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
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计算。(第 1 题 12 分,第 2 题 14 分,共 26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30×3=
60÷3=
80×4=
400×2=
17×5=
420÷7=
【答案】90;320;84;80
20;800;3500;300
4
7
;
8
9
85;60;
【解析】
2.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59=
4×608=
780×5=
836÷4=
【答案】413;3900;35……4
2432;209;150……2
【解析】
21×4=
400÷5=
900÷3=
5
9
3
9
700×5=
6
7
2
7
*249÷7=
*902÷6=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
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
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
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
被除数。
【详解】7×59=413
780×5=3900
5 9
7
4 1 3
*249÷7=35……4
7 8 0
5
3 9 0 0
7
3 5
2 4 9
2 1
3 9
3 5
4
4×608=2432
6 0 8
4
2 4 3 2
验算:
3 5
7
2 4 5
4
2 4 9
836÷4=209
2 0 9
8 3 6
8
4
3 6
3 6
0
*902÷6=150……2
6
1 5 0
9 0 2
6
3 0
3 0
2
验算:
1 5 0
6
9 0 0
2
9 0 2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26 分。)
3. 要使 256×□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 6□5÷3 商的中间 0,□里
有(
)种填法。
【答案】
①. 4
②. 3##三
【解析】
【分析】256×3=768,256×4=1024,所以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4;6□5÷3,被
除数百位上的 6 能被除数 3 整除,只要十位上的数小于 3,6□5÷3 商的中间 0,所以□里
可以填 0、1、2,共有 3 种填法。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要使 256×□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4;要使 6□5÷3 商的中
间 0,□里有 3 种填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 200×4 可以看作 2 个(
)乘 4。
【答案】百
【解析】
【分析】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将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再乘一位数,最后再积的末尾添上 2
个 0 即可。
【详解】200×4 可以看作 2 个百乘 4,得到 8 个百,即 800。
【点睛】本题考查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需熟练掌握。
5. 300 的 6 倍是(
),300 是 6 的(
)倍。
【答案】
①. 1800
②. 50
【解析】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用除法;据此即可解
答。
【详解】300×6=1800
300÷6=5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袋方便面重 100(
)。
(2)一片银杏树叶的周长大约是 14(
)。
(3)一个南瓜大约重 4(
)。
【答案】(1)克##g
(2)厘米##cm
(3)千克##kg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小问 1 详解】
一袋方便面重 100 克。
【小问 2 详解】
一片银杏树叶的周长大约是 14 厘米。
【小问 3 详解】
一个南瓜大约重 4 千克。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7. 在括号里填上“>”“<”或“=”。
426÷3(
)462÷3
720÷2÷4(
)720÷8
(
)
1
9
2 千克(
)1999 克
250×4(
)240×5
1
7
3
8
)
5
8
①. <
(
【答案】
【解析】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分析】(1)在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被除数较大,则商也较大;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3)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较大;
(4)1 千克=1000 克,把 2 千克换算成克作单位,再与 1999 克比较大小;
(5)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
(6)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详解】(1)426<462,则 426÷3<462÷3;
(2)720÷2÷4=720÷8;
(3)
1
7
>
1
9
;
(4)2 千克=2000 克,2000 克>1999 克,则 2 千克>1999 克;
(5)250×4=1000,240×5=1200,1000<1200,则 250×4<240×5;
(6)
3
8
<
5
8
。
【点睛】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
比较。算式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口算或估算出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比较,或先找规律或性质,
然后再根据规律或性质进行比较。
8. 一袋饼干重 195 克,(
)袋这样的饼干接近 1 千克。
【答案】5
【解析】
【分析】195 克约等于 200 克,1 千克=1000 克;再看 1000 克里面有多少个 200 克,据此
解答。
【详解】195 克≈200 克
1 千克=1000 克
200×5=1000(克)
