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卷Ⅰ(选择题)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
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标号涂黑。答在试
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1.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
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
“各报体例, 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
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
讳。”光绪皇帝此举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来源:
3.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
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
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
D.抗美援朝
4.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
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创办学堂
C.兴办实业
B.编练新军
D.自强求富
5.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时 间
1871~1889 年
1896~1911 年
1912~1927 年
留 学 情 况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 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1877 年起,
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 4 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来源:学科网]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
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
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
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
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
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
6.按照欧洲的传统,人在成为君主之前,只能使用家族姓氏,不称教名,称帝后才可使用
教名。拿破仑这一教名的使用,应该始于他
A.1799 年发动“雾月政变”
C.1804 年 12 月加冕称帝
B.1804 年 3 月颁行《民法典》
D.1812 年进军俄国
7.右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
由于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8.尼克松 1971 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
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
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
日本。”对尼克松的上述讲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C.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势
D.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
9.右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其内容说明,经济全球化
A.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D.使发达国家获得最大利益
10.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
出现最早的是
11.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来]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C.“两弹一星”
B.“籼型杂交水稻”
D.“863”计划
12.读图,回答问题。(6 分)
卷Ⅱ(非选择题)
(1)图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又一伟大思想的诞生。该思想的诞生与图二所
示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相距多少年?(2 分)
(2)上述思想的成功实践各自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
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
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
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
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 10 月毛泽东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 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因。(3 分)
14.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 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
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
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 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 年奉裕仁天皇敕
令建立。1940 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 3000 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
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 房镇。731 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
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 年 12 月 1 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
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
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材料三:由于日本政府与美国做了交易,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实现所谓“无条件投降”,
裕仁天皇因此得到了庇护,逃过了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是,无论国际社
会还是日本国内,对裕仁天皇应该接受战争罪行审判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12 年 22 期康狄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对裕仁天皇的看法。(4 分)
1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
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规章,以防止盲目竞
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
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为了推行公平竞争
法规,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记(右图),以资表
彰鼓励。
材料二: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
的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 80 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第一轮高潮: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等,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
的快速增长。90 年代初,伴随着“姓资姓社”问题的大讨论,中
国开展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将改革
开放推向新一轮高潮,中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90 年代末,围绕加入 WTO 利弊问题的
争论,中国再次迎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中央果断加快入世谈判,中国成功入世,实
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头十年里实现快速增长。
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
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2013 年 2 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 分配制度改
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该意见确立了“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
缩小”等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
(8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4 分)
(3)分析材料三,从起因和目标两方面,概括出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美两国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2 分)
参考答案:
6~11:ADDCCA
1~5:ACBCD
12.(1)97 年。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中国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13.(1)资产阶级。
(2)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3)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
14.(1)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
(2)进行细菌战、化学战;屠杀中国平民。
(3)裕仁天皇是战犯;必须受到审判。
15.(1)通过立法,避免企业盲目竞争;通过立法提高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
表彰鼓励遵纪守法的企业;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整;罗斯福的个人作用等。
(2)改革开放的深化都伴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或改革开
放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进行;改革开
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深化改革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需要;深化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和利益;深化改革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
要);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4)符合本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有正确的领导;有制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