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4月24日河南省委组织部遴选调研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 4 月 24 日河南省委组织部遴选调研考试真题及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新乡先后涌现出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 许福卿、裴春亮、范海涛等一大批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形成了 独特的“先进群体现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参观新乡先进群体,史来贺纪念馆,农户住宅,宣传片,吴金印的耕地。 两道题: (1)以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的启示为题写篇文章,1000 字; [参考答案](1016 字) 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启迪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必然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改革开放以来, 新乡崛起 一个先进群体:史来贺与刘庄村、刘志华与京华村、吴金印与唐庄镇、张荣锁与回龙村、耿瑞 先与耿庄村、裴春亮与裴寨村、许福卿与楼村、梁修昌与 龙泉村……名人、名村,交相辉 映,像一串串璀璨明珠镶嵌在豫北大地上: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前来访问考察;1.5 亿全 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指导。在先进群体形成过程中,新 乡市委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利用众多先进模范这一政治优势,持续开展创 先争优活动, 以改革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它有以下特 性: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好,但是天上掉不下来,地上冒不出来, 别人也不会送来,只有自己脚踏实地干出来”。“创大业作大难,创 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 作难”。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党的路线政策与本村实际关系,对上级负责 与对群众 负责关系,遇事有主心骨与不断创新关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谦虚谨慎、发扬民主。始终立在群众中间,遇事向群众求教,重大决策民主讨论,不 搞个人说了算。 甘于吃亏、无私奉献。“老百姓是天,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一辈 子认准一个 理,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利益”、“让群众先富,我富在其中”,“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 取,而是奉献,吃亏也要带头”。 新乡先进群体的经验对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启示。 一是确立抓党建就是抓先进生产力的思想。围绕党担负的伟大事业全面加强党的自身 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确保伟大事业健康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一条基本经 验。从这个意义上 讲,抓党建就是抓先进生产力。新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经验,就是通过健全党建工作 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制度机制,使基层党组 织充满活力。
二是持续开展 “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有效载体。基层党组织先进 性建设靠的是不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是由现阶段农村党的 状况决定的,即在没有实 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农村党员思想容易离开正确轨道,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坚 持用先进思想对党员进行灌输,在创建活动 中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是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有群众 的地方, 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新乡党建工作坚持“抓两头、 促中间”的做法,在不断推出先进典型同时,加强后进党组织转化工作,努力扩大先进层 面,逐渐缩小落后层面。 (2)在决胜小康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自拟题目写篇策论文, 2000 字,150 分。 [参考解析] 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基层党组织更是基础里的钢筋、水泥,地位不高、身份 特殊、责任重大,必不可少。人们常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农村改革 30 年有 余,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百姓、凝聚人心、做实改革、推动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营”,行“医者”优势推动农村未来的发展和改 革,效不更方,一路同行。基层党组织 是遴选公务员考试常考高频考点,要多留意。 [参考范文](2403 字) 促农村发展 党建是龙头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 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务 农重本,国 之大纲”。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也强调,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 织,要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提供坚强保证。站在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的历史坐标审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势必 肩负起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只有真正抓基层、打基础,强组 织、固根本,以党建 为龙头推动农村绿色发展,才能让红色党旗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农村 改革发展稳定才会有可靠保障,农村建设才会有生机勃勃的明天。 用敢担当能作为“小团队”推进“大创业”。中央到地方各项决策部署要落 地生根、开花结果,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至关重要。“要金要银不如要一个好干部”,要 选育一批“领头雁”,把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居)务管理有规矩、 服务群众有感情、带 领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五有型”优秀人才选拔进领导班子。要打造一批“示范 户”,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龙头战略”,打造 党员创业示范户、党员致富示范基地,让 村民学有标杆、赶有方向。要用好一批“第一书记”,把真正会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派到基 层,注入生机活力,补充新 鲜“血液”,改变基层组织党的力量薄弱问题,帮助解决农村 基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用乡村基层治理“小变革”带来“大变化”。农村发展需要能人带头,但仅靠能人治村,往 往会忽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如何更好地协商于民、协商惠民 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方向, 现在有的基层干部往往是怕麻烦而不愿开会、怕闹事而不敢开会,最终导致基层矛盾越积越 深。“前期多做三分,后期可省十分”,农 村基层要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要大事 小事充分协商和反复协商,确保凡事能议、议而能决、决而能行,实现“能人治村”向“制 度治村”的转变,不断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只有发挥好党组织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 引领作用,落实好“五议两公开”、“乡贤议事会”、党员红黑榜等各项措施,认真听取群 众意见,了解群众真实意愿,才能真正办老百姓满意的事,让老百姓满意。 用独特生态资源“小优势”打造“大产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核心是如何解决好农村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对农村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农村党组织要坚持“红色党旗引领绿色 发展”的理念,综合考量农村的资源禀赋、 发展实际,结合党员意见、群众需求,科学谋划 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项目,把建设美丽乡村和创造美好生活统一起来,做到发展、生态 一块抓,特别是在带 领群众致富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有更大作为,才能在农村改革发展中 有为有位, 有力诠释“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 农村发展,根本在经济发展,要存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必须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要集中力量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 在乡镇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离退休干部、社会能人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 记,特别是项目建设所在地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如果条件成熟、允许可选 择高配(明确书记的科级领导职务和待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使 之全覆盖、起作用、见实效。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书记工程,防止“重 经济、轻党建”的现象,纠正浮在表面、敷衍应付的不良作风,切实履行好第一 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对突出问题和工作重点,要直接了解情况、解剖麻雀。 第二,破解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农村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受到群众欢迎, 必须具体抓、抓具体,出实招、抓落实。要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 问题,深刻剖析、认真总结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前因后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 社会管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健全民选 干部劳动报酬增长机制,合理提高村、组干部报酬,在政府给予的基础上可以考 虑用集体经济补助、工作捆绑的方式提高民选干部报酬,即让村干部在法律法规 允许的条件下大力抓集体经济,用集体经济的百分比作为村干部报酬;可以考虑 计生工作、茶叶发展、烤烟发展、合作医疗等工作捆绑给组级支部书记和村民组 长的办法,按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解决报酬待遇问题。 第三,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的亮点。要出特色。在创新党组织设置、扩大基层 党组织覆盖面、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 要出亮点。党建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和体制机制的问题。在选人用人上要 敢于打破身份限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合理的用人体制机制。不管是公务员、事 业人员、工勤人员或社会能人,坚持五湖四海选人用人,为凤岗经济社会快速健 康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吸引他们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岗位上来, 更加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为建设四个凤冈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劳动报酬上不吃
大锅饭,坚持多劳多得,让能干事的人想干事、有事干、长期干,让不干事的人看得眼红。国 家干部所创新的工作经验得到国家、省、市推广的,该干部可享受 上一级工资待遇;社会能 人工作创新得到国家、省、市推广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国家干部、社会能人在任职岗位上为 该集体创造的集体资金积累达到一定程度, 用一定的比例作为创造者的奖励。在工作时效上 灵活制订考勤制度,以工作目标为核心,全面落实干部休假制度。应多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只 要完成了工作任务, 可多给干部职工一些自由活动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积累社会经 验,这样更利于激发干部工作活力和为民服务的积极性,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同时 应督促各单位落实干部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充分保障每个干部职工的休息、休 假权利,既 可给普通干部创造外出了解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可消除一些干部职工心中的怨气,让他们更加 热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