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3 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意) 1.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 ) A. 强国富民 B. 成为科技强国 C. 成为世界霸主 D. 实现共 同富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ABCD:根据所学,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据此,A 说法正确,BC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2.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 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说明( )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②我国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以选择题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涉及到的知识是党的奋 斗目标、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 ③④: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这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④正确; ①:排除,材料未体现该观点; ②:错误,经济建设是全国的中心工作。 故本题选 D。 3. 下列关于创新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指科技领域的发明创造 ②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③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创造,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④知识的创新能够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直接增加社会财富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A.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正确认识。 ①②③: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 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 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①说法错误,②③说 法正确; ④: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④说法 错误; 故本题选 A。 4. 创新的目的是( ) A. 保障最广的人民的利益 B. 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C. 增进民 D. 人民当家作主 生福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理解。 B:据教材知识,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故 B 说法符合题意; A:保障最广的人民的利益不是创新的目的,故 A 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C: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故 C 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D: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故 D 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 B。 5. 我国有这样一项制度,它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 心圆。这项制度指的是( ) A. 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知识。 A:选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 B:依据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故 B 正确;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 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B。 6. 2021 年 10 月 12 日新华网讯,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实现备案审查工作的公 开化,坚持并完善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通过专项报告工作推动落实 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职责。这有利于公民参与( )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 C. 民主决策 D. 民主管 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B:题文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并完善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有利于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B 说法正确; AC: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也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A、C 说法与题不符; D: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 原则下,科学的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D 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B。 7.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就要( ) ①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④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B.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 ①③④ C.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①③④:增强民主意识,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要 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故①③④正确; ②:材料未涉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排除②; 故本题选 A。 8.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下列选项对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意味着依法治理 ②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③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④要求实行善治 B.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点。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 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①正确。法治要 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正确。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选项③表述错误。法治还要求实行 善治,所以选项④表述正确。故选 C。 9. 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 厉行法治 B. 良法善治 C. 依法行政 D. 公正司 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根据所学知识,现代法治政 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依法行政,C 观点正确;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 重要标志,厉行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要做到公正司法,A、B、D 观点不合题意,所以本 题选择 C 答案。 10.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 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民法典的这条规定( ) A. 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B. 表明法治是解决家庭矛盾的最佳方式 C. 体现了法治注重教化,德治注重规范 D. 强调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德治与法治关系。 A:依据题文描述,民法典中对家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建设的相关规定,强化了法律对 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故 A 说法正确; B:夸大了法治的作用,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 B; C: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法治具有规范作用,故 C 说法错误; D:法治比德治更有权威性和强制性,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1. 2021 年 10 月 20 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火种储存在火种灯中抵达北京。北京冬奥会火 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是希望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 追求和向往。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在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形象统一,象征着拼 搏的奥运激情。下列选项对火种灯的设计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体现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 ①④: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①④说法正确; ②: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说法错误; ③:火种灯的设计理念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没有直接关系,③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D。 12. 2020 年 11 月,一份特别的爱如约而至,依旧是“顺其自然”。二十多年来,“顺其自 然”坚持每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捐款金额达 1258 万元。“顺其自然”的行为 ( )
A. 让我们感受到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 体现了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 C. 是所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D. 使我们感觉到生活中的创新带来别样的精彩人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A:“顺其自然”坚持每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体现了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故 A 正确; BD:“顺其自然”的行为属于奉献社会的行为,与诚信、创新无关,故 BD 错误; C: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行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故选项中的所有绝对,故 C 错误; 故本题选 A。 13. 新时代青年要理解把握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 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中。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 ) A. 坚持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B. 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D. 坚持改革创新、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本质。 ABCD:依据教材知识,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国和爱党、爱社 会主义的高度统一,B 说法正确;ACD 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选 B。 【点睛】 14. 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解析】 B.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D.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详解】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 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A 说法正 确,符合题意。BCD 选项都不合题意。故选 A。 15. 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指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 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一老一小” 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是针对我国人口现状中的( ) ①老龄化加剧 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③大量的人口流动 ④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特点。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我国采取措施,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主要是针 对我国人口现状中老龄化加剧,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故①④说法 正确; ②③: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文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 B。 【点睛】 16. 漫画中的“地大物博”之所以等于“地大物薄”,是因为( )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我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④我国是世界上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我国的资源现状的认识和理解。 ②③:本题通过漫画,“博”“薄”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我国资源的不利因素,说明了我国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等, 故②③说法正确; ①:材料没有体现出我国资源的优势,故①说法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出我国的资源与世界的对比,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7. “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句话的生态含义是( ) A.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B. 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C. 人与草木一样都生活在地球上,最终都会消失 D. 自然要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人类就应该去征服自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的关系。 AB: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意思是是天、地、大自然、人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要顺 应这个规律才能好好生存,强调的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密切关系,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 共生,A 说法正确,B 说法错误; C:人与草木一样都生活在地球上,但不会最终消失,C 说法错误; D: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但不能以主人自居去征服自然,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8. 10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要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③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A. ①②④ 【答案】B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