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江苏淮安金湖县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理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7 年江苏淮安金湖县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理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 出,并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选项涂黑。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6 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信条,构成了什么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 () A.实用主义 B.结构主义 C.实验主义 D.人本主义 2.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一部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 3.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 的()。 A.受教育机会 B.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C.身体健康发展权利 D.尊严和利益 4.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 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 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表现目标 5.老师将自己的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 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研究 D.案例分析 6.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顿悟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 5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5 分) 1.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可以把课分为________课和综合课。 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________和________。 3.以少部分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 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训练, 同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在课后再进行分析,以期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种 训练方式称为________。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所规定教师应遵循的几个要义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 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________等。 5.在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 m(a+b)=ma+mb 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 lg(a+b)=lga+lgb, 这种迁移属于________迁移。 三、辨析题(辨析对错,然后说明原因。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 分) 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课程计划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 3.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性。 四、简答题(共 1 题,共计 4 分) 结合自己所教(或所学)的课程,说说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 五、论述题(共 1 题,共 8 分) 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阐述教育过程中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学生个体 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⑤师 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⑥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信条,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2.【答案】B。解析: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
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在其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3.【答案】B。解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包括:①儿童 利益最佳原则;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③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④无歧视原则。《儿童 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明确少年儿童是独立的社会个 体,他们的权利应该受到社会保护。 4.【答案】A。解析: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 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5.【答案】A。解析:行动研究是指教师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研究者进行合作, 探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题干中的描述属于行动研究。撰写日记是指在一天教学工 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对工作的总结和体会,并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探讨。观摩研 究是指教师观摩别人的教学,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案例分 析是一种对某一实际情景的描述进行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它是指在已有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观点,对案例进行重新认识和解读,并 反顾自身的教育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水平。 6.【答案】C。解析: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学习律: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 节状态。桑代克的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个体的准备状态作为学习的先行条 件,是十分重要的。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 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 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二、填空题 1.【答案】单一 2.【答案】知识;儿童 3.【答案】微格教学 4.【答案】终身学习 5.【答案】负 三、辨析题 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 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 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等,
不只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 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 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 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 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 体化。 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之一。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素养;②学科专业素养;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综合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班级管理能力;③协调能力;④调控能力。 (4)职业心理素养 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优良的个性品质;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这种顺序性体现了事物 与个体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 做到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 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 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同 时,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均衡。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 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如,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儿童出 生后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有的 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 水平。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 佳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 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 者:①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 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从个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表 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 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 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