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云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与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立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
A.皇权代替相权
B.皇权日益强化
C.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 D.皇权与相权妥协
3.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抗日战争 D.义和团反帝运动
4.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
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这个东方小国是(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20 世纪以来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中,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6.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7.新时期我国外交成就之一是推动并建立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8.中国近代史上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罗马法是古代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其中第一部
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
A.公民法
B.万民法 C.自然法 D.《十二铜表法》
10.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种权力架构主要体现了(
)
A.自由平等的原则 B.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天赋人权的原则
11.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共同的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没有剥削的新社会蓝图,
这本著作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12.二战后,美苏两国结束战时同盟关系,开始冷战对峙的标志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启动 D.北约组织的建立
13.有学者指出:“两级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
受到撼动,并且也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最准确
表述是(
)
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单级世界形成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格局
D.中美两极格局形成
1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下列情形你认为可能
有可能出现在画面中的是(
)
A.商店沿街分布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C.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十分严格
D.出现机户与机工
15.“今兹共和政体成立……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由此可见民国初期民族工业
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实业发展
D.洋务运动的兴起
16.“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一座座
新城”,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
A.中国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B.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C.中国开始一五计划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7. 右 图 是 大 清 邮 政 局 发 行 的 “ 龙 票 ”, 是 目 前 集 邮 际 收 藏 的 珍 品 , 由 此 可 以 判 断
(
)
A. 中国近代邮票走在世界前列
B.大清邮局已覆盖全国城乡各地
C.晚清时期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邮政 D.中国步入邮政、电信合一的时代
18.1500 年前后,人类历史开始由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发展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相
互影响的世界历史,开启文明链接的事件是(
)
A.工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扩展
D.黑奴贸易
19.18 世纪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20.1932 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实行计划经济 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减少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
21.下列图片是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其中有力促进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是
(
)
A.图 4
B.图 5
C.图 6
D.图 7
22.1920 年,一位俄国农民在给苏维埃政府的信中写到“对于余粮征收额的增加,这是我
们无力负担的”,该现象反映的是农民不满那种政策?(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的改革
23.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
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地政府……”,他赞扬的是中国古代的(
)
A .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4.南宋的《梦梁录》中记载当时航海“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针盘指的是我国古
代哪种发明?(
)
A.雕版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25.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
A.诗经
B.春秋
C. 离骚
D.全唐诗
26.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先
进之处在于最早提出(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思想
文化
2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是(
)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8.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歌颂爱情的伟大,这表达的是文艺复兴时
期的哪种思想?(
)
A.蒙昧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29.有人认为他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他自己则认为他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位物理学
是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D.爱因斯坦(
)
30.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19 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狂飙突进,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一
种强烈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求理想的创作风格成为主流,并形成了(
)
A.古典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批判现实主义流派 D.印象主义流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12 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全国各地都以不同形式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
90 华诞。请你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题,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四件大事做一份宣传提纲,要求写出“大事”名称,说明“大事”入选理由。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铸铁业的发展、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和交通手段的进步。 ——摘自《历史·必
修二》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列举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两项发明。(4 分)
材料二: 1854——1856 年间英国的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 7%,食品占 8%,工业制造品占
85%,提起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 61%,食品占 33%,工业制造品仅占 6%,出口的制成品占
领 1/2 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 1/3 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产量的 1/2 以上。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 19 世纪中期英国进出口贸易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4 分)
——摘自《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贸易公司致
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
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
地联系在一起,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摘自《历史·必修二》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6 分,不少于三项)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
也……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倡导做人应有的四种品质。如何理解‘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6 分)
材料二: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倡导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封建
时代之礼教;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待儒家思想是何态度?提出了什么口号?
(4 分)
(3)进入 21 世纪,“国学”热在中国长盛不衰,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学说的看法。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