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7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应用曲线法进行施工成本偏差分析时,已完工作实际成本曲线与已完工作预算成本曲线的
竖向距离表示项目进展的( )。
A.进度累计偏差
B.进度局部偏差
C.成本累计偏差
D.成本局部偏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偏差分析的表达方法。CV=BCWP-ACWP,由于两项工作均以已完工作为
计算基数,所以两者之差反映的是项目进展的费用偏差。累计成本偏差是指已完工程在某一
时间点上实际总成本与相应的计划总成本的差异。在曲线法中,检测的某一时间点上两者的
竖向差值体现为成本累计偏差。参见教材 P104。
2.关于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区可以设置敞开式垃圾容器
B.施工现场宿舍严禁使用通铺
C.施工现场水冲式厕所地面必须硬化
D.现场食堂必须设置独立制作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的要求。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密闭式垃圾
容器,所以选项 A 错误;施工现场宿舍严禁使用通铺,所以选项 B 正确;施工现场应设置水
冲式或移动式厕所,厕所地面应硬化,所以选项 C 正确;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
所以选项 D 正确。参见教材 P264~265。
3.某工程因发包人原因造成承包人自有施工机械窝工 10 天,该机械市场租赁费为 1200/天,
进出厂费 2000 元,台班费 400 元/台班,其中台班折旧费 160/台班;计划每天工作 1 台班,
共使用 40 天,则承包人索赔成立的费用是( )元。
A.4000
B.1600
C.12000
D.1250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索赔费用的组成。承包人自有设备,一般按台班折旧费计算,而不能
按台班费计算,所以索赔成立的费用是 160×10=1600 元。参见教材 P341。
4.下列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内容中,属于工艺方案质量控制的是( )。
A.施工企业坚持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B.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优先采用节能低碳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
C.施工企业对施工中使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进行专项设计
D.施工企业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工艺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深入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
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
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
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和安
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项技术方案
和质量管理方案;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分析气象、地质等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制定应对
措施。选项 A 属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内容;选项 B 属于材料设备质量控制内容;选项 C
属于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参见教材 P185。
5.关于设计阶段项目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B.由于设计费占建设总投资的比例小,业主方可以忽略对其进行管理
C.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投资、进度和质量
D.设计的进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项目管理规划的内容。由于设计费仅占建设总投资很小的比率,业主
方往往忽视对设计过程的管理,这是项目管理的一个误区。应指出,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是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投资(或成本)、
进度和质量;设计的进度也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展。参见教材 P50。
6.下列施工成本分析方法中,可以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影响程度的是( )。
A.连环置换法
B.相关比率法
C.比重分析法
D.动态比率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可用来分析
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参见教材 P112。
7.下列施工现场防止噪声污染的措施中,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接收者防护
B.传播途径控制
C.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D.声源上降低噪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措施。声源上降低噪声,这是防止噪声
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参见教材 P262。
8.关于主体结构工程现场质量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同一强度等级试件的留置数量不宜少于 10 组。按非统
计方法评定时,留置数量不宜少于 3 组
B.砌体工程中,普通砖 5 万块,多孔砖 10 万块各为一检验批,抽检数量为 1 组
C.对梁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数量的 1%且不少于 5 个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D.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应按同一工艺生产的不超过 100 件且不超过 3 个月的同类产
品为一检验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选项 B,砌体:普通砖 15 万块、多孔砖 5 万
块、灰砂砖及粉煤灰砖 10 万块各为一检验批,抽检数量为一组;选项 C,对梁板类构件,
应抽取构件数量的 2%且不少于 5 个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选项 D,混凝土预制构件
结构性能检测应按同一工艺生产的不超过 1000 件且不超过 3 个月的同类产品为一检验批。
参见教材 P189。
9.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包括:①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②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③
编制进度计划;④根据进度偏差情况纠偏或调整进度计划,其正确的工作步骤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是在动态条件下实施的,因此
进度控制也就必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包括:(1)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其目的
是论证进度目标是否合理,进度目标有否可能实现。如果经过科学的论证,目标不可能实现,
则必须调整目标;(2)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3)进度计划的跟
踪检查与调整,它包括定期跟踪检查所编制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若其执行有偏差,则采取
纠偏措施,并视必要调整进度计划。参见教材 P120。
10.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假设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 M 的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
为关键节点。关于工作 M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 M 是关键工作
B.工作 M 的自由时差为零
C.工作 M 的总时差等于自由时差
D.工作 M 的总时差大于自由时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因为工作 M 的完成节点为关键节点,则该
工作的紧后工作中必有一项是关键工作。如果该工作的完成节点是终点节点,那么其总时差
就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就是时标网络图中波形线的长度。如果该工作的完成节点非终点
节点,那么该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与该工作自由时差的最小值。该工作紧
后工作总时差的最小值是 0,所以该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自由时差。所以答案选 C。参见教材
P138。
11.某单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时间单位:天),其计算工期为( )天。
A.20
B.26
C.22
