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全国 2 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5 页,第Ⅱ卷 6
至 14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 1
C – 12
N – 14
O -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
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
碳。因此 D 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
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 C 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
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 B
【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
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 B
错误。
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答案 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
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
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 B 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
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
层发育而来。
4. 为防止甲型 H1N1 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
预防甲型 H1N1 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 H1N1 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答案 C
【解析】甲型 H1N1 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
防甲型 H1N1 流感。故选 C。
5.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
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 D 。
6. 物质的量之比为 2:5 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 N2O,反应结束后锌没
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 A
【解析】
设 2molZn 参与反应,因 Zn 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 2molZn(NO3)2,显然含有 4molNO3
-,
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 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
n(HNO3)=1mol,即有 1molHNO3 被还原。
7.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 D
【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 A
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 项错;
布朗运动本身即是无规律的运动,C 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项正确。
8. 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 CaCO3 沉淀的水中通入 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 NaHCO3 饱
和溶液,又有 CaCO3 沉淀生成
B. 向 Na2 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 CO2 与原 Na2 CO3 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 1:2.
C. 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 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 体积相
同
D. 向 Na2 CO3 饱和溶液中通入 CO2,有 NaHCO3 结晶析出
答案 D
【解析】CaCO3 与 CO2 反应生成 Ca(HCO3)2,再加入 NaHCO3 是没有现象的,A 项错;向 Na2CO3 溶
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 NaHCO3,无 CO2 气体放出,B 项错;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其中 NaHCO3 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 HCl 反应时,放出的 CO2 多,C 项错;D 项,发
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 NaHCO3 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
正确。
9.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0,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 63 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 89 个中子
答案 D
【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
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 9 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
以它应属于副族,A 项、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
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 152-63=89 来计算,D 项错。
10. 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按溶液 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①②⑤⑥③
C. ①④②⑥③⑤
答案 C
B. ④①②⑥⑤③
D. ①④②③⑥⑤
【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醋酸最强,碳酸次之,苯酚最弱。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知,因 H2CO3>苯酚>HCO3
-,所以对应的盐,其碱性为:碳酸钠>苯酚钠>
碳酸氢钠,pH 顺序相反,故 C 项正确。
11. 已知:2H2(g)+ O2(g)=2H2O(l)
ΔH= -571.6KJ·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ΔH= -890KJ· mol-1
现有 H2 与 CH4 的混合气体 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l),若实验
测得反应放热 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 H2 与 CH4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C.1∶4
答案 B
B.1∶3
D.2∶3
【解析】设 H2、CH4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mol。则 x + y =5,571.6x/2 + 890y = 3695,
解得 x=1.25mol; y=3.75mol,两者比为 1:3,故选 B 项。
12、1 mol HO
O
—OC—
O
—OCCH3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充
分反应,消耗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A.5 mol
B.4 mol
C.3 mol
D.2 mol
答案 A
【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酚,还有两个酯基,要注意该有机物的酯基与 NaOH 水解时,生成羧
酸钠,此外生成的酚还要继续消耗 NaOH,故需要 5molNaOH,A 项正确。
13. 含有 a mol FeBr2 的溶液中,通入 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 Cl2 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 B
【解析】由于 Fe2+的还原性强于 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知,Cl2 先氧化 Fe2+,
Br2 + 2Cl-,2FeBr2 + 3Cl2
然后再氧化 Br-。2Fe2+ + Cl2
2FeCl3 + 2Br2 。当 x/a ≤0.5 时,Cl2 仅氧化 Fe2+,故 A 项正确。当 x/a ≥1.5 时,Fe2
2Fe3+ + 2Cl-,2Br- + Cl2
+和 Br-合部被氧化,D 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
总反应。如 B 项,当 x=0.5a 时,Cl2 刚好把 Fe2+全部氧化,而当 x=0.6a,显然 Cl2 还要氧化
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故错。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 AD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 A
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
以不相等,B 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 错.根据波的特点 D 正确.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 0~0.4s 时间内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
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 t1 分别为
和 0.30s
B.3 和 0.30s
和 0.28s
D.3 和 0.28s
A.
C.
1
3
1
3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
a
v
t
得
3
a
甲
a
乙
, 根 据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有
F
m
甲
1
3
F
m
乙
, 得
a
乙
4
4.0
10
/
sm
2
1
4.0
t
,得 t=0.3s,B 正确.
m
m
甲
乙
3
, 由
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
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
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
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
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答案 BC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
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
压强增大.BC 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
功,D 错。
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 U-I 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 3 的电阻
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 4.8V。则该电路可能为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 U-I
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 6v,内阻为 0.5Ω.此电源与三个均为 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时
测的路端电压为 4.8v,A 中的路端电压为 4v,B 中的路端电压约为 4.8V.正确 C 中的路端电压
约为 5.7v,D 中的路端电压为 5.4v.
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 1.62eV
到 3.11eV 之间。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 n=1 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 从高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从高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 从 n=3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答案 AD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 从高能级向 n=1 的能级跃迁的过
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 9.20ev,不在 1.62eV 到 3.11eV 之间,A 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
量在 1.62eV 到 3.11eV 之间从高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 3.40evB 错. 从高
能级向 n=3 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 3.11ev 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 错.
从 n=3 到 n=2 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 1.89ev 介于 1.62 到 3.11 之间,所以是可见光 D
对.
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
M、N 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 M、N 从虚线上的 O
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
示。点 a、b、c 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 O 点电势高于 c 点。若不计
重力,则
A. M 带负电荷,N 带正电荷
B. N 在 a 点的速度与 M 在 c 点的速度大小相同
C. N 在从 O 点运动至 a 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
做功
D. M 在从 O 点运动至 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
它做的功等于零
答案 BD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中的虚线为等势线,所以 M 点从 O 点到 b 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