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论文研究-软件非功能需求国内外研究综述.pdf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第  卷第  期  年  月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 $, ('2$0 !)!"'# $$%12!") "& 软件非功能需求国内外研究综述 罗新星 李柱辉 赵玉洁  中南大学 商学院 长沙  摘要 软件非功能需求在需求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国内针对软件非功能需求方面的系统性介绍 还比较匮乏 鉴于此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了介绍对它的定义进行了文献上的梳理阐述了软件非功能需求 研究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发展历史并总结了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发展对软件非功能 需求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软件非功能需求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软件非功能需求 面向产品的方法 面向过程的方法 特性 分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0&&&& 5!"!)$0 )$2"!0$010'2$0("!1"!%!02)2#$%!0-  "$- >65700 >3#1#1 34591/!  %)2#'$'' $#% ,$-'( %$&'%   %$  *#!"!(2!- "!)!"'# $)$2"!0$010'2$0("!1"!%!02)#)"-1(( !'$%0#$2)$20 2#!)$2"!"! 1"!%!02)!00!!"0"!'!02( 12-$%!)2'))2!%'02"$-1'2$0 $")$2"!0$010'2$0("!1"!%!02))"!(2!( )'"'!&:$"2#)"!)$0 2#)!"")2()1%%"!- 2#!'#"'2!")2')$)$2"!0$010'2$0("!1"!%!02) '$% !- 2) -!02$0)"$%2#!(2!"21"!)&!'$0-( 202"$-1'!- 2#!0!'!))2$2#!)21-$2#!)$2"!0$210'2$0("!1"!%!02)& *#"-( 202"$-1'!- 2#!-!!($%!02$2#!"!)!"'# #)2$" )1%%"!- 2#!'())'%$-!()"!)!'2!()1'# )5.   :"%!$" 0- 8-"%&0 2#!!0- 2'$0'(1-!- 2#!-)-02!)$2#!)21-$0 )$2"!0$010'2$0( "!1"!%!02)&0- 2#!121"!-"!'2$0)$2#!"!)!"'# ()$'$1(- !$10-&   0$010'2$0("!1"!%!02) "$-1'2$"!02!- "$'# "$'!))$"!02!- "$'# '#"'2!")2') '("' 2$0) 近年来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需求工程中一  广义的定义即软件非功能需求主要是描述系统的属 块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  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 性特性及约束集合 主要包括如约束外部接口业务规则 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目前国内针对软件非功能需求方面的系 质量属性以及除描述系统功能以外的任何其他要求 所涉及 统性介绍还比较匮乏 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已有文献的基础 术语有约束非功能属性目标附加的功能需求等 上按照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特性定义和分类软件非功能需求  狭义的定义即软件非功能性需求通常被称为软件质 研究的必要性及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发展历史等问题依次 量 属性 需求 展开作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最后总结了软件非功能需求 由此可以看到狭义定义是广义定义的一个子集  图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软件非功能需求  软件非功能需求定义   , 软件需求一般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两个类别   其中功能需求有统一的定义即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或系统在 特定条件下的行为而非功能需求的定义比较模糊没有达成 共识主要是由于非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主观特性以及实际应 用中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之间难以区别   