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MIMO雷达基本原理.pdf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资料共7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目录 1 MIMO 雷达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5 1.1 MIMO 雷达基本原理............................................................................................... 5 1.2 MIMO 雷达的主要特点........................................................................................... 9 2 MIMO 雷达正交信号设计及性能分析.................................................................................................. 13 2.1 MIMO 雷达正交信号............................................................................................. 13 2.2 正交单载波矩形脉冲信号(OFDM) ................................................................. 14 2.3 正交线性调频矩形脉冲信号(OFDM LFM) .................................................... 16 2.4 正交多相编码信号 ................................................................................................. 24 3 MIMO 雷达信号模型与信号处理.......................................................................................................... 34 3.1 信号模型 ................................................................................................................. 34 3.2 信号处理 ................................................................................................................. 37 4 系统仿真实验........................................................................................................................................... 61 4.1 波束形成仿真实验 ................................................................................................. 61 4.2 距离分辨性能仿真实验 ......................................................................................... 63 4.3 速度分辨性能仿真实验 ......................................................................................... 66 4.4 平台综合仿真实验 ................................................................................................. 67 I
为探测低空弱目标(如低空突防的隐身巡航导弹或隐身作战飞机),相控阵雷达系 统(特别是岸基和舰载)通常采用大的功率孔径积(PAG)或高的峰值发射功率,这 随之带来以下一些问题:(1)敌方电子侦察设备很容易截获雷达信号,然后施放大功 率有源干扰,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同时,雷达也很容易受到反辐射导弹的攻击。(2) 相控阵雷达在探测低仰角弱目标时,通常都是在强杂波背景、强干扰环境下进行的, 这给雷达的接收动态范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相控阵雷达系统在接收时,既需 要对强海杂波无限幅失真,又要能不失真地接收弱目标信号,这就要求雷达接收系统 和模数转换器(ADC)有极高的动态范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实现如此高的接 收动态范围是困难的。(3)为使相控阵雷达系统在强杂波背景下具有良好的动目标显 示(MTI)和动目标检测(MTD)性能,要求系统前端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和较小 的系统杂散等。(4)相控阵雷达系统还需要有更快的搜索速率、具有同时多功能(如 搜索和跟踪)以及高的多普勒分辨率和角度分辨力,所有这些问题都使雷达系统设计 变得非常复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控阵雷达通常在接收端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 在 DBF 系统中,模数转换(A/D)在阵列的每个阵元中完成,因此减小了对 A/D 动态 范围的需求,有利于形成接收数字多波束,加快搜索速率。但是相控阵 DBF 系统仍然 像模拟波束形成(ABF)系统一样,在一个时刻只能观察一个窄的区域,通过波控扫 描来搜索整个监视空域,搜索效率不高,在给定时刻也只执行单一的功能(搜索或跟 踪)。 本项目研究的基于正交信号体制的相控阵雷达(简称“正交信号相控阵雷达”或“正 交波形雷达”)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正交波形雷达发射相互正交的波形,在空间不 能形成高增益的发射波束,而是形成低增益的宽波束;接收时通过数字多波束接收。 这样的体制带来了一些性能的改善:如可减小信号的截获距离,改善强杂波中检测弱 目标及低速目标的能力等。理论上,信号被截获的距离降为原来的 1/M(M 是发射子 阵或阵元数),强杂波背景中探测低速目标的能力提高 M 倍。宽波束发射能同时监测 一个较大的空域范围,搜索时无波束切换和波束建立时间,雷达搜索效率和多目标跟 踪能力可显著提高,而且不同的接收波束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搜索或跟踪),实现同 时多功能。 正交波形雷达理念可广泛应用于陆基或舰载相控阵雷达系统,也可用于机载预警、 机载火控相控阵雷达系统和直升机载对地探测相控阵雷达系统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1
