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山西忻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
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
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 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
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民族矛盾的缓和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4.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
可知元朝
A.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5. 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
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A. 传统习俗的变化
C. 传统节日的起源
B. 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D. 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6. 1895 年 5 月 15 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
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马关条约》签订
D. 《辛丑条约》签订
7. 1920 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
〈资本论〉人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D. 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8. 1937 年 4 月 5 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A. 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 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 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 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9. 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10.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而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
此可得出,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
A. 明清商帮活动
C. 新航路开辟
B. 郑和下西洋
D. 近代西方侵略
11.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
宪。上述规定体现了
A. 中央集权原则
C. 联邦至上原则
B. 自由平等原则
D. 三权分立原则
12.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根据下面示意图可得出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共
同之处是
A.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 都推翻了封建制度
C. 都推动了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D. 都是民族解放运动 D.都是民族解放运动
1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
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指的是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D.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置
晋华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游大美山西·品家乡文化”的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部分成果。
请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4.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的城,镇、院、府、窟、堡、庙、寺、陵、塔、殿、桥等齐全。下面是
一组同学整理的相关研学记录卡,请据此为横线空白处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 绝冠天下的古民居文化
B.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D. 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奇迹
15. 二组同学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原市牛驼寨烈土纪念馆参观,收集了如下图文史料。据此判断,这
些“阵亡将士通知书”开具的时期是
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B.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第 I 卷非选择题(共 45 分)
16. 中西方文化交相辉映,从不同领域折射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思想智慧】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分别概括下面两位思想家的主张。
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典之。。 学而不思则周, 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即美德。,求得知识最好的方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孔子
——苏格拉底
(2)【绘画鉴赏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请从社会风貌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名画。
(3)【建筑魅力】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下面两个建筑工程有何共同的历史价值?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 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一图是敦煌莫高窟 445 窟唐代壁画中的《牛耕图》。图中犁辕向上弯曲,犁辕末端和犁衡固定在一
起,犁衡则横架在两牛肩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犁耕技术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朱筱新《文物讲读历史》
(1)材料一中,曲辕犁的发明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二飞梭的发明为完全机械化铺平了道路,珍妮纺纱机、骡机等机器发明后,从纺纱到织布的工业
流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动力问题,英国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机械化,创造了一种与传
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它的根基是一个足够庞大
的需求市场,一个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从业者群体,以及能够持续予以创新者经济回报的宽松投资机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生产工具的变革给英国带来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
——摘编自(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织业”的原因。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影响。
18. 20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人。
材料一 1919 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巴经把苏俄视为敌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
—— 《地狱之行: 1914- 1949》
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材料二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石
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雅尔塔: 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材料三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同时,世界多被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
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整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直在涌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提出的新理念,并举出一例具体举措。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晋华中学的同学们以“奋斗百年路.启航
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党史宣讲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启航.新征程】
(1)下面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新”在哪里?
任务二【开创.新局面】
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曾提议“上山”……“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
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
——《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2)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寻新道路的?
——《沿海部分城市经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1984 年 5 月)
实行对外开放政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
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3)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任务三【肩负.新使命】
(4)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请结合共和国史,以“筑梦,圆梦"为题,从图
中任选个方面,写-篇 150 字左右的宣讲稿。
2021 年山西中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
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
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答案】C
【解析】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
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
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诸侯率兵前往保护周王是为了遵
守分封制的义务。故材料反映了周王将宗亲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的史实,体现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故 C
符合题意;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每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在材料中
未涉及,故 A 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 B 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
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 25 年称帝,定都洛阳,史
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
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