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四川广元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年四川广元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 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答案】B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A 3.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1℃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 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 0℃ 【答案】C 4.下列物理量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150cm B.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 cm C. 中学生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 3m/s D. 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 60g 【答案】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相对于窗外的树是静止的 C. 春天扑鼻而来的花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D. 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的聚变获得电能
【答案】C 6.下图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C. B. D. 【答案】C 7.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B. 电磁波只能传播声音信号,不能传递图像信号 C.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既能发射也能接受电磁波 【答案】D 8.如果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 S,电流表 A1、A2、A3 的示数分别为 I1、I2、I3,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I1=I2=I3 【答案】C B. I1>I2=I3 C. I1>I3>I2 D. I1>I2>I3 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灯泡 L 发光,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的示数几乎为零,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电阻 R短路 B. 电阻 R短路 C. 灯 L 断路 D. 灯 L 短路 【答案】B
10.将一个重为 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 静止时停止加水,如图中的图象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A. C. 【答案】C B. D.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圆形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 等的不同液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甲、F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 F甲 、 F乙 。下列关系正确 的是( ) A. F甲>F乙 【答案】B B. F甲 > F乙 C. F甲
14.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 20cm 处时,在另一 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将蜡烛移到距透镜光心 25 厘米处时,应调 节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选填 “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 (1). 10 (2). 靠近 (3). 倒立 (4). 缩小 15.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直接点燃,1m3 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 160m3 的天然气。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可燃冰是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 可再生”)能源。1m3 的可燃冰释放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若该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将 ______kg 的水从 10℃加热到 90℃。[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 q =4.2×107J/m3,环境为标 准大气压] 【答案】 (1). 不可再生 (2). 6.72×109 (3). 2×104 16.如图所示,重为 50N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当物体受到水 平向右、大小为 15N 的拉力 F时,物体刚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N;当 拉力 F为 18N 时,物体向右做加速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N。 【答案】 (1). 重力 (2). 15 (3). 15 17.如图所示,当开关 S 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 U甲∶U乙=4∶1,则 R1∶R2=______; 当开关 S 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通过两电表的电流之比 I1∶I2=______。 【答案】 (1). 3∶1 (2). 3∶4 1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为 10V,R1=10Ω,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 中,电压表的示数从 2 V 变成 5 V,则 R2 的阻值为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Ω,当滑片 P 置于 b点时,该电路 1min 消耗的电功为______J。
- 【答案】 (1). 10 (2). 30 (3). 120 1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 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A点的反射光线。 【答案】 20.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中的开关、电灯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 【答案】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电路连接 2 分,共 26 分) 21.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芳芳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设计了记录数据的表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0”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步骤二: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盐水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 m总。如甲图所示,并记录。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部分待测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 ,并记录。 步骤四: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并记录。 步骤五:根据已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待测盐水的密度,并记录。 (1)请根据以上信息将表格中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 烧杯和剩余盐水 倒出盐水的 倒出盐水的 总质量 m总/g 的总质量 m /g 质量 m/g 体积 V/cm3 盐水的密度 /(g·cm-3) ______ 124 ______ 30 ______ (2)小华同学测量相同待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m1;接着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 待测盐水后,测出总质量为 m2;再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为 V;然后计算出盐水 的密度  = m - m 2 V 1 ,两位同学测出的盐水密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选填“<”、“>”或“=”)。 【答案】(1). 157 (2). 33 (3). 1.1 (4). > 22.如图所示是小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每个钩码重为 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 程为 0~5N。 (1)将该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处于甲图所示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王应将杠杆右端的 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直接测量______。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 A点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 B
点的钩码向右移动______格。 (3)丙图中杠杆每个小格长度均为 5 cm,在 C点竖直悬挂 4 个重为 0.5N 的钩码,当在 D点用如丙图所示动 力 F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动力臂为______cm,动力 F为______N。 【答案】(1). 左 (2). 力臂 (3). 1 (4). 10 (5). 3 23.如图所示,小强和小冬设计了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 xR 的阻值的实验。 (1)图甲是实物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连接完整( )。(要求滑片向右滑,电压表示数减小, 导线不允许交叉)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未知电阻 =xR ______  ;此时 xR 消耗的实际功率 P=______W。 四、解答题(解答应写成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演算步骤、数值和单位。24 小题 7 分,25 小题 9 分,共 16 分) 24.如图所示,灯泡 L 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定值电阻 R1=28Ω,当开关 S1、S2、S3 全部闭合时,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0.75A。求: (1)电源电压 U; (2)定值电阻 R0 的大小; (3)当 S1 闭合,S2、S3 断开时,电路消耗的功率。 【答案】(1)6V;(2)24Ω;(3)0.9W
2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已知 G物=300N,圆柱形容器底面积 S=600cm2,物体浸 没在水中时水面高度为 90cm,当物体完全离开水面后,水面高度为 80cm,已知物体浸没在水中被提升时此 1.0 10 kg/m  3 3 ,g取 10N/kg。求: 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及水的阻力) 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体完全离开水面后匀速提升时所需拉力 F。 【答案】(1)9000Pa;(2)60N;(3)120N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