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一2016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一 2016 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2 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判断正误题 1、边际产品收益总是小于边际产品价值。 2、充分就业时产出水平与自然率时的产出水平和均衡时的产出水平一样。 3、拟线性偏好下,产权分配消除了外部性。 4、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同时存在。 5、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长比财政政策的长,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 6、线性需求函数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变。 二、计算题 1、企业的两个工厂分别生产同一种产品,一个厂的成本函数 C1=,另一个是 C2=,问: (1)最小成本时其平均产量分别为多少? (2)若企业生产 9 单位产品,两个工厂应分别生产多少? 一个公司有两个生产同一商品的工厂,成本函数分别为和。问: (1)每个工厂平均成本曲线最小情况下他们的产出分别是多少? (2)如果公司希望生产 4 单位产出,应该在这两个工厂之间如何分配产出? 2、张和李分别漂流到孤岛上,携带以单位干粮和啤酒,用 X 和 Y 表示,效用函数 UA=, UB=,初始配置 XA=1/2,YA=2/3 和 XB=1/2,YB=1/3。问: (1)初始配置是否是帕累托有效率 (2)求竞争均衡 李四和王五对 X 和 Y 两种商品的初始拥有量分别为: (1)在他们的初始拥有状态下,李四和王五 X 与 Y 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各是多少?
(2)如果他们能够进行自由交换,他们会交换吗?如果会,他们会提供哪些商品进行交易, 为什么? (3)请找出竞争性均衡价格。 3、一个经济体中,资本占收入的 2/3,当劳动增加 5%时,问: (1)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变动等变动多少。 (2)是关于给出的两组数字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比。 一个经济体中,资本收入份额为 2/3,劳动收入份额为 1/3: (1)当劳动力增加 5%时,求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 (2)在第一年,资本存量为 6,劳动投入为 3,产出为 12。在第二年,资本存量为 7,劳 动投入为 4,产出为 14。在这两年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3 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判断正误题 1、一种要素的使用,要素的边际产品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可以同时存在。 2、若需求价格弹性是-0.1,那么价格上升 10%则需求减少 1%。 3、低档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吉芬商品不一定是低档商品。 4、PPI 一定比 PMI、CPI 先波动。 5、一个经济体达到资本黄金率水平是自发形成的。 6、美国的 QE3 会使得人民币升值。 二、计算题 1、休息 L 个小时,消费 C 单位椰子,可获得的效用是 U=L^2*C,劳动 T 个小时,获得 T^(2/3)单位椰子,问一天 24 个小时,工作多长时间可以获得最大效用。 2、给出了一个菲利普斯曲线的式子,根据这个式子,给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求周期 性失业率和牺牲率。 三、论述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均衡价格与厂商的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斗鸡博弈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并说说序贯博弈和斗鸡博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3、考察小型开放经济条件下,减税政策对于一国汇率和产出的影响,分浮动汇率和固 定汇率考虑。 4、分析一下理性预期假说和适应性预期假说的差异。并用理性预期假说谈谈中国宣布 “把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016 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 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 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 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2.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 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即是指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收入 水平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 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一般比替代效应小,在正常商品 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 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 者购买数量增加。然而在低档物品的情况下,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会引起消费者 购买数量的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价格下降反而引起商品需求量 减少,这种商品称为吉芬物品。 3.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 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 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 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 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 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 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 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 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4.帕累托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是指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 A 优于 B,而没 有人认为 A 劣于 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 A 优于 B。 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 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 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 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更进一步,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 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 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 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 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 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5.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因此得名。它是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 程度的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 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 洛伦兹曲线。 6.帕累托改进 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 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 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 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小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 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计算题 1.某垄断企业面临政府保护的国内市场以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这两个分割的市场。
边际成本为;在国际市场中,其中,Q=qd+qe: (1)求出垄断企业的最优产出以及国内。 (2)比较两个市场的价格与需求弹性。 (3)若两个分割的市场合并为一个市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