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70 分钟)
一、填一填。
1. 5 厘米=(
)毫米
2000 米=(
)千米
3 分钟 20 秒=(
)秒
8 吨 400 千克=(
)千克
【答案】
①. 50
②. 2
③. 200
④. 8400
【解析】
【分析】利用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及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即可得到答案,1
厘米=10 毫米,1 千米=1000 米,1 分=60 秒,1 吨=1000 千克。
【详解】5 厘米=50 毫米
2000 米=2 千米
3 分钟 20 秒=200 秒
8 吨 400 千克=8400 千克
【点睛】掌握各种单位间各自的换算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 星期天早上,小明 9:10 从家出发去图书馆借书,9:30 到达。他去图书馆的路上一共
花了(
)分钟。他又用了 40 分钟借书,借好后返回家里。那么,小明是(
)
时(
)分从图书馆返回的。
【答案】
①. 20
②. 10
③. 10
【解析】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小明到达图书
馆时间减他从家出发的时间等于路上一共花的时间,到达图书馆的时间加借书所用的时间等
于小明从图书馆返回时的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9 时 30 分-9 时 10 分=20 分钟
9 时 30 分+40 分钟=10 时 10 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过时间和时间的推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 下图,★和▲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
)▲(填“>”“<”或“=”)。
【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
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由给出的竖式可以得知,
该算式进行了退位减法,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
得知,被减数的百位减减数的百位得到的应该是“3”,因此证明进
行了退位减法,★<▲时,需要它的前一位退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
4. 一根长 4 米的绳子,对折两次后,每段为(
)米。
【答案】1
【解析】
【分析】对折 1 次,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了 2 份;对折 2 次,这根绳子被平均分成了 4 份,
因此用这根绳子的总长度除以 4 即可。
【详解】4÷4=1(米),一根长 4 米的绳子,对折两次后,每段为 1 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折叠问题,应熟练掌握。
5. 在括号里填上“>”“<”或“=”。
)260
3500(
)506×7
)
3
8
①. <
(
1
3
2
3
②. <
)1
③. >
④. =
649-399(
7
8
【答案】
(
【解析】
【分析】(1)、(2)、(4)分别计算出括号前、后算式的结果,然后再比较;
(3)分母相同时,就比较分子,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详解】(1)649-399=250,即 649-399<260;
(2)506×7=3542,即 3500<506×7;
(3)7>3,即
>
(4)
1
3
3
8
;
7
8
2 3= =1
3 3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计算,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分数的大
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应熟练掌握。
6. 如图,
的个数是
的(
)倍;增加(
)个
后,
的个
数会变成
的 2 倍。
【答案】
①. 5
②. 3
【解析】
【分析】用苹果的个数除以梨的个数即可;用现有苹果的个数除以 2 计算出实际需要梨的个
数,然后用实际需要梨的个数减去现有梨的个数即可。
【详解】苹果有 10 个,梨有 2 个;
10÷2=5,即
的个数是
的 5 倍;
10÷2=5(个);
5-2=3(个);即增加 3 个
后,
的个数会变成
的 2 倍。
【点睛】熟练掌握对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有 4 张小正方形纸,边长都是 1 厘米。现在,将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这个大长方
形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将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则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
【答案】
①. 10
②. 8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将 4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然后
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计算所拼图形的周长即
可。
【详解】
如上图所示:所拼的长方形的长为 4 厘米,宽为 1 厘米;所拼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2 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4+1)×2
=5×2
=1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2×4=8(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合图形的周长的计算,应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8. 把
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2 份有(
)个 ,是总数的
(
(
)
) 。【答案】4;
2
3
【解析】
【分析】用圆的总个数除以 3 计算出每份的个数,然后用每份的个数乘 2 即可;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依此填空。
【详解】6÷3=2(个),2×2=4,即把
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2 份有 4 个 ,
是总数的
2
3
。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小敏同学是本校三年级学生,他的身份证号码是 41022420110112631X,他的出生日期是
(
)年(
)月。
【答案】
①. 2011
②. 1
【解析】
【分析】身份证的第 7-14 位表示出生日期,其中 7-10 位是出生的年份,11、12 位是出
生的月份,13、14 位是出生的日期,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小敏同学的身份证号码的第 7 到 14 位是 20110112,所以出生日期是 2011 年,月