表  是从经典文献中总结的关于非功能需求的定义 通 过分析表  的定义可以看出非功能需求不仅在术语上而且 在主要的概念上都存在着分歧但基本集中在需求属性质量 涉及的术语有质量需求软件系统属性和质量属性等 这些名 词之间还是存在细微的区别如术语  需求 通常是针对软件 开发的早期阶段而言 质量属性 通常是针对最终产品的评 价而言 图 软件非功能需求定义结构图 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特征   , 和约束等术语方面 综合上述定义可以将软件非功能需求的 软件非功能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实现非功能需求的困难已 定义分为两类 经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所公认 实现的困难在本质上来源于软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罗新星  男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李柱辉   男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为软件可信性评估 &'$% 赵玉洁  女甘肃兰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可信软件&
第  期 罗新星等软件非功能需求国内外研究综述   件非功能需求所固有的主观性全局性相对性以及软件非功 软件的灵活性 所以为 了 使 软 件 在 设 计 阶 段 就 达 到 非 功 能 能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需求的最佳状态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就应该先对软件的各  主观性 由于不具有明确的判定标准使得对非功能 个非功能需求进行优化平衡 将两种软件非功能需求 /和 2 需求的判定往往根据人的主观感受来决定这必将会导致不同 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类如图  所示第一类是正相关关系  用 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如  性能 这一概念不同的人 C表示 即非功能需求 /值的提高会导致非功能需求 2值 会用不同的视角来对其进行解释和评判再比如  用户界面 的提高第二类是逆相关关系  用 B表示  即非功能需求 / 友好使用方便 界定 友好 和 方便 的准则也会因人而异 值的提高会导致非功能需求 2值的降低第三类是不相关关  全局性 软件非功能需求是对软件系统特征的约束 系 用空白表示 即非功能需求 /值的变化不会导致非功能 通常具有全局意义 软件非功能需求的影响因素十分广泛大 需求 2值的任何变化 图  例举了一些软件非功能需求之 到公司 *规划 会影响扩展性和伸缩性 小到用户  会影响到 间的典型的相关关系 易用性 等 同时非功能需求涉及的领域众多提出一项非 功能需求需要在一个或多个大的领域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如安 全性面向计算机安全领域而性能则可能涉及数据库网络技 术架构性能测试与监控等多个技术领域 表 经典文献中关于非功能需求的定义 来源 定义 020  描述系统的非行为方面捕获系统必须运行的性能和约 束 #!(0  软件的非功能需求就是从各个角度所考虑的可能的解 决方案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要求 A'$ )$0  用于制定系统属性如环境和运行约束性能平台依赖 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E$2$0  不关注系统的功能着重于正开发产品的开发过程的限 制指软件产品必须满足的外部约束 >0-!)  非功能性需求决定和限制了所需求功能的设计使其设 计更加合理化 >"!  非功能需求是功能需求的选择标准和依据描述实现功 能的方式等属性 ($$1($)  对开发或者运营成本如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 植性鲁棒性等整体的要求 罗新星等  非功能需描述的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质量属 性和设计约束 +!'#  非功能需求指定了关于软件如何运行和功能如何展示 的全局限制 $ !"2)$0  软件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或质量如外观速度或准确 性  8(0 对于服务的需求属性的描述但不影响其功能性只是 描述属性的限制  *$01 非功能需求不是决定系统要做什么而是系统将怎样做 =0 >%)!!"-!  功能性是指系统提供的服务非功能性是指系统提供服 务的质量 !!")  软件系统必须具备或约束的属性或特征必须被重视 不能仅仅被视为一个可观测的系统行为 ' 相对性   软件非功能需求是相对的对非功能需求 的具体解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考虑的特定软件系统  软 件非功能需求的实现是相对的一个非功能需求可以对应一个 或多个实现方法即使存在一种方法能满足某种非功能需求 但也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法是最好的 ' 任何一项非功能需求 的实现往往会付出更大的研发人力成本和硬件网络成本 '$""!'20!))  "!( (2 C  !'!0'  02!"2   1) (2 C C  C 6 %020 (2 C C  C  2!)2 (2 C C  C C * (! (2 C C  C C C : $"2 (2  C C + 图 典型的非功能需求之间的相关关系 非功能需求的分类   , 软件的非功能需求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非功能 需求进行不同的理解和描述而且在不同软件领域人们对自 己强调的软件非功能需求有着不同的获取方法 所以造成非 功能需求分类的多样性也有大量的文献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 行了分类却都不尽相同 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软件应用领 域的极度扩展软件需求量的极速增长软件开发环境的不断 变化以及软件权益人的不断丰富使得人们对软件产生了多元 的需求软件非功能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等人  针对  篇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到了  个非功能需求 其中 &? 的 非 功 能 属 性 具 有 明 确 的 定 义 和 属 性 描 述 ,?的非功能属性只有定义剩余的 &?只有术语表 示没有定义 非功能需求的分类并不存在固定标准关键在于软件应用 的实际情况和专家团队的意见 对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软件非 功能需求方面的国际期刊国际重要著作及国内若干具有代表 性和权威性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综合提取最后确定了  种基本的软件非功能需求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标准因为 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特性决定不同的软件在不同的软件应用领 域都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就要针对具体的软件背景和用户关注 的重点来对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细分和调整但这  种软件 非功能需求分类能起到全面性的概括和指导让软件开发者对 非功能需求有一个最为基本的把握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必要性  - 相关性 一个软件系统通常要考虑多个非功能需求 虽然对于非功能需求的研究早在需求工程产生时就已经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或者相互制约关系满足一条非 开始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却相对较晚 软件开发人员在识 功能需求可能会有助 或 损 害 其 他 非 功 能 需 求 的 实 现 软 件 别软件需求时往往只关注软件所要实现的功能需求而轻视甚 非功能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着逆相关  相互冲突  或者正相关 至忽视非功能需求也频繁发生因忽视非功能需求导致软件失  相互促进 例如通过重复通信和计算来获得可靠性就有 败进而给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灾难性损失的事例如表 可能损伤软件的性能或者通过复用性的提高就有可能增强  所示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第  卷 表 软件非功能需求事故大事记  年美国空军电子系统部等共同开发的 '((  模 时间 内容 凸显问题 型是一个包括软件质量要素准则和度量的三层次模型重点  年  月  日 美国电力监测与控制管理系统的失效造成当 时历史上最大的停电事故 稳定性容 错性  年  月  日 空管软件中的时钟管理缺陷给洛杉矶机场百 余架飞机与指挥系统失去联系 可靠性可 维护性  年  月  日 日本瑞德证券公司出现  胖手指 事件使公 司  分钟内的损失达  亿日元 可靠性  年  月  日 中国中航信离港软件发生  次软件故障造 成了近百个机场值机系统瘫痪 稳定性可 维护性  年  月  日 奥运门票预售首日因系统的实际访问量过 大该系统刚启用便陷入瘫痪 可维护性 可用性  年  月  日 中国福建福清闽发证券交易所电脑系统瘫 痪导致电脑委托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可维护性  年  月  日 卡尔迪公司控制吊运构件的计算机系统出现 故障导致  名雇员当场死亡 可靠性  年  月  日  网站日点击量达到 & 亿次导致出 现网络拥堵重复排队等现象 容错性可 维护性 考虑了软件的产品修正产品转移和产品运行三个方面 ' ((模型的主要贡献是考虑了质量属性和指标间的关系缺点 是只对属性进行了主观的测度没有直接考虑到软件产品的 功能  年<$!#%等人  在 '((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可 维护性并考虑了软件的实用程序和用户的需求但是 <$!