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第1部分  存储系统 
第1章  信息存储与管理的介绍 
  1.1信息存储 
  1.1.1数据 
  1.1.2数据类型 
  1.1.3信息 
  1.1.4存储 
  1.2存储技术和架构的发展 
  1.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3.1核心部件 
  1.3.2数据中心部件的关键需求 
  1.3.3管理存储基础设施 
  1.4信息管理中的关键挑战 
  1.5信息生命周期 
  1.5.1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1.5.2  ILM实现 
  1.5.3  ILM的优点 
  小结 
第2章  存储系统环境 
  2.1存储系统环境的组成 
  2.1.1主机 
  2.1.2连接 
  2.1.3存储设备 
  2.2磁盘驱动部件 
  2.2.1盘片 
  2.2.2主轴 
  2.2.3读写头 
  2.2.4驱动臂装置 
  2.2.5控制器 
  2.2.6物理磁盘的结构 
  2.2.7分区位记录 
  2.2.8逻辑块寻址 
  2.3磁盘驱动器的性能 
  2.4影响磁盘性能的基本准则 
  2.5主机的逻辑部件 
  2.5.1操作系统 
  2.5.2设备驱动 
  2.5.3卷管理器 
  2.5.4文件系统 
  2.5.5应用 
  2.6应用程序的需求和磁盘的性能 
  小结 
第3章  数据保护:RAID 
  3.1  RAID的实现 
  3.1.1软件RAID 
  3.1.2硬件RAID 
  3.2  RAID阵列的组成 
  3.3  RAID级别 
  3.3.1分条(Striping) 
  3.3.2数据镜像 
  3.3.3奇偶校验 
  3.3.4  RAID 0 
  3.3.5  RAID 1 
  3.3.6嵌套RAID 
  3.3.7  RAID 3 
  3.3.8  RAID 4 
  3.3.9  RAID 5 
  3.3.10 RAID 6 
  3.4各种RAID的比较 
  3.5  RAID对磁盘性能的影响 
  3.6热备用 
  小结 
第4章  智能存储系统 
  4.1智能存储系统的组成部分 
  4.1.1前端 
  4.1.2高速缓存 
  4.1.3后端 
  4.1.4物理磁盘 
  4.2智能存储阵列 
  4.2.1高端存储阵列 
  4.2.2中档存储阵列 
  4.3概念实践:EMC CLARiiON和Symmetrix 
  4.3.1  CLARiiON存储阵列 
  4.3.2  CLARiiON CX4体系结构 
  4.3.3管理CLARiiON 
  4.3.4  Symmetrix存储阵列 
  4.3.5  Symmetrix组成部分概览 
  4.3.6  Direct Matrix架构 
  小结 
  第2部分  存储网络技术和虚拟化 
第5章  直连存储和SCSI介绍 
  5.1  DAS类别 
  5.1.1内置DAS 
  5.1.2外置DAS 
  5.2 DAS的优点和局限性 
  5.3磁盘驱动器接口 
  5.3.1  IDE/ATA 
  5.3.2  SATA 
  5.3.3并行SCSI 
  5.4并行SCSI介绍 
  5.4.1  SCSI的演化 
  5.4.2  SCSI接口 
  5.4.3  SCSI-3架构 
  5.4.4并行SCSI编址 
  5.5  SCSI指令模型 
  5.5.1  CDB结构 
  5.5.2操作码 
  5.5.3控制字段 
  5.5.4状态 
  小结 
第6章  存储区域网络 
  6.1光纤通道:概览 
  6.2  SAN及其演化 
  6.3  SAN组件 
  6.3.1节点端口 
  6.3.2布线 
  6.3.3互连设备 
  6.3.4存储阵列 
  6.3.5  SAN管理软件 
  6.4  FC连接 
  6.4.1点对点 
  6.4.2光纤通道仲裁环 
  6.4.3光纤通道交换fabric 
  6.5光纤通道端口 
  6.6光纤通道结构 
  6.6.1光纤通道协议栈 
  6.6.2光纤通道编址 
  6.6.3  FC帧 
  6.6.4  FC数据的结构和组织 
  6.6.5流量控制 
  6.6.6服务类 
  6.7分区 
  6.8光纤通道登录类型 
  6.9  FC拓扑 
  6.9.1核心—边缘Fabric 
  6.9.2  Mesh拓扑 
  6.10实践中的概念:EMC Connectrix 
  6.10.1  Connectrix交换机 
  6.10.2  Connetrix导向器 
  6.10.3  Connectrix管理工具 
  小结 
第7章  网络连接存储 
  7.1通用服务器与NAS设备 
  7.2 NAS的优势 
  7.3 NAS文件I/O 
  7.3.1文件系统和远程文件共享 
  7.3.2文件系统访问 
  7.3.3文件共享 
  7.4 NAS组件 
  7.5 NAS实现 
  7.5.1集成式NAS 
  7.5.2网关式NAS 
  7.5.3集成式 NAS连接 
  7.5.4网关式NAS连接 
  7.6 NAS文件共享协议 
  7.6.1  NF S 
  7.6.2  CIFS 
  7.7 NAS的I/O操作 
  7.8影响NAS性能和可用性的因素 
  7.9 NAS实例:EMC Celerra 
  7.9.1体系结构 
  7.9.2  Celerra产品系列 
  7.9.3  Celerra管理软件 
  小结 
第8章IP SAN 
  8.1 iSCSI 
  8.1.1  iSCSI组件 
  8.1.2主机连接 
  8.1.3  iSCSI的连接拓扑 
  8.1.4  iSCSI协议栈 
  8.1.5  iSCSI发现 
  8.1.6  iSCSI名称 
  8.1.7  iSCSI会话 
  8.1.8  iSCSI PDU 
  8.1.9报文的排序和标号 
  8.1.10  iSCSI错误处理和安全 
  8.2 FCIP 