份是 1 月。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身份证上的数字的含义,进行灵活运用。
10. 看图,参与捐口罩的一共有(
)人。
【答案】43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只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参与捐口罩和洗手液的
人数,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25+18=43(人)
【点睛】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 计算“400-197=”时,聪聪是这样想的:先用 400 减去 200 再加上 3。请你用这样的
方法计算:370-98=(
)。(保留计算过程)
【答案】370-100+2=272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数减一个接近整百的数,可以把这个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
去减,多减的数再加上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370-98
=370-100+2
=270+2
=272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减法的简便运算,关键是观察数据的特点,为方便计算,把接近整百
的看作整百数计算,多减的数加上即可。
12. 在我国,最初的分数是这样的,如:
,它就表示现在的(
)(填分数)。
3
4
【答案】
【解析】
【分析】最初的分数,上部分表示分子,下部分表示分母,上部分有 1 根竖线,则分子就是
1,下部分有 3 根竖线,分母就是 3,依此填空。
【详解】
上部分为 3,下部分为 4,即
它就表示现在的
3
4
。
【点睛】熟练掌握最初的分数的表示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小红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的一个加数 234 看成了 243,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 354。
那么,正确结果应该是(
)。
【答案】345
【解析】
【分析】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因此用 354 减去 243 计算出另一个加数,然后根据“加数
+加数=和”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即可。
【详解】354-243=111
111+234=345
【点睛】熟练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4.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只书包重约 5 克 B. 教室黑板长约 3 米 C. 一节课 40 小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书包重量应该用
“千克”作单位,教室黑板长度用“米”作单位,一节课的时长用“分钟”作单位。
【详解】A.一只书包重约 5 克,应该是 5 千克,说法不正确;
B.教室黑板长约 3 米,说法正确;
C.一节课 40 小时,应该是 40 分钟,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5. 一根 32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A. 8
【答案】A
【解析】
B. 4
C. 16
【分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32÷4=8(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出边长,应熟练掌握。
16. 下面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3
4
B.
3
4
C.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依此选
择。
【详解】A.
此图被平均分成 4 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 2 份,因此涂色部分用分
数表示是:
2
4
;
B.
此图被平均分成 4 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 3 份,因此涂色部分用分数表
示是:
3
4
;
C.C.
此图被平均分成 3 份,取其中的 2 份,因此其中的 2 份用分数
表示是:
2
3
;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三(1)班有 28 人,每人买 1 本价格为 9 元的《三字经》,准备(
)就足够。
A. 200 元
【答案】B
【解析】
B. 300 元
C. 400 元
【分析】由题意可知,已知每本《三字经》的单价和需要购买的数量,根据公式总价=单价
×数量,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总共需要花费:28×9=252(元)
300>252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经济问题的基本公式,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8. 小明看一本课外书,5 天看了 35 页,照这样的速度,看完全书 70 页共需多少天?列式
错误的是(
)。
A. 70÷35×5
B. 35÷5×70
C. 70÷(35÷5)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有两种方法:1、用除法算出每一天看的页数,再用除法得到看完 70 页需要多
少天,列式为:70÷(35÷5);2、因为 5 天看了 35 页,用总页数除以 35 再乘以 5 即可得
到答案,列式为:70÷35×5。
【详解】A. 70÷35×5,先求 70 里面有几个 35,就看几个 5 天,列式正确;
B. 35÷5×70,先求一天看多少页,再乘全书的页数,列式错误;
C. 70÷(35÷5),先求一天看多少页,再求 70 页需要多少天,列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9. 下列算式中,每个£都代表一个数,那么计算结果一定小于 400 的是(
)。
A. 78£-399
B. 201+1££
C. 5£×8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各个算式可知,£等于 9 时,各个算式的值最大,计算出各个算式的最大值,
再与 400 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A.789-399=390<400
B.201+199=400
C.59×8=472>400
故答案为:A
【点睛】求出各个算式的最大值,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算一算。
20. 直接写得数。(带“≈”的请估算)
121×2=
40÷8=
0×316=
206×5=
380+220=
162+500=
201-81=
5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