由于正交波形雷达的发射系统采用多入多出(MIMO)形式,在大多数文献中, 又将这种体制的雷达称为“正交信号 MIMO 雷达”。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MIMO 雷达采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探测目标特性,其通常被定义为发射并接收时间、 空间或者变换域分隔的多个独立信号的任意雷达。MIMO 雷达可以看成相控阵雷达的 进一步发展,信号形式及系统构成灵活,易扩展。 MIMO 技术首先在无线通信中得到研究及应用,其利用收发天线阵列的空间复用 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来提高无线传输性能,对MIMO 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天线、 信道模型、空间分集及空间复用等方面。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为了解决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问题和提高雷达抗反辐射导弹 的能力,法国国家航天局提出了综合脉冲孔径(SIAR)雷达概念。由于大量使用的隐 身飞行器的隐身材料都是针对厘米波段雷达而设计,因此隐身对米波雷达无效,故米 波雷达可探测到隐身目标。但米波雷达由于信号波长大,要获得足够高的角度分辨率, 要求米波雷达天线应有大的口径尺寸。为了在天线阵元数和口径尺寸间获得折中选择, SIAR 采用大阵元间距的随机稀布阵形式。为了提高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SIAR 雷达采用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开放置的布阵方式,为了使 SIAR 雷达具有全向探 测能力,通常采用大口径稀布圆环阵列形式。图 1 为 SIAR 雷达阵元布置俯视图,其 中内环上的小圆圈代表接收天线阵元,外环上的双三角代表发射天线阵元。 图 1 SIAR 雷达阵元布置俯视图 图 2 目标的雷达信号后向散射(波长:10 厘米) SIAR 雷达除了天线布置采用稀布方式外,工作原理也与普通相控阵雷达或稀布阵 雷达不同,其独特之处在于 SIAR 雷达的每个天线发射的信号各不相同,并且相互正 交,因此 SIAR 雷达的发射波束将是低增益的宽波束。而接收可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 2
术,形成多个同时接收波束,以覆盖发射波束所照射的空域。SIAR 发射的正交波形, 可以通过编码方式实现,简单的方法也可通过频分的方式实现,即每个天线发射信号 的频率是步进递增的,步进增量为发射波形时宽的倒数。 由于 SIAR 雷达采用了大阵元间距的稀布阵方式,且各阵元发射信号不同,就这 两点而言,SIAR 已有 MIMO 雷达的影子,是 MIMO 雷达的雏形。而在文献中提到的 雷达,其利用了多个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波形,已经被称为 MIMO 雷达。 受 MIMO 通信发展及 SIAR 的启发,以及雷达对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需求,两种 MIMO 雷达的概念被提出。 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Lincoln)的 Rabideau 和 Parker 于 2003 年第 37 届 Asilimar 信号、系统与计算机会议(ACSSC)上提出的 MIMO 雷达概念。 他们对 MIMO 雷达在宽搜索波束形成、低截获概率(LPI)、杂波抑制等方面的优势进 行了理论分析,并设计了一个 L 波段实验系统,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同一届会议上林肯实验室的 Bliss 和 Forsythe 对不同结构下 MIMO 雷达的自由度、 分辨力改善进行了分析,也对 MIMO 雷达如何利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进行地 面动目标显示(GMTI)进行了研究。 另一个 MIMO 雷达概念是贝尔实验室等人提出的收发全分集的 MIMO 雷达,如 图 2 所示,雷达目标在不同的散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散射信号,考虑地物等环境对目 标不同部分散射信号的反射,雷达接收的信号应是各多径信号的叠加,具有与通信中 角度扩展相似的特性,因此,相距一定间隔的两个接收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可能是相互 独立的。另外,雷达目标具有明显的闪烁特性,理论和实验均表明,雷达目标在姿态 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雷达回波的严重起伏,可达 10-25dB。这种回波信号 的起伏十分类似于移动信道的信号衰落,将严重影响常规雷达的探测性能。由此可见, 雷达回波信号具有某些与移动通信信道相似的特性,将在移动通信中已经被深入研究 的 MIMO 概念,引伸应用于雷达信号接收和目标探测,应是一种可行的尝试。于是贝 尔实验室将通信中的 MIMO 技术引入到雷达中,提出了收发分集的统计 MIMO (S-MIMO)雷达概念,并对其信号检测能力、参数估计精度、目标分辨率等进行了 分析。 由于 MIMO 雷达提出的时间较短,目前直接以 MIMO 雷达概念开展后续研究的 还主要局限于 MIT 林肯实验室、华盛顿大学、新泽西技术研究所、Lehigh 大学、德拉 瓦大学、贝尔实验室和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信号形式也局限于窄带信号。 3