  8.2.1  FCIP拓扑 
  8.2.2性能和安全 
  小结 
第9章  内容寻址存储 
  9.1固定内容与归档 
  9.2归档的类型 
  9.3存储的功能和优势 
  9.4  CAS体系架构 
  9.5  CAS中的对象存取 
  9.6  CAS实例 
  9.6.1医疗保健行业解决方案:病历存储 
  9.6.2金融行业解决方案:财务数据存储 
  9.7实现方法:EMC Centera 
  9.7.1  EMC Centera模式 
  9.7.2  EMC Centera架构 
  9.7.3  Centera工具 
  9.7.4  EMC Centera Universal Access 
  小结 
第10章  存储虚拟化 
  10.1虚拟化的形式 
  10.1.1内存虚拟化 
  10.1.2网络虚拟化 
  10.1.3服务器虚拟化 
  10.1.4存储虚拟化 
  10.2  SNIA的存储虚拟化分类 
  10.3存储虚拟化配置 
  10.4存储虚拟化的挑战 
  10.4.1可扩展性 
  10.4.2功能性 
  10.4.3可管理性 
  10.4.4技术支持 
  10.5存储虚拟化的类型 
  10.5.1块级存储虚拟化 
  10.5.2文件级虚拟化 
  10.6实现方法 
  10.6.1  EMC Invista 
  10.6.2  Rainfinity 
  小结 
  第3部分  业务连续性 
第11章  业务连续性概述 
  11.1信息可用性 
  11.1.1信息不可用的因素 
  11.1.2信息可用性度量 
  11.1.3停机时间的后果 
  11.2  BC术语 
  11.3  BC计划生命周期 
  11.4故障分析 
  11.4.1单点故障 
  11.4.2容错 
  11.4.3多路径软件 
  11.5业务影响分析 
  11.6  BC技术方案 
  11.7实例:EMC PowerPath 
  11.7.1  PowerPath特征 
  11.7.2动态负载平衡 
  11.7.3自动路径失败切换 
  小结 
第12章  备份和恢复 
  12.1备份目的 
  12.1.1灾难恢复 
  12.1.2可操作备份 
  12.1.3归档 
  12.2备份考虑 
  12.3备份粒度 
  12.4恢复考虑 
  12.5备份方法 
  12.6  备份过程 
  12.7备份和恢复操作 
  12.8备份拓扑结构 
  12.9  NAS环境的备份 
  12.10备份技术 
  12.10.1备份到磁带 
  12.10.2物理磁带库 
  12.10.3备份到磁盘 
  12.10.4虚拟磁带库 
  12.11实例分析——EMC网络工作器(NetWorker) 
  12.11.1  NetWorker备份操作 
  12.11.2  NetWorker恢复 
  12.11.3  EmailXtender 
  12.11.4  DiskXtender 
  12.11.5  Avamar 
  12.11.6  EMC磁盘库(EDL) 
  小结 
第13章  本地复制 
  13.1源和目标 
  13.2本地副本的用途 
  13.3数据一致性 
  13.3.1复制文件系统的一致性 
  13.3.2复制数据库的一致性 
  13.4本地复制技术 
  13.4.1基于主机的本地复制 
  13.4.2基于存储阵列的复制 
  13.5恢复和重启的考虑 
  13.6  创建多个副本 
  13.7管理接口 
  13.8实践中的概念:EMC TimeFinder和EMC SnapView 
  13.8.1  TimeFinder/Clone 
  13.8.2  TimeFinder/Mirror 
  13.8.3  EMC SnapView 
  13.8.4  EMC SnapSure 
  小结 
第14章  远程复制 
  14.1远程复制模式 
  14.2远程复制技术 
  14.2.1基于主机的远程复制 
  14.2.2基于阵列的远程存储复制 
  14.2.3基于SAN的远程复制 
  14.3网络基础设施 
  14.3.1  DWDM 
  14.3.2  SONET 
  14.4实践中的概念:EMC SRDF、 EMC SAN Copy和EMC Mirroriew 
  14.4.1  SRDF家族 
  14.4.2  SRDF灾难恢复 
  14.4.3  SRDF并行存取操作 
  14.4.4  EMC SAN Copy 
  14.4.5  EMC MirrorView 
  小结 
  第4部分  存储安全与管理 
第15章  确保存储基础设施安全 
  15.1存储安全框架 
  15.2风险三元组 
  15.2.1资产 
  15.2.2威胁 
  15.2.3漏洞 
  15.3存储安全域 
  15.3.1保证应用程序访问域的安全 
  15.3.2保证管理访问域的安全 
  15.3.3保证备份、恢复和存档的安全(BURA) 
  15.4存储网络中安全措施的实施 
  15.4.1  SAN 
  15.4.2  NAS 
  15.4.3  IP SAN 
  小结 
第16章  管理存储基础设施 
  16.1监测存储基础设施 
  16.1.1监测的参数 
  16.1.2组件监测 
  16.1.3监测的实例 
  16.1.4警报 
  16.2存储管理活动 
  16.2.1可用性管理 
  16.2.2容量管理 
  16.2.3性能管理 
  16.2.4安全性管理 
  16.2.5报告 
  16.2.6存储管理事例 
  16.3存储基础设施管理的挑战 
  16.4开发一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16.4.1存储管理计划 
  16.4.2企业管理平台 
  16.5实际应用中的概念:EMC ControlCenter 
  16.5.1  ControlCenter特性和功能 
  16.5.2  ControlCenter架构 
  小结 
附录A缩略语 
附录B术语表 
英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