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资料共3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2018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生物《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
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体是如何完成呼吸的过程 呢?导入新课。 (二)自我感知,学习新知 播放空气进入人体内的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感知,4 人小组合作交流。 (1)人体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 (2)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 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它们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并观看图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如下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 么结构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 湿润、清洁。中公讲师解析 (三)概括总结,巩固提高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呼吸系统组成的知识。 作业:完成课后的练习题,设置疑问人体除了呼吸系统还有哪些系统,课下搜集材料下 节课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呼吸道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道主要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 由是指鼻腔,鼻咽部,咽部和喉部,下呼吸道是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组织。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这个重点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分析每段资料的内容,并观看图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各组有效地进行讨论,分析如下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 么结构特点?为什么要用鼻呼吸?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初中生物《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翻动过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在翻开的瞬间你们 看到了什么呢?(黑色的小虫。) 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叫做鼠妇,又名潮虫。它们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 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我们今天就一 起来探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二)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3.制定计划 小组讨论实验基本思路,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找出最优的设计思路,并 推测预期结果,设计实验。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 后,看哪边的鼠妇多。如果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中公讲师解析 4.实施计划 材料用具:10 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 5 只鼠妇。静置 2 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 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 中。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5.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三)交流讨论 1.表达和交流 各组分别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 10 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 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2.讨论 ①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这个实验所探
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水分对该动物的分布也有影响。) ②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严格控制其它 因素一致,最好在同一实验装置中进行,在同一装置中一半进行遮光处理一半曝光。即设计 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 ③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 1 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不能,实验的随机性大,为 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要做多次,避免偶然性。) ④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个别操作、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失误,从而产生较大 误差,取全班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结果更准确。)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探究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其它因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翻动过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在翻开的瞬间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引导: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叫做鼠妇,又名潮虫。它们总是在阴 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我 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探究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
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接着带学生思考,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以及 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 1.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装置,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乙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 甲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二氧化碳。) 组织学生继续观看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从两个装置中分别取出叶片,用 酒精脱色。 然后往两片叶子上滴加碘液,发现甲装置中叶片变蓝,说明有什么产生?(有机物。)该 实验是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实验过程中,装置甲叶片变蓝,说明植物 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但是装置乙叶片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 就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过渡)如果仅仅吸收了二氧化碳并不能使小白鼠活下去,小白鼠活下去还需要什么?学 生回答:氧气。接下来呈现第二个演示实验:探究光合作用能不能产生氧气? 2.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