D.2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网络图的关键线路为:A→C→G→H
→FIN(或①→③→⑥→⑦→⑧)。总工期为 26 天。参见教材 P143。
12.关于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工成本计划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和发展趋势作出估计
B.施工成本核算是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对比,评定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C.施工成本考核是通过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计算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
D.施工成本管理是通过采取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施工成本预测是在工程施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
算,它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
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所以选项 A 错误;施工成本考核是指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
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施工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
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
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所以选项 B 错误;施工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
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
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所以选项 C
错误;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
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
程度的成本节约。参见教材 P78~79。
13.关于政府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程项目开工后,监督机构接受建设单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申报手续,并对文件进
行审查,合格后签发质量监督文件
B.监督机构检查内容中不包含企业的工程经营资质证书和人员的资格证书检查
C.监督机构要组织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复查
D.监督机构在工程基础和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前,要对基地基础和主体结构混凝土分
别进行监督检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府对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程序。工程项目开工前,监督机构接受建设
单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申报手续,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审查合格
签发有关质量监督文件,所以选项 A 错误;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
为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各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企业
的工程经营资质证书和相关人员的资格证书;按建设程序规定的开工前必须办理的各项建设
行政手续是否齐全完备;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等文件及其审批手续和实际执行情况;执
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等,所以选项 B 错误;竣
工验收时建设单位组织,所以选项 C 错误;监督机构按计划在施工现场对建筑材料、设备和
工程实体进行监督抽样,委托符合法定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监督抽样检测的重点是涉
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项目,例如,在工程基础和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前,要
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分别进行监督检测,所以选项 D 正确。参见教材 P213。
14.项目结构信息编码的依据是( )。
A.项目管理结构图
B.项目结构图
C.项目组织结构图
D.系统组织结构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项目信息编码。项目的结构编码,依据项目结构图对项目结构的每一
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编码。参见教材 P356。
15.下列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管理环境因素的是( )。
A.项目现场施工组织系统
B.项目所在地建筑市场规范程度
C.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
D.项目咨询公司的服务水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管理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项目参建单位的质量管
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等因素。比如,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
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决定了该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在项目施工中根据承发包的合同结
构,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统一的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
目质量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和氛围,则是施工顺利进行,提
高施工质量的保证。选项 BCD 均为社会环境因素。参见教材 P163。
16.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 M 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 12 天和第 15 天,
其持续时间为 5 天。工作 M 有 3 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 21 天、第 24
天和第 28 天,则工作 M 的自由时差为( )天。
A.1
B.3
C.4
D.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
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M 的最早完成时间为 12+5=17 天,而其紧后工
作中的最早开始时间为 21 天,所以 M 的自由时差为 21-17=4 天。参见教材 P138。
17.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警级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I 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
B.Ⅳ级预警一般用蓝色表示
C.Ⅱ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
D.Ⅲ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预警体系的建立。I 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
用黄色表示;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参见教材 P236。
18.关于工程项目质量风险识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质量风险分为自然风险、施工风险、设计风险
B.可按风险责任单位和项目实施阶段分别进行风险识别
C.因项目实施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局限造成错误的质量风险属于管理风险
D.风险识别的步骤是,分析每种风险的促发因素→画出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将结果汇总成
质量风险识别报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风险识别。选项 A,质量风险分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
险、环境风险;选项 C,自身技术水平属于技术风险;选项 D,风险识别步骤:画出质量风
险结构层次图→分析每种风险的促发因素→将结果汇总成质量风险识别报告。参见教材
P163~165。
19.根据动态控制原理,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第一步工作是( )。
A.调整项目目标
B.分解项目目标
C.制定纠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