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山东东营市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课程的( )为研究内容。
A.价值与指导 B.形成与变革
C.种类与评价 D.目标与任务
2.幼儿的知识结构建立在( )基础之上。
A.幼儿的思维能力 B.幼儿的感性经验
C.知识的系统化 D.科学性
3.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
则属
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4.在布置自然角时,让幼儿讨论决定该饲养何种动物。这遵循了幼儿环境创设的( )。
A.目标导向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幼儿参与原则 D.经济性原则
5.幼儿教育是对( )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4~5 岁 B.1~6 岁
C.3~7 岁 D.3~6 岁
6.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
7.决定幼儿园工作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园长的领导水平 B.制度的权威
C.教职工的素质 D.设备设施
8.劳动是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之一,组织指导小组儿童对活动室内某区域进行清洁、
修补图书、整理玩具、帮助厨房剥豆、摘豆等属于学前儿童劳动中的( )。
A.值日生劳动 B.集体劳动
C.自我服务 D.手工劳动
9.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中,( )是供给幼儿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
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A.游戏 B.实验 C.操作 D.参观
10.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体育任务的是( )。
A.促进儿童自身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B.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C.培养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D.发展儿童智力与初步的动手能力
11.教师如果经常对同一种行为的要求前后差异较大,不仅会让幼儿心态迷惑,无所适
从,而且还让正确或适宜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强化,消极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抑制。这表明对
幼儿社会性教育应遵循( )。
A.一致性原则 B.随机教育原则
C.行为实践原则 D.榜样作用原则
12.( )通过收集并分析儿童的作品,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做出评定,是一种在幼儿
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给幼儿提供帮助的方法。
A.以游戏为基础的评价 B.真实性评价
C.档案评价法 D.多彩光谱法
13.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彼此接纳、彼此认识和理解,在平
等互信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使彼此的精神相遇,使彼此的心灵沟通、相互激发。上述体
现的是师幼关系类型中的( )关系。
A.“主—客体”B.“主导—主体”
C.互主体 D.双主体
14.( )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凭借想象,独立构思出新故事情节的活动。
A.创造性讲述 B.情景表演
C.看图 D.识物
15.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及( )。
A.幼儿园对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B.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C.幼儿园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D.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照看
16.在园长的领导职能中,首要的职能是( )。
A.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B.保证教养中心工作
C.进行有效的教育思想领导
D.建设好教职工队伍
17.我国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18.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19.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 )倾向提出来的。
A.幼儿教育的多元化 B.幼儿教育的制度化
C.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D.幼儿教育的特色化
20.( )不仅是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也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
A.自由活动 B.生活活动
C.劳动活动 D.教学活动
21.( )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A.幼儿上课 B.幼儿游戏
C.幼儿劳动 D.幼儿娱乐
22.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23.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权威性 B.知识性
C.主导性 D.艺术性
24.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25.下列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B.是幼儿学习的指挥者
C.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D.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26.幼儿社会发展的评价范畴不包括( )。
A.自我系统 B.主体系统
C.道德系统 D.生长发育
27.幼儿园的( )是幼儿园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与手段,这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
A.文化建设 B.教育教学
C.园长管理 D.游戏设计
28.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属于影响幼儿发展的( )因素。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9.活动区是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内设置的不同角落、区域,( )
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A.空间 B.材料
C.隔离 D.活动规则
30.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出示贴绒小鸭,问幼儿有几只鸭子,有的幼儿却答
成鸭子是黄颜色的。这种现象是心理学中的( )现象。
A.中心记忆 B.偶发记忆
C.主观臆想 D.客观臆想
31.婴儿偶尔用双脚蹬席子发出响声后,就会连续地用脚去蹬席子让它再度发出声响。
这种游戏属于(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练习性游戏
32.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识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33.如果学生把老师看成是( ),则他们要求老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豪爽、守纪
律等。
A.家长的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团体领导者 D.模范公民
34.幼儿学习了绘画技能,然后将这种技能运用到美工活动中,先用蜡笔画好动物图像,
然后再裁剪,这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A.高路迁移 B.低路迁移
C.逆向迁移 D.负向迁移
35.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36.1986 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小学化”倾向极力提倡( )。
A.独立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7.最有益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言语教导法 B.行动操练法
C.角色扮演法 D.环境体验法
38.( )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A.培养特长幼儿 B.完成教学要求
C.培养健康的幼儿 D.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39.在游戏的条件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时间比一般条件下( )。
A.短得多 B.差不多
C.长得多 D.视情况而定
40.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 世纪 90 年代强调( )。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C.智力开发 D.培养创造力
4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 )。
A.分科性的 B.综合性的
C.适宜性的 D.完整性的
42.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
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
43.关于我国托儿所的描述不正确的( )。
A.以集体教育为主 B.具有社会福利性
C.具有保教性 D.是 3 岁前儿童的保教机构
44.下列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中,属于不良习惯的是( )。
A.任性 B.咬手指
C.强迫行为 D.过分敏感
45.幼儿园的课堂提问要以( )为中心。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问题
46.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线,抓住重心,运用线条和箭头等符号,把教学内容的结构、
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板书形式为( )。
A.图文式 B.词语式
C.线索式 D.表格式
47.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运用讲解方式时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
A.讲解要适量,不能代替幼儿去学习
B.讲解时机要适当,尽量启发幼儿自己去理解
C.讲解时语言应为使用术语或成人语,便于幼儿思维成熟
D.讲解应与主题相结合,使学习内容具体可感
48.幼儿园的( )是指教师或园长与幼儿家长联系沟通,提供育儿支援,家园双方相
互结合,共同保育教育幼儿。
A.社会工作 B.家长工作
C.教育工作 D.管理工作
49.( )是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
A.保教制度 B.健康检查制度
C.卫生制度 D.安全制度
50.幼儿的认识过程以( )为主。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51.3 岁以后,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52.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
和谐地发展是体现了(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