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6 道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根据史籍记载,我国夏朝时已经有了________、序、校的施教机构。
2.1922 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规定了中小学的学习年限。为区别于壬
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又被称为________学制,并一直延续至今。
3.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________。
4.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叫做________。
5.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________、作业布置和批改、________几个
环节所构成。
6.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________
和总结性评价。
7.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学校发生或者在校外但是由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
________事故。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
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____提出申诉。”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
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________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规定,对于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由________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10.________是体现人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简称 IQ。
11.________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
一种需要。
12.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________、具体运算
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3.桑代克提出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准备律、________、效果律。
14.教师在长 时期压力体验下产 生的情感、态度和 行为的衰竭状态 ,被称为教师
________。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
性、________、________。
16.新课程教学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道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古代文化家、教育家韩愈著名的教育文章是()。
A.《学记》B.《师说》
C.《大学>D.《四书集注》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西方教育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培根
3.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科书
4.校歌、校训、校园环境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从课程分类的角度看,这些因素
都属于()。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5.当代课程评价的基本功能是()。
A.鉴定水平 B.促进发展
C.选拔淘汰 D.奖优罚劣
6.学校工作的中心是()。
A.教学 B.智育
C.德育 D.师生关系
7.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小班教学 B.分层教学
C.小组合作学习 D.班级授课制
8.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抓好课堂纪律
C.开好主题班会 D.评定学生操行
9.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是看()。
A.教师的语言表达 B.多媒体的运用
C.课堂的教学气氛 D.学生的学习效果
10.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干好
的一种需要被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
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称为()。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迁移学习
12.根据技能的分类,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弹唱 B.运算
C.绘画 D.体操
13.一个测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多次测验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即成绩好的学
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是相对稳定的人群,说明这一测验的()。
A.效度高 B.区分度高
C.难度高 D.信度高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现象属于最高层次需要的是()。
A.结交朋友 B.吃饭休息
C.发明创造 D.谈情说爱
15.1995 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发实施的我国的基本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
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
A.法人资格 B.法人主体
C.法人权利 D.法人义务
1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
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一般被称为()。
A.教育自主权 B.教学自主权
C.法律自主权 D.办学自主权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专业人员 B.事业人员
C.专门人员 D.职业人员
19.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
A.教育能力 B.教师资格
C.学历 D.学位
20.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是()。
A.努力学习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依法执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2.简述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相互关系。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5.介绍两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道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试述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措施及其心理学依据。
2.试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在外打工人员子女。
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
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材料略)
1.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7 分)
2.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并对该原则作出评价。(8 分)
六、应用写作题(共 20 分)
请围绕以下三句话,写一篇不少于 1000 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庠[解析]略
2.新[解析]1922 年 11 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
中规定了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制又称新学制。
3.中国少年先锋队[解析]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
并委托共青团直接带领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4.教育目的[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
或规定。
5.上课课外辅导[解析]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等环节所构成。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上课的延续。
6.形成性评价[解析]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学生评价分为诊
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
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如摸底考试。形成性评价是在教
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
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7.学生人身损害[解析]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
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
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事故。
8.教育行政部门[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
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
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9.丧失、县级[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
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
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5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
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0.智商[解析]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体现人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简称 IQ。
11.学习动机[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
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12.前运算阶段[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系统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
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皮亚杰的这些理论都是根据其设
计的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13.练习律[解析]桑代克依据其尝试一错误学习观,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
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4.职业倦怠[解析]职业倦怠也称为“工作倦怠”、“职业枯竭”,是一种因个体不能有效
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对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时期
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15.综合性选择性[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
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解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
程的三维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师说》的作者是韩愈,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 802 年),主要说明教师
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意在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
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2.D[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3.A[解析]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4.B[解析]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教育者直接表
现出来的,如课程表中的学科。隐形课程包括除上述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
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而言的,它是一个比
较笼统和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本校教师编制的课程,可能还包括其他学校教师编制的课
程或校际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甚至包括某些地区学校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活动课程
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
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5.B[解析]课程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发展、鉴定水平和选
拔淘汰三大功能。其中,促进发展的功能是当代课程评价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
6.A[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7.D[解析]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
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目前,
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班级授课制。
8.A[解析]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和造就学生成为
现代化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
9.D[解析]略
10.C[解析]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
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
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11.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
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2.B[解析]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
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13.D[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不同条件下对
学生进行多次测验而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则认为这一测验的信度较高。
14.C[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
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接
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吃饭休息属于生理需要,谈情说爱和结交朋友属
于归属与爱的需要,只有发明创造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15.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1995 年 3 月 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通过,1995 年 3 月 1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公布,自 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16.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
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17.D[解析]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
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
18.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
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9.B[解析]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
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20.C[解析]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