#% 的模型仅是侧重于软件非功能需求中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 可使用性忽略了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的非功能需求  年8"-等人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 :6+  模型主要包 括了五大软件质量属性功能性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 度但显而易见的是此模型没有考虑到可移植性 在各研究出现大量的软件质量模型后由于各模型间差异 也引起了研究的混乱因此需要一个标准的模型于是 5. 美国专门从事跟踪 *项目的权威机构 20-)# 8"$1 历 A* 于  年发布了 5.  质量特性国际标 年的 45 报告表明非功能需求处理不当将 导 致 项 目 失 准 5.  以其通用性和权威性而成为目前国际 败长期拖延或最终成本的大幅增加 因此为了避免修正非 上被广泛认可且相对成熟的软件质量标准是一个质量特性 功能需求导致的系统错误所带来的昂贵代价在软件开发早期 质量子特性质量因子的三层结构理论模型 图   提出了功 设计时充分考虑并满足非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能性可靠性效率可移植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等  个质量 本文对  年来关于非功能需求及其相关主题的文献进 特性和适当性互操作性容错性等  个质量子特性上述特 行了统计图  和  佐证了其相关研究已成为需求工程中一块 性和子特性对软件质量有了比较全面的涵盖使得国际上有关 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 0$"%2$0 0- $2"!*!'# 软件质量方面的不同观点基本上趋于一致 其突出特点是拥 0$($   也将非功能需求作为杂志重点报道的热点领域 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完善的评价标准综合的表达式和条件简 之一 随着软件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非功能需求的重要性越来 单和准确的定义以及各层属性间一对多的层次关系等优点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许多软件尤其是大型软件中软件非功 能需求甚至是强制的需求如电信软件中的性能和可靠性电 子商务软件中的安全性等 #"!22!指出  真正的现实系统 中在决定系统的成败或关键的因素中满足非功能需求比满 足功能需求更为重要   软件非功能需求在需求获取和分 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决定软件系统优劣的重要因素 非 功能需求的成功能够为最终软件的成功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 极大地加快软件的后期开发过程并优化开发成果某种意义上 图 5. 产品质量模型 还能促进功能需求 因此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是非常必要  年提出的 ;"$%!  模型包括了高层次属性和从属 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 收录非功能需求 主题论文数量统计 图 需求工程国际会议 非功能需求主题论文统计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发展历史  属性该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创建一个更广泛的适用于不同软 件的模型但也缺乏衡量软件质量的具体标准  年2! 0等人  提出了贝叶斯置信网络模型  << 此模型是一种 特殊类别的图形模型其中节点代表变量定向箭头表示节点 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可以解决那些不能够用传统方法解决的 复杂模型中出现的问题但同时也缺乏度量的标准  年 E#$)"等人  提出了 )2"模型来呈现不同角度的软件质量 属性但与 <<模型相同它也缺少相应的度量标准 我国在 此领域的研究较晚 年上海软件中心提出   模型并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成了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及方法并 目前对于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多是在软件质量需求上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模型分级的设想完成了部分软件类型的模 进行的后续研究和改进故而有必要对国内外已有软件质量模 型分级 比 较 上 述 模 型 它 们 的 主 要 特 点 及 优 缺 点 如 表  型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 所示 早期的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都是局部的研究都是面 上述面向产品的方法仅仅提供了对最终软件产品或中间 向产品的方法即从产品评估的角度来处理非功能需求的问 产品进行度量和评价的手段无法提供软件在设计分析和实 题对软件产品检查它们是否遵循非功能特性的限制具体反 现上的指导而面向过程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面向过程 映在对软件质量属性的分类和软件质量的综合评价标准两个 的方法就是将软件非功能需求作为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 方面 以下是面向产品的方法中经典的模型 部分提出的技术要考虑非功能需求在最终软件产品中的实
