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7 月 25 日河南新乡封丘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
基础知识真题
)。
)来实现其扮演的中心角色的。
B.参与学校管理
D.热爱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 0.9 分,共 54 分)
1.教师主要是通过(
A.教学
C.科学研究
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目标、课程质量、课程标准
3.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依次是(
A.学、问、思、辨、行
C.问、学、思、辨、行
4.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C.柏拉图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由孔子提出的。这句话说明(
B.学、辨、问、思、行
D.学、问、辨、行、思
D.课程目标、课程控制、课程实施
B.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福禄贝尔
B.泰勒
)。
)。
习的重要性。
)对学
)。
)
D.教学反思
B.兴趣
D.教学方法
)。
B.选择教学方法
A.性格
C.环境
6.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A.确定重难点
C.设计教学过程
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指的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习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体现的是(
A.德育
C.体育
9.下列哪位教育家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杜威
c.赫尔巴特
10.在下列教师采用的教学管理方式中,哪种属于斯金纳提出的负强化?(
A.忽视
c.警告
11.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
A.个体知识经验
c.个体需要兴趣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比赛成绩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D.情绪状态
B.智育
D.美育
B.惩罚
D.消退
B.赞可夫
D.卢梭
)。
)。
)过程的规律。
)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猴子练习攀爬
13.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
A.坚持教师为中心
c.坚持因材施教
14.下列哪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
A.讨论法
c.指导自学法
15.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
B.坚持教材为中心
D.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D.案例教学法
B.讲授法
)。
)
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6.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教师职业角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色的哪个阶段?(
)
B.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A.认知阶段
c.信念阶段
1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
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B.③④
D.①③④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c.②④
18.下列关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关系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为首,平均发展
c.智育为主,全面发展
19.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
A.教育观念
c.理想信念
20.马涛因害怕被老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B.五育并举,相辅相成
D.五育平均发展
B.职业道德
D.在职培训
)教育为核心。
)。
马涛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
21.下列哪项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c.巩固与保持知识
22.“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这属于口头评价中的(
A.启发性用语
c.激励性用语
23.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其中,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
B.赏识性用语
D.反思性用语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
)
描述属于(
)。
B.显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A.隐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2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B.严格要求学生
c.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D.教师威信
25.一些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再学习英语单词发音会感觉比较困难。在这里,汉语拼
)。
音对英语单词发音学习的影响属于(
)。
B.负迁移
D.逆向迁移
A.正迁移
C.一般迁移
26.下列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高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高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27.想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物理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
)。
种方法属于(
)。
B.开放式问卷
D.实验法
A.访谈法
C.封闭式问卷
28.下列哪项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29.在一门课程或者一个单元、章节的教学结束后,教师通常会对这个教学过程进行测
)
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30.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反思过程中,
B.标准参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
A.积极的验证阶段
C.观察与分析阶段
31.同一个策略,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
B.重新概况阶段
D.具体经验阶段
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应遵循(
)。
B.个人效能感原则
D.主体性原则
A.生成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32.“观察学习”“替代强化”是(
A.条件反射理论
C.人格因素理论
33.魏格纳住院时因被墙上的世界地图所吸引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阿基米德在躺进浴
B.人格特质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的核心概念。
缸时发现了浮力原理。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在创造过程中(
)。
A.想象的作用
C.定势的作用
B.直觉的作用
D.动机的作用
34.教师在讲课之前,为了让学生学好新课,会先出几道思考题、过渡题或预习题等来
指导学生看书。这种讲课前的随堂板书重在(
)。
A.展示中心
C.强化整体
35.教师授课时,常常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坐。
B.指引思路
D.提示结构
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B.无意后注意
A.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36.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缺乏交流沟通,不愿花力气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反
D.无意注意
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A.价值观念模糊
C.角色意识淡化
37.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认识能力会进
B.育人意识退化
D.敬业精神弱化
一步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是(
)。
B.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D.运用概念,做出判断
A.大胆否定,创新规律
C.积累知识,传承文化
38.在直观教学中,教师要使直观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的规律是(
A.差异律组合律有效律
C.活动律组合律差异律
39.假如学生喜欢某位老师,随之也会喜欢该老师上的课,并取得较好成绩。(
B.差异律活动律分化律
D.组合律准备律应用律
)。
)是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
B.学习兴趣
A.态度中的情感迁移
C.态度
D.强化说
40.比赛时有啦啦队在场,会大大鼓励队员们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这种现象属于(
A.社会助长
C.社会抑制
41.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教
B.服从
D.群体极化
)。
师哪种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
B.放任自流型
A.民主型
c.仁慈专断型
42.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
D.强硬专断型
多问题。关于课堂讨论,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43.教师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论证科学的概念、原理、定
理、公式的方法属于(
)方法。
B.讲读教学
D.讲解教学
A.谈话教学
c.讲演教学
44.如果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采取什么教材处
理技术?(
)
A.符号标志
c.先行组织者
B.附加问题
D.任务分析
)。
B.减负
D.科技教育
45.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现代教育
c.素质教育
46.下列哪项是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
A.“学生喜欢我吗?”
