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六三制)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将下面的名言、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2 分)
精 诚 所 至
金 石 为 开
2.读下面的语段,完成⑴⑵⑶题。(4 分)
傍晚我搀.扶着父亲去河边散步,仰望那
的星空,踩着
的泥
土,呼吸
的芳香,看着
的河水。我把心中的暄嚣沉淀.下来,留
了一片宁静和真情去陪伴步履蹒姗的父亲。
(1)给加点字注音。(1 分)
搀.扶(
)
沉淀. (
)
(2)文段中有两个书写有误的字,将改正后的字写在下面。(1 分)
(3)将下列选项正确地填入文段空白处。(只填序号)(2 分)
A.松软
B.流淌
C.静谧
D.沁人
3.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改正的句子写在原句的下面
(2 分)
(1)在“鸟巢”体育场的设计和建造上,充分体现出人类非凡的智慧。
(2)思想教育能引导青年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4.仿写句子。(2 分)
信仰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它装点了我们飞扬的青春;信仰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
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
。
5.2008 年 5 月 12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地震中
的那些坚强勇敢的孩子让我们敬佩不已:刚刚获救的三岁男孩在担架上向解放军叔
叔行队礼,表示谢意;被埋压在废墟中的女孩仍在坚持学习;一句男同学多次返回
即将垮塌的教学楼救出一个又一个同学……这一切都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你给
灾区的孩子们写一则短信,来表达心意。40 字左右。(2 分)
6.名著阅读与积累。(4 分)
(1)把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关的人物后面的横线上。(3 分)
A.醉打蒋门神
侠肝义胆、疾恶如仇
B.大闹天宫
桀骜不训、敢作敢当
《水浒传》
《西游记》
C.病榻上写作
意志坚强、奋斗不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武松:
保尔•柯察金:
孙悟空:
(2)填空。(1 分)
“ 航 船 最 后 到 了 一 个 叫 费 那 鲁 的 地 方 , 这 里 的 居 民 竟 然 是 长 得 像 马 , 他 们
极 具 智 慧 ,不 仅 懂 礼 貌 而 且 很 有 自 制 力 ,只 是 对 外 界 的 人 类 十 分 排 斥 … … ”这
个 情 节 出 自 《
》 这 部 作 品 。
7.古诗文填空。(14 分)
(1)采菊东篱下,
(2)
(3)海日生残夜,
(4)
。(《饮酒》)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次北固山下》)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6)
,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7)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8)
,似曾想识燕归来。(《浣溪沙》)
(9)文天祥“
?
。”的诗句表现了
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过
零丁洋》)
(10)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
。
(11)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离别之时,请选用古诗文中的
“
,
”的句子来表达惜别之情。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 8—10 题。(10 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 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 ②三年,曾无以爵位
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 ③陋之人也,四维 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
未尝弼 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
维系。 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 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 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 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 11—17 题。(20 分)
女教师的 47 个吻
①查(zhā)文 红 ,从 上 海自 愿 来 到 安 徽省 砀( dàng)山 县 曹庄 镇 魏 庙 小 学,当
一 名 不拿 一 分 钱 工 资的 “ 编 外 教师 ” 。 开 学第 一 天 , 当 她兴 致 勃 勃 走 进教 室 时 , 家
长 和 孩子 一 看 教 师 是个 上 海 人 , 都用 一 种 不 信 任的 眼 光 看 她 。有 的 家 长 竟 带着 孩 子
离 去 ,转 到 另 外 的 班。 这 当 头 一 棒把 查 文 红 打 得摸 不 着 头 脑 。她 找 到 校 长 ,问 是 怎
么 回 事。校 长 道 :“ 我 们 这里 上 课 都 是 用土 话 ,家 长 和孩 子 担 心 听 不懂 你 的 普 通 话,
所 以 跑了 。 ”
②查文红感到委屈,但她还是硬撑着上完了第一节课。下课时,一名学生用土
话问她:“老师,‘狠狠’还来吗?”查文红没听懂,便问道:“‘狠狠’是什么意
思?”学生们哄笑了,一个小男孩不客气地说“‘狠狠’就是‘狠狠’,你连‘狠狠’
都不知道,还来教我们吗?”教室里再次爆发哄堂大笑。查文红有些恼火,但她不便
对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孩子说什么,便又去问校长:“‘狠狠’是什么意思?”校长笑
着说:“这是我们的土话,就是下午的意思。”“这校孩子怎么教?”查文红激动地
说:“我热爱我的事业,自愿来当一名编外教师,就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
农村孩子做点什么,可他们……”校长表情有些凝重,叹了口气说:“以前来了几个
教师,都没坚持几天就走了,送给你这几个看看,你再想想吧!”
