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江苏无锡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 7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 2014 年 2 月 8 日上午 11 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东经 76°58
图 1
′,南纬 73°51′)正式建成开站。据此完成 1~4 题。
1. 宣布开站时,南极泰山站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A. 8 日 11 点 B. 8 日 8 点
C. 7 日 11 点 D. 8 日 14 点
)
图 2
2. 图 2 为我国某工作人员在南极泰山站拍摄的太阳在开站当天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
图,图中太阳从左向右运动,并且是每两小时拍摄一次。则宣布开站时,太阳的位置应为
图中的(
)
B. N
D. P
A. G
C. R
3. 南极大陆上气候条件恶劣,严寒、狂风、暴雪是其气候三大特点,图 3 中能正确表
示南极地区的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
4. 南极泰山站开站期间(
)
图 3
A. 地球离开近日点,自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B. 途经北印度洋向东航行的油轮顺风顺
水
C. 无锡地区高楼正午的影子趋向变短 D. 北半球昼长于夜
图 4 中 a、b、c 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A 地风向,d、e 线为等温线,f 线为等高线,
读图回答 5~6 题。
图 4
)
5.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ae
C. 该地区人口稀疏
D. 河流注入湖泊
6. 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 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 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 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 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 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图 5
)
图 5 为南美洲南部沿岸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 关于图中①②两股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为暖流
B. 均为寒流
C. 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D. 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8. 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①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B. ②洋流随季节不同方向相反
C. ①洋流是秘鲁渔场形成的重要因子
D. ②洋流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
北京时间 2013 年 11 月 20 日,太平洋某海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座新岛屿,如图
)
6 所示,图 7 是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据此回答 9~10 题。
图 7
图 6
9. 组成新岛屿的物质来源于(
A. 岩石圈 B. 地壳 C. 地幔 D. 地核
10. 图 7 中能正确表示该岛屿形成过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
曲线图(图 8),回答 11~12 题。
图 8
B. ②
D. ④
11. 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 ①
C. ③
12. 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 生态环境恶化
C. 技术人才外流
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
)
图 9
)
读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 9),回答 13~14 题。
13. 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
A. 住宅区
B. 商业区
C. 绿化带
D. 工业区
14. 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分别是(
A. 西北风、向北流
C. 东南风、向南流
B. 东北风、向南流
D. 西南风、向北流
)
图 10 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 15~16 题。
图 10
)
15. 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A. 土壤肥沃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商品率高 D. 水热条件优越
16. 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产高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改良土壤 D. 培育良种
)
图 11
)
图 11 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 该工业区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8. 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 b 到 a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力资源更加富余 B. 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 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 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图 12 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
图 12
位相同),据此完成 19~20 题。
19. 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 甲
C. 丙
20. 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 B.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B. 乙
D. 丁
)
)
C. 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江苏省某市调查了当地市中心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状况,根据调查情况绘
制了汽车平均时速示意图(图 13)。读图完成 21~ 22 题。
图 13
)
21. 该市交通最拥堵的是(
A. 中心区域早高峰
B. 中心区域晚高峰
C. 外围区域早高峰
D. 外围区域晚高峰
22. 下列缓解该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 大力拓宽城市道路
C. 大量修建路边停车位
D. 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
度小于 10 千米的现象叫霾。图 14 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回
答 23~24 题。
)
23. 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4
A. 夏季多于冬季
B. 冬季多于夏季
C. 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 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24. 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 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 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 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 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
图 15 为 2007 年我国各省区人均碳足迹(即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人·年)示意图,
读图回答 25~26 题。
图 15
)
25. 我国人均碳足迹分布特点是(
A. 北多,南少
B. 西南多,东北少
C. 东多,西少
D. 沿海多,内地少
26. 影响我国人均碳足迹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 经济水平
B. 产业结构
C. 技术水平
D. 交通运输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 2 000 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
雨量 2 026.5 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 817.2 毫米。读图 16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7~28 题。
)
27. “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
图 16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 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 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28.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
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
)
A. 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B. 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 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 生物多样性增多
图 17 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分析图。据此回答 29~30 题。
图 17
)
29. 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 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
B. 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 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 目前缺少增长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30. 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④ 培育新
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
31. 由于地球的公转,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对南岸的冲刷作用明显。(
32. 背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则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33. 7 月份,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方向一致。(
)
34. 我国东南沿海既有地震等地质灾害,也有台风等气象灾害,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
)
)
特征。(
)
35.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了解我国北方遭受暴雪天气的分布范围。(
36. 产业转移促进了转入地区城市化进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37. 有条件的“二孩”政策,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38.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华北地区有百利而无一害。(
39. 城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40. 商品谷物农业具有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等特点。(
)
)
)
)
)
第Ⅱ卷(综合题 共 30 分)
三、 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41.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下图,完成下列
问题。(9 分)
图 18
(1) 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所处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__。
(2) 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b 处洋流属于________(填“暖流”或“寒流”)。d 处
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 C 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
(3) D 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与之对应的同纬度地区大陆东岸
G 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沿自然带①②③④方向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
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 以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特征。
42. 读美国中部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 分)
图 19
(1) 从农业地域类型看,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地区都属于______________。
(2) 中美两国都是玉米生产大国,但美国玉米生产明显比中国占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东北和美国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均较发达,两者的共同区位因素有哪些?
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
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