第  期 罗新星等软件非功能需求国内外研究综述   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整合非功能需求分析和设计它们之间 开始将软件非功能需求与软件质量属性进行区别研究 的相互作 用 从 而 实 现 最 佳 的 软 件 产 品  年 #10等 ' 初级阶段 以定性描述软件非功能需求属性为主但 人  提出的非功能需求框架是已有的面向过程的方法中最为 不关心具体的属性值该阶段以 #10的非功能需求框架为 著名的也是首次对非功能需求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其主 标志 要目标是对非功能需求进行表示组织和分析用软目标来表 - 高级阶段 开始从定量化角度考虑如何描述软件非功 示软件非功能需求获取涉众的需求并权衡相互冲突的质量需 能需求如何权衡多维异质非功能需求之间的相关关系 但由 求建立 8图 表 面向产品的方法中经典模型的对比 模型 结构 层级数量 关系 缺点 优点 于软件非功能需求的概念尚不统一描述也尚未规范定量化 方法也尚未具体在软件需求开发实践中尚无法发挥其重要作 用 笔者认为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达到成熟还需要一段 '(( 层次结构 <$!#% 层次结构 :6+ 层次结构 ;"$%! 层次结构 国 外 5 层次结构 5 层次模型       多对多 成分的重叠 具有明确的度量标 准 时间 多对多 缺少相应的度 量标准 考虑了硬件方面的 因素 一对多 没有考虑可移 植性 分别考虑了功能需 求和非功能需求 一对多 不够全面 适用于不同的软件 系统 一对多 过于宽泛 针对性不强 具有明确的度量标 准 一对多 过于宽泛 针对性不强 新增 安 全 性 兼 容 性 2" 非层次结构  多对多 << 非层次结构  多对多 缺少相应的度 量标准 考虑了不同角度的 质量属性 缺少相应的度 量标准 对质量属性予以赋 权 国 内  层次结构 一对多 普遍性  首次提出模型分级 的概念 随后的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基本上都可以归入面向 产品和面向过程这两种方法中如图  所示而面向过程的方 法近年来显得更为活跃   此后绝大部分的面向过程的研究 都是建立在 #10的非功能需求框架和 8图上但都仅限于 用定性方法来抽取和分析软件非功能需求在定量方法上由 于非功能需求自身的特点而难以准确地表示满意的程度所以 一直缺少较好的研究 所以研究人员在定量方法上进行了更 为深入的研究4((  将具体领域的质量需求精化为定量需 图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发展历史 图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变迁图示 自从 <$!#%等人开创了面向产品的方法和 #10等人开 创了面向过程的方法以来对软件非功能属性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进展 随着软件需求正由简单转向为复杂软件的规模由中 小规模转向为大型以及软件开发环境由传统封闭静态拓展 为开放动态多变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理论研究也由宏观角 求在精化过程中通过解决冲突得到了更加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度转向微观角度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 : 3"和 -0等人  针对非功能需求的优先 !0 等人  提出了 模型来评估可信软件的非 权提出了定量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方面前进了一步不过他们 功能需求 * ))1%等人  提出了非功能需求的相互依存框 的工作仅限于整体系统的高层次需求方法 "!等人  提 架通过分析相互依存图来找出冲突该框架能较少冲突有利 出了一种增强版的 88图将非功能需求之间主观满意 于开发较高质量的软件 "等人  提出以多准则决策分 度量化为 B D 间的具体值 但是 8的不足有两点由作 析方法 ; 来解决软件系统固有的非功能需求之间的冲 者自己而非专家来分配节点值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而非复杂 突并介绍了 *5+ 系统应用如何帮助软件开发人员选择最 的数学模型来计算非功能需求的贡献值从而使得 8图不 佳设计解决方案来应对非功能需求冲突 (!' 