1000 克里面有 5 个 200 克,则 5 袋这样的饼干接近 1 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 1 千克=1000 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电风扇工作时叶片的运动可以看成________,计数器上的算珠被拨上或拨下时的运动可
以看成________。
【答案】
①. 旋转
②. 平移
【解析】
【详解】风扇的叶片是绕着中间的轴转动,所以是旋转。计数器上的算珠上下拨动,都是沿
着一个方向直直得运动,所以是平移。
10. 如下图所示,每个小方格都表示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左边涂色图形的周长是
(
)厘米,右边涂色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
①. 10
②. 12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将图形的边平移后可知,左边涂色图形的周长等于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的
周长。右边涂色图形的周长比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多 2 个正方形的边长和,根
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解答。
【详解】(3+2)×2
=5×2
=10(厘米)
10+2×1
=10+2
=12(厘米)
左边涂色图形的周长是 10 厘米,右边涂色图形的周长是 12 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利用平移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转换为规则
图形的周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
11. 如图,每个直条都表示“1”。从图中看出:
1
2
里面有(
)个
1
4
,有(
)
个
1
8
。
【答案】
①. 2
②. 4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为 2 份,其中的一份即为
1
2
,将
1
2
平均分为
2 份,每份是
1
4
,将
1
4
平均分为 2 份,每份是
1
8
,所以
1
2
里有 2×2 个
1
8
,由此解答。
【详解】
每个直条都表示“1”。从图中看出:
1
2
里面有 2 个
1
4
,有 4 个
1
8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意义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形,找到分数之间的关系。
12. 妈妈带了 200 元,买一条裤子用去 142 元,剩下的钱买袜子。如果袜子每双 8 元,最多
可以买(
)双。
【答案】7
【解析】
【分析】用带的钱数减去一条裤子的价钱,求出剩下的钱数,再除以每双袜子的价钱,求出
购买袜子数量。
【详解】(200-142)÷8
=58÷8
=7(双)……2(元)
则最多可以买 7 双。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根据数量=总价÷单价解答,关键是明确剩余 2 月不够买一双
袜子,应舍去。
13. 李强沿着一个长 180 米,宽 90 米的长方形广场走了 1 圈,一共走了(
)米。
如果他走 1 圈用了 9 分钟,那么他平均每分钟走(
)米。
【答案】
①. 540
②. 60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求出沿广场走 1 圈的路程。根据速度=路程
÷时间,求出李强的速度。
【详解】(180+90)×2
=270×2
=540(米)
则一共走了 540 米。
540÷9=60(米)
则他平均每分钟走 60 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行程问题,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速度=路程÷时间。
14. 如图,○□○□○……□○□○,把○和□按一一间隔的规律排成一排,如果□有 24
个,那么○(
)个。
【答案】25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个是○,最后一个也是○,则○的个数比□的个数大 1,有 24
+1=25 个。
【详解】24+1=25(个)
如果□有 24 个,那么○25 个。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间隔问题,关键是求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
15. 20 名同学排成一排,小亮的左边有 5 人,小丽的右边有 6 人。小亮和小丽之间有
(
)人。
【答案】7
【解析】
【分析】总共的人数减小亮左的人数,再减小丽右边的人数,最后减他们两人,即等于两人
之间的人数。
【详解】20-5-6-2
=15-6-2
=9-2
=7(人)
【点睛】小亮和小丽之间的人数不含他们两人,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 12 分。)
16. 下面最接近 1 千克的物品是(
)。
A. 3 个鸡蛋
【答案】B
【解析】
B. 4 个苹果
C. 100 粒花生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3 个鸡蛋大约重 150 克,4 个
苹果大约重 1 千克,100 粒花生大约重 100 克,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最接近 1 千克的物品是 4 个苹果.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质量单位的认识,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
解答。
17. 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三角形
C. 圆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B.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C.圆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点睛】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
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18. 把 43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多少根?明明用竖式计算出了结果,如图,竖式中
虚线框出的部分相当于选项(
)中虚线圈出的部分。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