③查 文 红回 到 宿 舍 , 展开 了 那 张 纸 ,一 首 诗 呈 现 在眼 前 :
我 仰 望星 空 ,
它 是 那样 寥 廓 而 深 邃;
那 无 穷的 真 理 ,
让 我 苦苦 地 求 索 、 追随 。
我 仰 望星 空 ,
它 是 那样 庄 严 而 圣 洁;
那 凛 然的 正 义 ,
让 我 充满 热 爱 、 感 到敬 畏 。
我 仰 望星 空 ,
它 是 那样 自 由 而 宁 静;
那 博 大的 胸 怀 ,
让 我 的心 灵 栖 息 、 依偎 。
我 仰 望星 空 ,
它 是 那样 壮 丽 而 光 辉;
那 永 恒的 炽 热 ,
让 我 心中 燃 起 希 望 的烈 焰 、 响 起 春雷 。
④这不是温家宝总理的那首《仰望星空》吗?此时读起来又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就像温总理说的那样: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
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她想到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这些孩子长大
后还只晓 得 “ 狠 狠 ” , 他 们 将 永 远 走 不 出 这 贫 瘠 的 土 地 , 也 将 永 远 不 能 与 外 界 对 话
沟 通 。此 刻 , 她 明 白了 老 校 长 的 用意 。
⑤她 决 定 倡 导 用 普 通 话 教 学 。 为 了 让 学 生 首 先 能 听 懂 她 讲 课 的 语 言 , 然 后 学 会
讲 普 通 话 , 她 开 始 刻 苦 学 习 当 地 土 话 , 一 有 机 会 便 向 村 民 们 学 习 。 上 课 时 , 她 总 先
用 普 通 话 讲 , 再 “ 翻 译 ” 成 学 生 能 听 懂 的 土 话 。 在 她 的 推 动 下 , 普 通 话 渐 渐 成 了 校
园 里 “时 髦 ” 的 语 言。
⑥查文红为了让启蒙阶段的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通过讲故事与编顺口
溜的方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期末考试时,全班的
语文成绩平均达到了 91.87 分,名列全镇第一。家长们闻讯,纷纷买来鞭炮,来到学
校放了起来。一位家长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成绩,我们多年没见过了,感谢查老师!”
面对此情此景,查文红激动得哭了,她庆幸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⑦春 节 已 经 临 近 , 学 校 照 顾 查 文 红 , 让 她 把 剩 下 的 课 集 中 讲 完 , 好 早 点 儿 回 家
过 年 。 孩 子 们 听 说 老 师 要 走 , 心 里 都 很 难 过 , 竟 不 能 集 中 精 神 听 课 。 查 文 红 有 些 生
气 , 正 要 批 评 他 们 , 一 个 名 叫 丁 丽 的 小 女 孩 站 了 起 来 , 很 失 落 地 说 : “老 师 , 你 不
走 行 不行 ? ”
⑧ “不 行 啊, 老 师 要 回 家过 年 。 ”
⑨ “那 你 到我 家 过 年 , 行吗 ? ”
⑩ “不 行 ,因 为 上 海 的 家里 还 有 一 个 姐姐 正 等 着 老 师回 去 呢 。 ”
⑪听 到 这里 , 小 丁 丽 哭着 说 : “ 那 , 那你 亲 我 一 下 好吗 ? ”
⑫查 文 红 眼 圈 红 了 , 走 过 去 亲 了 亲 小 丁 丽 , 止 不 住 流 下 泪 来 。 这 时 全 班 同 学 不
约 而 同 地站起来,都说:“老师,你也亲亲我吧。”于是,班上 47 个学生,她一一
亲到。亲完最后一个学生,全班同学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们觉得,查老师这一去就再
也不会回来了。
⑬47 个孩子一起大哭,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哭声传出,全校师生以为发生
了什么事情,纷纷跑了过来,附近的村民也闻声从家里赶来了。哭声是如此具有感染
力,一时间全校学生都哭了,面对如此感伤的场面,一些老师和村民也不知不觉地流
下泪来。
⑭“ 那 惊 天 动 地 的 哭 声 , 我 从 未 听 到 过 , 至 今 还 在 我 心 中 回 荡 , 这 一 辈 子 我 忘
不 了 那感 人 的 哭 声 。” 查 文 红每 忆 及 此 , 还是 感 动 得 双 眼湿 润 … …
工
(原文有
改动)
11.理清选文思路,补全情节。(2 分)
校长赠诗
深受感动
回家过年
吻别学生
12.研读选文第⑥段中画“ ”线的句子 ,概括回答出查老师付出了哪些“努力”,
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4 分)
13.选文第⑫段画“
”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4.诗歌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 分)
15.请指出《仰望星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2 分)
16.你认为查老师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 分)
17.查老师的到来,使她的学生们有哪些变化?学生的变化将对他们自己的生活
有什么影响?(3 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18——282。(15 分)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 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
学家发现,气温变化 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
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 1℃,经济效益也
跟着上升;气温下降 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 1℃,全球产值
就减少 70 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 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
气 温 比 20 世 纪 70 年 代 平 均 气 温 下 降 1℃ 时 , 玉 米 在 全 球 60%的 地 区 增 加 收 成 2100
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 22 亿美元;水稻 65%的地区损失 9.56 亿美