等人  提出 适用于大型软件的电脑计算 3#1 等人  引入领域工程中 了一个线性规划优化模型该模型在处理巨大的复杂的数据 :5;模型中的特征概念到需求工程中 8图中提出了一 方面弥补了经典的非功能需求模型的不足 #%0 等人  种 :8模型来处理大型软件中非功能需求间复杂的相关 基于用例的扩展总结了非功能需求的抽出技巧 610$等 性和权衡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一个优化的选择结果 这种方法 人  提出了一个分解分布式软件结构系统的三层次框架为 不仅定性地考虑了专家的意见同时也通过梯形模糊和 8 基于互补分析过程的新设计水平的非功能需求的测定奠定了 仿真方法将定性评价定量地进行数据的转换较之以前的方法 基础 )2"$等 人  扩 展 了 面 向 服 务 的 开 发 方 法 提 出 更为谨慎 5;方法该方法中提出了代表非功能需求在不同抽象层  纵观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的发展过程认为可以划分为以 次的元模型 4)0 等人  系统地对非功能需求的开发方法 下四个阶段 图    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和范围并把这些方法按照不  无体系阶段 主要针对质量属性进行研究在当时隐 同的标准归类帮助系统开发人员在应对非功能需求时更好地 含在软件需求工程研究之中 选取合适的方法 21"等人  提出了一个持续性非功能需  萌芽阶段 出现了对软件质量属性的定性研究以及 求框架它能帮助需求工程师获取和归类构造软件系统的持续
   计 算 机 应 用 研 究  第  卷 性需求 8$%!)等人  考虑共享基础设施的使用提出了使  缺乏软件非功能需求实现的特定技术相关平台和相关 用云计算 进 行 动 态 非 功 能 需 求 的 规 范 和 资 源 映 射 的 策 略 工具如元 模 型 数 据 挖 掘 形 式 化 语 义 分 析 等 关 键 技 术 的 '#%11 等人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对软件需求优先级进 研究 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尽管存在许多优先级技术但仍受到缺乏 / 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多限于静态研究但忽略了其 可伸缩性利益相关者与依赖需求的协调等问题的限制 本身应该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随着软件开发环境用户需 孙连山等人  进一步分析了体系结构阶段实现非功能需 求开发过程的不断变化软件非功能需求也需要不断地调整 求的不同方式建立了一个跨越分析和设计阶段的概念性非功 和改变 能需求追踪管理框架 文杏梓等人  提出了可信软件非功能 需求指标体系并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矩阵变换及运算形成基 结束语  于非功能需求相互关系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提出非功能需 虽然近年来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 求贡献值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客观的软件非功能需求度量模 快速的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进展和突破但通过对 型 罗新星等人  将基于 5的 ! 软件非功能需求模型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 的  个子属性扩充到  个子属性以更好地解释 ! 软件  软件非功能需求仍旧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 的非功能需求 罗新星等人  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非功能需 普遍适用性的基础理论体系 求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型将非功能需求分为基本非功能需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 仍需要 求可选非功能需求非常规可选非功能需求无关非功能需求 加强现代方法如元模型数据挖掘形式化语义分析量化方法 四类并加以分解分配权重可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软件 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究以促进软件非功能需求获取与分析得 软件非功能需求研究存在的不足  到更加理想的发展 ' 模型改进仍是近期软件非功能需求领域的一个研究 尽管经过专家和学者们的努力软件非功能需求的研究从 最初的萌芽逐步发展到高级阶段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但 是从实际应用状况来看软件非功能属性的研究其实还是处在 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当中可操作性差还远远未达到人们所 期待的普及状态 总结对软 件 非 功 能 需 求 的 研 究 本 文 认 为 还 存 在 以 下 热点 参考文献    8>3&50 0$010'2$0("!1"!%!02)  ..+"$'$2#!2# 02!"02$0(!1"!%!02)00!!"0$0!"!0'!