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shān) 嗤笑(chī) 确凿(uó) 强聒不舍(guō) B.轩榭(iè) 牟取(móu) 藩篱(fān) 周道如砥(dǐ) C.涟漪(yī) 嗔视(hēn) 憔悴(qiáo) 忍俊不禁(jīn) D.竦峙(hì) 窈窕(yo) 哂笑(shěn) 度德量力(d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密、迷人。 B.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C.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辞藻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D.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瞭乱的弧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②而或长烟一.空,皓 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B.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②其 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记》) C.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 蹶,至于今日。(《隆中对》) 4.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并列复句) B.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转折复句) C.如果稼轩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假设复句)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递进复句)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 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 尔斯泰吗? C.“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
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波涛如聚,峰峦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C.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D.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将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 w w w . b 1.c o m 二、(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7-10 题。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 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 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 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 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 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 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 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 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 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 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 精光。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 出一趟口外,本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却要装 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聚 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有枝 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 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了。过去,他好听书,也 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 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 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 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 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 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 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 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 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7.对选文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好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 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 B.他边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 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 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 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 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讲排 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 8.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A.古驿道 大鞭 文庙 光背儿马 B.唱本 书囊 文庙 崇山峻岭 C.古驿道 长衫 唱本 崇山峻岭 D.长衫 书囊 大鞭 光背儿马 9.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 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 也不点数儿。 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筵席,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聚会,听他谈讲 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 酒饭。 10.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三、(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中国石拱桥》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桥的设计 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 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 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 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 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就像这 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 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 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 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1.去掉加点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B.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D.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 B.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 C.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3.对文中引用张鷟的话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不朽的艺术价值。 B.客观准确地写出了赵州桥的制造奇特。 C.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D.客观准确地写出赵州桥的古朴美观。 四、(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 14-17 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 B.变现了老师的脾气暴躁。 C.写出了“我”的胆小怯懦。 D.表现了老师的德隆望尊。 16.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 A.①④⑤⑧ B.③⑤⑥⑦ 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 17.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 快乐。 B.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 的刻苦。 C.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 成。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 的人。
五、(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 18-20 题。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 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 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六、(10 分) 第Ⅱ卷(表述题 共 80 分) 21.古诗词中有许多含有“云”字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请写出三句。(3 分) 22.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3 分) (1)泥菩萨过河—— (2)哑巴吃黄连—— (3)徐庶进曹营—— 23.用一句或几句话补写出结尾的内容,并用简练的语言(不超过 20 字)概括第一段。 (4 分)
①当地时间 4 月 4 日 14 时 50 分(北京时间 20 时 50 分),在第 53 届意大利博洛尼 亚国际童话书展上,2016 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 该奖项,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②国际安徒生奖于 1956 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 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儿文学奖”。 ③曹文轩曾创作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作品。曹文轩曾说:“《草房子》 的主人公就是小学时候的我,《青铜葵花》的主人公就是中学时候的我。”作为中学生, 我 们 未 必 都 要 走 曹 文 轩 的 文 学 道 路 , 但 他 的 话 却 能 给 我 们 写 作 文 带 有 益 的 启 示: 七、(14 分)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①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4-26 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 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 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 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 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 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告 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 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2)具.言所以 (3)妻家不知其故.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处。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28.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4 分) 八、(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30 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1)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 原始风貌的地方。 (2)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3)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 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 兄长。 (4)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 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 然风光。 (5)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 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 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 的一统天下…… (6)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 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7)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 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 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 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8)我以为这凄壮的一暮,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 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的 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 着苍穹,傲视人寰。 (9)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 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 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