c.“我应如何教好每一堂课?”
47.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
D.“同事们如何看我?”
B.“领导怎么看我?”
)
度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
)
A.再认策略
c.目标策略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B.意义策略
D.组织策略
)、
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c.工作效率
49.“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的数值推导出第三个角的数值,证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
B.工作热情
D.工作质量
180。的规则。”这属于智力技能中(
)层次的目标陈述。
A.辨别
C.定义概念
50.当课堂秩序出现学生吵闹,杂音盖过教师讲课的声音时,教师通过加大嗓门使课堂
B.具体概念
D.规则
中的学生安静下来。这是借助(
)引起学生的注意来控制课堂秩序的一种方法。
)。
B.刺激强度
D.感知者的需要
A.刺激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C.感知者的情感
51.下列教学程序中,符合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是(
A.注意材料建立联系反复练习反馈
B.创设问题情景做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C.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D.展开例证概念的初步确认概念的再次确认概念获得验证
52.学习的时候,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属于(
A.认知能力
C.思维能力
53.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
A.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54.“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哪一特性?(
A.先导性
c.权威性
55.弗里德曼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当双方的角色作用不同时,(
B.操作能力
D.社交能力
B.感染性
D.针对性
)。
)等方面。
)
)因素对人际吸引
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A.相似性
c.熟悉性
56.考试结束后,王军同学能够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出下一步计
B.互补性
D.互惠性
划和安排。王军同学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D.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A.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57.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
c.指导学生观察
5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D.激发学生的兴趣
)。
这里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59.不管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还是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讨论、
B.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发表意见、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属于提问功能中的(
)。
B.提示学习重点
D.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A.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C.启发学生思维
60.下列关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4 分,共 14 分)
61.布鲁纳认为,随着年龄的发展个体认知表现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A.认知表征阶段
c.映象表征阶段
6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对生活的理解
6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哪些结合?(
A.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B.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c.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64.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运用下列哪些措施使学生集
B.动作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D.集体辅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B.教育即生活
)。
)
)。
)
中注意力?(
)
A.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进行课堂提问
B.走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身边用体态语提醒
c.讲一些幽默的小笑话,活跃一下气氛
D.不断教育学生,用语言感化他们,提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65.在情境认知教学理论中,教师的作用在于(
A.提供真实性活动
B.促进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反思
c.支持学生的合作互动
D.以教学匹配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66.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
)。
A.认知成分
c.教师的陈述
67.在下列教育组织形式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
B.情感成分
D.批判成分
)。
造才能的是(
)。
)。
)
)。
B.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A.个别教学法
c.设计教学法
68.下列现象中哪些不属于体现知觉恒常性的情景?(
A.在吵闹的闹市里别人喊自己的名字也容易听到
B.在一定距离内看一个人会觉得他高矮不变
c.画家只用几笔,你便认出他画的是什么
D.在阳光下煤反射的光远远大于暗光下石灰反射的光亮,但看起来石灰总比煤亮
69.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包括(
A.目的明确,公正合理
c.发扬民主,学生参与
70.为了避免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教材内容上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7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我国的战国前期,其提出的“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是我国同
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B.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D.坚持标准,实事求是
72.某学校升学率很高,说明该学校办得很好。
73.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因为过度学习能极大地促进操
作技能的形成。
74.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会妨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共 8 分)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荷花》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荷花,你们想不想去?(播放音乐感染学生)我们一
走进公园就闻到一股清香,(老师闭上眼深深地闻了一下)加快步伐走向荷花池,请同学们
和老师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去看荷花吧。(出示各种荷花的图片)你们在看荷花的时候可以
自己欣赏,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75.案例中,该老师应用的是哪种新课导入方法?请谈谈导入在引入新课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共 12 分)
76.试述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对构建有效课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