Rabideau 对发射分集 MIMO 雷达的系统结构、匹配滤波、波束形成及性能改善方 面进行了研究。Robey 则建立了 L 波段和 X 波段的 MIMO 雷达实验系统用于研究低旁 瓣的波束形成技术。而 Bekkerman 及 Tabrikian 对发射分集 MIMO 雷达的空间覆盖、 方向图改善和最大可检测目标数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对其在目标检测、DOA 估计 及 CRB 方面的性能改善进行了详细研究。Sammartino 研究了目标模型对 MIMO 雷达 性能的影响。牛津大学的 Khan 则通过实验系统对收发分集 MIMO 雷达模式下球状目 标回波的信噪比改善进行了研究。在角度分集方面,新泽西技术研究所的 Fishler 等人 分析了 MIMO 雷达角度估计均方差的 Cramer-Rao 限,并研究了角度分集增益对检测 概率的改善情况。 正交波形设计是 MIMO 雷达实现的关键问题,在发射信号优化方面,Deng 利用 模拟退火算法来优化正交多相编码波形和正交离散频率编码波形。他采用的优化准则 是基于相关函数,设计的正交波形对多普勒频率很敏感。针对这个问题,Khan 用正交 矩阵设计的方法对多普勒问题进行了处理,但是当波形长度及波形个数增加的时候, 这种方法难以胜任。Yang 则从信息论的角度,基于互信息及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准则 下对正交波形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实际上,MIMO 雷达也可以采用非正交波形集来实现任意的方向图。在这方面, 华盛顿大学研究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信号互相关矩阵和互谱密度矩阵来逼近需要实 现的发射方向图。MIT 林肯实验室的 Bliss 和 Forsythe 则研究了在杂波环境下用于雷达 成像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以及在无杂波环境下用于测角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问题。 Xu 和 Li 等人则对自适应技术在 MIMO 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将目前存在的 一些方法在 MIMO 雷达下进行拓展,主要包括 Capon 波束形成及 APES 方法等,显示 了 MIMO 雷达在这些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他们也对探测信号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MIMO 雷达的初步实验研究报道则主要有 MIT 林肯实验室的 L 波段和 X 波段 MIMO 雷达虚拟阵列降低旁瓣的波束形成以及牛津大学对球状目标回波信噪比的改善 等。 在国内,对 MIMO 雷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可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电子科技大学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便开展了雷达波形数字产生技术 的研究,在总装等的支持下,已先后完成了多项数字波形产生研制任务。另外,电子 科技大学还自筹科研经费,从 2003 年开始,对低截获相控阵雷达技术进行了前期研究, 在系统方案,单元模块电路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华东电子技术研究所开展 4
了窄带数字 T/R 组件的研究,用数字方法实现了窄带数字波形的产生和数字延时,并 于 2001 年完成了一个 8 阵元收发实验系统,其中电子科技大学承担了发射波束形成技 术的研究工作。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在正交信号 MIMO 雷达和收发全分集 MIMO 雷达两种 MIMO 雷达技术的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也对基于 MIMO 的 SAR 成像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 MIMO 雷达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林肯实验室及贝尔实验室分别提出了不同的 MIMO 雷达概念。 贝尔实验室等人提出了收发全分集的 MIMO 雷达,即统计 MIMO(S-MIMO)雷 达,借用了移动通信中空间分集的思想。这与相控阵雷达要求各阵元接收信号相干不 同,而是走到另一个极端,通过增大各阵元间距来使得各阵元信号完全独立,以便获 得空间分集增益。与传统雷达理论相比,S-MIMO 雷达在信号检测能力、参数估计精 度、目标分辨率等方面有明显优点。S-MIMO 雷达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研究领域, 其在准确的系统模型建立、系统性能的理论分析、信道矩阵的有效估计技术、信号同 步接收与检测和系统实现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林肯实验室的 MIMO 雷达,我们称之为正交信号相控阵雷达,其阵元发射相互正 交的信号,因此发射不能在空间叠加而形成高增益的波束,而是宽波束覆盖。在接收 端通过匹配滤波处理来恢复发射信号分量,并通过 DBF 来形成同时数字多波束,覆盖 发射波束区域。如前所述,本项目中研究的正交信号相控阵雷达即是此类 MIMO 雷达。 在下文的描述中,如无特别说明,MIMO 雷达将特指正交信号相控阵雷达。 1.1 MIMO 雷达基本原理 发射分集 MIMO 雷达基本原理如图 1-1 所示,发射时将雷达分成 M 个子阵(或 s t ,…, 2( ) 阵元),通过对宽带数字收发单元的控制,使每个子阵发射的波形 1( ) ( )Ms t 间相互正交。则各子阵信号由于其正交性,在空间不能同相位叠加合成高增益的 窄波束,而是形成图 1-1 所示低增益的宽波束,由于阵面被分成 M 个子阵,波束主瓣 增益减小 M 倍,发射功率被分散到 M 个子阵,每个子阵发射功率为原发射总功率的 1/M。 s t , 5
图 1-1 MIMO 雷达原理示意图 来自其他 单元的信号 匹配滤波器组 数字 接收机 1 MIMO 信号处理 & DBF 1 2 M 图 1-2 接收信号处理 在接收时,MIMO 雷达采用数字延时或 DBF 技术形成多个高增益的接收数字波束 (见图 1-2),多波束将覆盖发射宽波束的空域范围。为实现同样的作用距离,需进行 M 倍的脉冲积累。但与常规相控阵雷达相比,二者的搜索威力范围是相同的,一个是 空间上波束扫描,另一个是时间上脉冲积累。 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