作范围很宽,因此中点电压的差异很
大,在实用电路上需搭配电源电压选取数值。
2.由于输入端还有落地的偏压电阻,因此实际的输入阻抗为两者的并联数值。此外信号
输入端与前级电路连接,还需隔直流的电容器,须注意电容器的数值与输入阻抗形成高通回
路,必须选取容值够大能让最低音频通过,但若数值太大会在开关机充放电时产生延迟噪音。
3.另外在输入端为可调电阻时,一般会错误的将输入端直接连上可调电阻的动点上,应
该中间串接电阻,以免动点接地时,可能造成 IC 损坏或音频失真。也有些错误是输入端仅
连接通路电容,却没有落地的偏压电阻。
4.本 IC 虽然没有内藏 Mute 控制电路,可以在输入端作外部电路处理,不过会有 Pop
噪音的产生。(只要输入正端拉到地电位,或负端拉到高电位,可以 Mute)
4
5
输出端:
1.输出端的电容器与喇叭负载形成高通回路,因此数值必须使最低音频能通过。公式如
下:
2.最低音频 F6db-low = 1 / 2π(输出连接电容 Co * 喇叭阻抗 Ro)
3.也就是 Co = 1/2π(F6db * Ro),若喇叭 8 Ohm, 低频 50 Hz, 则 Co 数值需大于 400
uF。如果是以 3dB 为参考点,则为 1.4 倍 560 uF。
4.输出端另外有 0.1 uF 串接 4.7 Ohm 接地,一般规格书很少说明用途,因而有些设计
人员会把它省掉或是只装电容器,这是不正确的,即使测试时一切正常,但是在动态音乐信
号下,仍然可能产生间歇性的高频震荡。那是高频相位转移电路,在输出的大电容器的引脚
与喇叭引线,在高音频段可能因电感效应激发正回授震荡时,将正回授震荡移转相位后消除。
现代的大电容器制造上,已经基本上降低了引脚电感的产生,问题较少发生。
5.很多工程人员会忽略到一些输出端的细部问题,由于阻抗很低甚至到 4 Ohm 的负载,
却使用很细的喇叭线或是很细的 PCB 铜箔,造成输出功率的损失。举例来说,以 0.1 Ohm 的
喇叭线,就会造成输出功率 10%的损失。(两条为 0.2 Ohm, 电压少 5 %,功率已少 10%)尤
其在仪器测试时,更须注意所有外部的负载接线及电源接线,以免影响测试数据。
2.1 注意事项
1.为减少电源噪声,需要在电源端对地加滤波电容,本设计中采用 0.1uf 和 10uf 的钽
电容与瓷片电容并联,降低交流电源对地的阻抗。在各个芯片的电源端同样需要加滤波电容。
并切在 PCB 连线的时候,电路尽可能靠近地线,地点应短而粗,路径尽可能小以降低 EMI,
提高产品性能。
2.LM324N 芯片有多个输入端,闲置的端口应连接成电压跟随器或接地,不能悬空,以
避免不稳定电位带来影响。
3.2822 通常 5 脚对地设计用 0.01u 的电容,实验证明太小。将其加大至 100u 后,噪音
有所改善。
4.PCB 连线时,采用单点接地,地线线宽采用 1mm,连线不能采用 Z 字形,以此降低 EMI。
3.1 整体布局
本次 PCB 制板所用软件为 AltiumDesigner,该软件主要用于印刷电路板设计系统。简
单制板操作流程如下:
(1)简单原理图设计
5
6
(2)绘制电路原理图
(3)生成电路原理图网络表文件
(4)创建 PCB 文件,设计相关文件参数
(5)在 PCB 文件中导入原理图网络表
(6)元件布局布线,生成 PCB 板在原理图设计中,根据设计的电路,我们首先需要放
置所有需要的元件,大部分元件我们可以在元件库中找到,少数元件有可能找不到,这时我
们可以利用软件自己制作元件,根据原件外形和管脚情况,绘制出自己所需要的元件,然后
加载到元件库中调用。原理图中每一个元件最为关键的部分便是准确填写他们的封装形式,
既要符合元件管脚情况,又要考虑该元件与其它元件的连接情况,更为重要的是所填写的封
装要与与 PCB 文件中的封装库里面的相统一,这样才保证生成真确的 PCB 板图。元件的封装
情况和管脚网络连接情况我们可以从生成的网络表文件中一目了然。在向 PCB 文件中导入网
络表以后,首先要对电路板进行自动布局,然后进行手工调整,得到自己满意的排列形式,
再次确定禁止布线层,进行自动布线,由于本次设计元件较多,连线复杂,因此布线时我们
选用双层布线,做成的 PCB 板也相应是双层板。
本设计采用了双面板,大小为 7mm*10mm,双面布线,单面焊元件,如果采用两面焊件,
电路板的大小可以进一步减少。电路中电容电阻均采用了贴片封装,电解电容、芯片采用了
直插,音频接口与双联电位器根据封装引脚参数自己绘制。
以下是本次设计生成的原理图和 PCB 板效果图:
6
7
3.2 Rule 设置
线宽设置
地线线宽 1mm,电源线线宽 0.8mm,信号线线宽 0.6mm。
安全间距设置
除了元件间的安全间距之外,增加了铺铜铜间距的安全间距为 50mil。
四 电路调试与测试
4.1 成品效果
元件焊完之后,用手机通过音频线输入信号,8 欧 10W 喇叭输出信号,输出音频有较大
噪声产生,当靠近电子产品时会受到干扰,调节音量电位器,发现输出音频信号声音过小,
可能运放出问题了,有可能芯片问题。
4.2 电路调试与结果
更改滤波电容,采用更大容值电容,降低噪声;更换 LM324N 芯片,输出信号声音变大,
得到解决,电源地与信号地之间串联 0 欧姆电阻,降低阻抗,防止信号互扰。
五 实物制作过程
5.1 电路图打印
7
5.2 热转印
5.3 钻孔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