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 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
试 ,气 温 变 化 1℃,大体 相 当 于 农 作 物 变 化 一 个 熟 级 。 每 变 化 一 个 熟 级 , 产 量 变 化
10%, 意 即气 温 上 升 或 下降
1℃ , 粮 食产 量 具 有 增 产或 减 产 10%的 潜 力。 例 如 ,
我 国 著 名 商 品 粮 生 产 基 地 — — 东 北 地 区 , 若 当 年 平 均 气 温 出 现 了 “ 凉 夏 ”, 则 粮 食
肯 定 减产 200 亿 至 300 亿 斤 。反 之 , 若 出 现了 “热 夏 ”, 则 粮食 可 多 收 几 百亿 斤 。
④气温升高 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
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 联 合国 有 关 机构 最 新 报告 预 测 ,假 若 全 球温 室 气 体减 排 计 划得 不 到 有效 的 实
施,21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 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
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 2030 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 1 厘米到 16 厘米,黄河三角洲、
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
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
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 3 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 7 月至 8 月可达
顶峰,9 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不气温升高 1℃,犯罪率上升 15%;气温达到
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 32℃时高出 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
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
生存的家园。
18.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 分)
19.第②段画“
”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0.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⑥段,分析其中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 分)
到 2030 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 1 厘米到 16 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
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21.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
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 分)
22.二 氧 化 碳 等 温 室 气 体 的 过 渡 排 放 导 致 全 球 变 暖 ,请 你 提 出 两 条 应 对 全 球 变 暖
的 措 施 ? ( 2 分 )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23—27 题。(15 分)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 17 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
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
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
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
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 国 唐代 诗 人 温 庭 筠年 轻 时 放 荡 不羁 ,出 入 于歌 楼 妓 馆 ,“ 能 逐 弦吹 之 声 ,为
侧 艳 之 词 ”, 为 当 时 士 大 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
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
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
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
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
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
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 了 使 自 己 生 活 得 更 充 实 , 我 们 不 妨 在 某 一 领 域 取 得 成 就 之 后 , 改 变 一 下 自
己 的 爱 好 , 把 其 他 方 面 的 潜 能 表 现 出 来 , 让 生 命 之 舟 驶 向 另 一 个 成 功 的 彼 岸 。 由 些
可 见 , 在 生 命 的 过 程 中 要 为 自 己 另 创 新 路 , 开 拓 新 的 人 生 境 界 。 这 对 于 充 满 活 力 的
年 轻 人来 说 , 尤 其 必要 。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23.请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3 分)
24.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