&   &    杨放春龙湘明&软件非功能属性研究  A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不足  -    &  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缺乏统一的定义和准确说明对单 独非功能需求的定义繁多且缺乏统一从而造成研究理解和 沟通上的困难    *5&8$(-!02'2$0 0- "!0!%!020 2#!)!''2$0 $ )$2"! )!- 0$"%2$0 ))2!%) ; &2(028!$"0)2212!$ *!'#0$($&  尚未意识到复杂动态环境下 不同用户 不同软件项  A &#0#$%/" "%#"7$3"/*,   2       4=> ; 4&$2"!"!1"!%!02) -!02$0 0- )!''2$0 目不同应用领域下不同的软件非功能需求应具有不同的影 & 响权重系数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和度量标准 ' 缺乏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表述建模规约和分析软 件非功能需求的求精完整性表述方式的研究多维异质非功 能需求的相互依赖性优先性冲突消解等权衡分析的研究还 有待进一步深入 - 缺乏用来描述软件非功能需求的形式化语言  如图形 数据等 缺乏用来严格而精确地分析软件非功能需求之间关 系的逻辑方法 ! 现有的研究很少考虑到软件非功能与功能需求之间的 集成较少研究软件非功能需求对软件功能需求的横切  缺乏对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设计非功能需求集实现集 和实施集的获取和建立缺乏对具有操作化的等级化度量层次 关系模型高层设计到底层实现映射的研究没有一个完整的 成体系的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获取过程  现有方法偏重通用方法的研究考虑单个非功能需求 差异性的研究较少将各特定领域  如性能可靠性安全等领 域 研究成果引入到通用方法中的研究还非常欠缺    A5<5 <554 8 6<684 A &*#!10!- )$2 "!-!!($%!02"$'!))  &<$)2$0 --)$0!)(! &    E5*598 5=>> 4>>&*$"-)'())'2$0 %$-!($"'$%$0!02 )!- )$2"!!00!!"0"!)!"'#   ..+"$' $2#!2# 1"$%'"$$0!"!0'!&  &    >; ; *6; &*#!2"!2%!02$0$010'2$0("!1"! %!02)0 E  &+A&;!!0- (2 )''$0'!2)0- 2!"%0$($  & 5+56>5 A 468 > 75 <&!"!)!0200- 1)0 0$010'2$0("!1"!%!02) "$'!))$"!02!- "$'#  A &  %" "% "*#" #"*       &    罗新星朱名勋陈晓红&可信软件中非功能需求 :58冲突 权衡模型 A &系统工程      &    +4 < EE5 ;&$010'2$0("!1"!%!02)!00!!"0 1(2)!))!02(  ..+"$'$2#!2# 02!"02$0($")#$ $0 !1"!%!02)00!!"0:$10-2$0 $"$2"!1(2&&    5<*5  5<*5 A& )2!"0 2#! "!1"!%!02) "$'!)) !220"!1"!%!02)"#2  &<$)2$0 --)$0!)(! # 无论是面向过程的方法还是面向产品的方法都有待 & 进一步完善而两种方法的结合也有待深入研究    *56  &0'$"$"200$010'2$0("!1"!%!02)2# 6>
第  期 罗新星等软件非功能需求国内外研究综述   %$-!() ; &502"$ 60!")2$2!"($$ &     * >A <;4&*'2') )!- "$'# $"02!"    =0 >;&8$($"!02!- "!1"!%!02)!00!!"0  200$010'2$0("!1"!%!02)0 $ /!'2$"!02!- 0())0- -! 1-!- 2$1"  ..+"$'$2#!2# 02!"02$0(%$)1%$0 )0  A &. "%/, %"0%        !1"!%!02)00!!"0&  & &    8 E&软件需求  &刘伟琴刘洪涛译&北京清华大    70 >65700 5698A10(0&0$!(!(12$0 学出版社 & %$-!($"0$010'2$0("!1"!%!02)0 2"1)2$"2#)$2"! A &    3; 3584; 66>&0 0!)22$0 02$ . "%/" %#" 7 %#"%/$#"$   2 2#!0$2$0 $0$010'2$0("!1"!%!02)  ..+"$'$ %$     & )1%$0 (!- $%120&! 9$"  +"!))       *<6   ;;E  459< &;!2!"%00 & 02!"-!!0-!0'%$00$010'2$0("!1"!%!02)2$"!-1'!'$0('2    346 010 >65 700 4 7$#$0 & 0$0   ..+"$'$02!"02$0($0!"!0'!$0 0$"%2') (!'2"$0') 10'2$0("!1"!%!02)2"-!$%$-!(0 2"1)2$"2#)$2"! A & =)$0&  & " %#"$#"$       &    3; 3584; 8==&62(0*5+ %1(2    4**&$2"!!00!!"0") 0())0- %0!%!02 '"2!"-!')$0 0())2!'#01!$"0$010'2$0("!1"!%!02)   &!9$" 02!"2!2+1 ('2$0) & '$0('2)  ..!1"!%!02)00!!"0&E E4 46*4&$010'2$0("!    <54 < <5A E+4&#"'2!")2')$)$2"! 1"!%!02)"%!$" %2#!%2'("$"%%0"$'#  A & 1(2  ..* !"!)$$2"!*!'#0$($&&  . "%/      &    E 4&软件质量工程的度量与模型  &王振宇等译&北京    4 +5&('22$0 0- %$-!(00$010'2$0("!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2)+5 ')!)21- A &" "%#"%/. "%/     < E4>: 69 &6) (2%!00)0-  %"0"#$%#"     & 02!""!22$0)0 5 )20-"-) A &% 9%/#, . "%/    6365== :>EE :;3<&;!'$%$)0-)       & 2" 12!- )$2"!"'#2!'21"!)$"2#!-!2!"%02$0 0- 0'$"$"2$0    杨?&基于 5. 标准的构件质量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 $)!'1"20- $2#!"0$010'2$0("!1"!%!02)  ..+"$'$2#! 法研究 ;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0- 1)2"(0 $2"!00!!"0$0!"!0'!&)#02$0 ;    ;59  8& %$-!($")$2"!"$-1'21(2 A & $%12!"$'!2   &  %" "% "*#" #"*       &   ;*5= 6*  ; 5* 6  &1    *: 75  *=56; ;&$-!((0!'$%%!"'! $"200$010'2$0("!1"!%!02)0 )!"'!))$2"!-!!($%!02 ))2!%)1(22# !(!0!2$")  ..+"$'$02!"02$0( "$'!)) 0 ;;"$'#   ..5:   *#!$"0- +"' %$)1% $0 ="21(0"$0%!02) 41%0$%12!"02!"'!) 2'!$$%12!"'!0'!&2!"(0- "0!"02!"02$0(+1  0- !)1"!%!02)2!%)&  & ()#0   &    E45=E 864698& 1(2%$-!($"-!)0     4  >565+56>5 + E5>;56&())'2$0 22!"0)  & &(&  8!"%0 0-1)2"20-"- & 0- 1(22!0())$0$010'2$0("!1"!%!02)"$'#!)    兰雨晴 赵同 高静等&基础软件平台质量评估  A &软件学报   ..02!"")! <1)0!))+"$'!))0- 0$"%2$0 )2!%)$-!  2   & (0& 75<&;!(02# 0$010'2$0("!1"!%!02)   *6 +3*;>< *5>5< &;!!($ 2#"!!!!"%!02()21-!)$"$'!))$"!02!- "$'#   ..+"$' 0)1)20 (20$010'2$0("!1"!%!02)"%!$"   .. $2#!2# 02!"02$0($0!"!0'!$0 $2"!00!!"0&  +"$'$2#!"- 02!"02$0($")#$ $0 8"!!0 0- 1)20 (!$2 & "!&!9$"  +"!))   &    95 > ;$+;5>*A&$010'2$0("!1"!    85  5*: <55&50 %$-!(00- )2)'2$0 %!02) "$%!('22$0 2$%$-!((0(01!)  ..+"$'$2#!2# $0$010'2$0("!1"!%!02)1)0'($1- '$%120  ..+"$'$ 02!"02$0($0!"!0'!$0 $2"!00!!"0&!9$"  2#! 0- >20 %!"'0 $0!"!0'!$0 ($1- $%1200- +"!))   & $%%10'2$0)&  &    4>> 8 A10 4*;*E&10200$010'2$0(    4686+ >* <4  &))2!%2'(2 "!1"!%!02) "$'!))$"!02!- "$'#   ..+"$'$2#!)2 !"21"!"!!$)$2"!"!1"!%!02)"$"22$0 "!)!"'# A &"! 02!"02$0(!1"!%!02)00!!"0$0!"!0'!&)#0  %#"%"0% $3"/*,  1    & 2$0 ; $%12!"$'!2   &    3938 *4<;6;+ = &$2 "!1(2))1"0'!2#"$1# 5::+ A &  % "*#" #"*(   2    &    ;= >67:&0())$'$0('2)%$00$010'2$0("!    孙连山王今雨&非功能需求的结构化定义以及概念性追踪管理 框架 A &计算机应用研究      &    文杏梓罗新星&考虑一致性评判的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决策模 型 A &系统管理学报     &   罗新星宁上鹏&一种改进的 ! 软件非功能需求模型  A &计算 1"!%!02)1)002!"2!- 0())$10'2$0(0- 0$010'2$0( 机应用研究  2    & "!1"!%!02)  ..+"$'$2#!)2001(02!"02$0($%12!"    罗新星赵玉洁&一种基于关键非功能需求的软件可信性度量模 $2"!0- ('2$0)$0!"!0'!&  & 型 A &计算机应用研究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