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生态安全战略下青藏高原乡镇风貌控制研究:以循化县县域乡村为例 .pdf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生态安全战略下青藏高原乡镇风貌控制研 究:以循化县县域乡村为例 # 5 王军,康渊,靳亦冰* (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710055) 摘要:从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角度对循化县域乡村风貌特征进行分析,确立了自然要素中的地 形地貌因子,人文要素中的宗教文化因子及经济要素中的产业因子等影响风貌的关键因子。 10 宏观层面上,在县域尺度将循化县分为撒拉族川水型风貌区、藏族山地型风貌区及高山藏族 牧业风貌区 3 个风貌区;中观层面上,在乡镇尺度提出保护类乡村风貌控制法、改造类乡村 风貌控制法、新建类乡村风貌控制法 3 种控制方法;微观层面,在村落尺度上提出村落风貌 控制、院落风貌控制、建筑风貌控制、景观风貌控制 4 种控制方法,旨在保护和提升青藏高 15 20 25 30 原生态安全和地区人居环境建设。 关键词:生态安全;乡村景观;风貌控制;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A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the rural landscape of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under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WANG Jun, KANG Yuan, JIN Yibing (Architecture Schoo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西安,71005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tyle in Xunhua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Qinghai - Tibet Plateau, and establishes the key factors such as the topographic factors in the natural elements, the religious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humanities elements and the industrial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factors. At the macro level, in the county scale will Xunhua County is divided into Salar River water style area, Tibetan mountain style area and alpine Tibetan animal husbandry style area 3 style area; meso level, in the township scale proposed protection class village The control style of the village style, the control of the courtyard style, the control of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control of the landscape style, the four kinds of control methods, the control of the landscape style, the control of the landscape style, the control of the landscape style, Aimed at protecting and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human settlements. Key words: Ecological safety; Rural landscape; Style control; Control method 0 引言 35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是我国以及下游东南亚 和南亚地区数亿百姓和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源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的生态状 况对于人类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发展与高原地区极 端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影响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难题。乡镇是青藏高原人类生 存的重要载体,乡镇的建设发展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高原乡镇良性的发展不仅会促 40 进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而且有利于高原地域文化的发扬。乡镇风貌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136120110007 作者简介:王军(195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乡土建筑;西北民居. E-mail: prowangjun@126.com - 1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展现了特定区域的环境、气候、生态和布 局特点,反映了特定区域乡村历史、文化和乡村发展程度[2-3]。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层面的 自然生态特色,还包含精神层面的文化、宗教、价值观等内容。目前高原乡镇风貌建设存在 严重的破坏生态现象,主要表现在乡镇建设照搬内地城市建设的套路对高原乡村建筑、乡镇 45 街道、基础设施、河道景观等进行建设,不仅破坏了高原生态环境,而且不利于高原地域文 化的发展。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乡镇风貌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直接作 用,在文化层面上能够形成生态文化、生态观念等抽象的价值观念,两者共同作用才能真正 的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起到深远的积极作用。 1 循化县域乡镇风貌 50 1.1 循化县概况 循化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祁连山支脉拉鸡山 东端,四面环山,山谷相间,南高北低,海拔 1780 米-4635 米,相对高差 2855 米,县境地 貌系中海拔山地[4]。循化县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 历史上这一地区先后居住过羌人、吐蕃人、回鹘、汉人、撒拉等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与 55 特色并存的历史文化特征。循化县总面积 2100 平方公里,总人口 129626 人,非农业人口 15752 人,占总人口数 12.15%(2009 年底统计)。它的境内居住着撒拉、藏、回、汉、土、 保安等十五个民族,其中撒拉族占 62.17%,藏族占 23.36%。其辖 3 镇 6 乡,即积石镇、街 子镇、白庄镇、查汗都斯乡、清水乡、文都藏族乡、尕楞藏族乡、岗查藏族乡和道帏藏族乡。 60 Tab. 1 Analysis of natural characteristic 表 1-自然特征分析 自然要素 气候特征 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降雨少,蒸发大,具有明显垂直地带性变化。 特征分析 地形地貌 北部为黄河川道;中部为山地丘陵;南部为高山草原。 自然资源 水资源贫乏,境内河流多为黄河支流,其中清水河与街子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矿产 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富有特色。 注:根据《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绘制 1.1.1 自然与生态特征 循化县的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从黄河谷地到南部山区,海拔逐渐升高;随之光、热、 水垂直变化明显;地形地貌表现为黄河河谷地带向南海拔逐步升高,垂直差异明显,根据地 65 表形态特征,由低到高可分为河谷、中东部中低山、中西部中低山、中西部中高山、南部高 山 4 种地貌类型;自然资源方面主要表现在境内自然资源丰富,黄河横穿北部,主要河流均 为黄河支流,以清水河和街子河为主。如表 1 所示。 循化县自然特征与区位特征共同决定了循化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北部的黄河谷地人口 密集,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来自人居环境中的垃圾、污水等环境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中部山地 - 2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70 乡镇沿小流域分布、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可耕地面积有限,人地关系紧张,存在过度开垦和 超载放牧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南部高山地区以牧业为主,居住分散,主要生态问题超载放 牧造成的草山生态退化问题。 1.1.2 宗教文化特征 从文化层面看,其县域乡村范围呈现出撒拉族和藏族为主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主 75 要表现为 3 点内容。其一是宗教文化,撒拉族回族主要是伊斯兰文化,藏族主要是佛教文化; 其二是民俗文化,撒拉族文化包括:婚俗、饮食、建筑、服饰、舞蹈、节日等,藏族主要包 括:舞蹈、插箭、藏戏、饮食、游牧等。其三是历史遗产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先民创造的历史 建筑、遗址建筑、宗教建筑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如表 2 所示。 表 2 文化特征分析 80 Tab. 2 Analysi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主要民族 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历史遗产 撒拉族 伊斯兰 婚俗、饮食、技艺、服饰、节日 清真寺、拱北、遗址、墓 藏族 回族 汉族 佛教文化 舞蹈、插箭、藏戏、饮食、游牧等 古塔、遗址、佛寺、故居 伊斯兰 儒家文化 婚俗、饮食、服饰、舞蹈、节日 清真寺、拱北、遗址、墓 庙会、节日、军屯等 堡寨、古城、遗址 注:根据《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绘制 1.1.3 经济产业特征 产业特征是影响地区景观风貌的因素之一,产业特征通过其产业类型、产业分布及产业 规模影响其景观风貌。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中低山与西部中高山区的中部农牧业 85 综合发展区及南部高山牧业区,它以农业、牧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 蔬菜类等,牧业主要生产牛奶、肉类、羊毛等。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沿黄工业旅 游综合发展区,它主要以资源加工型行业为主。其已形成集畜产品、农产品、建材产品、民 族用品、旅游工艺品。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指其旅游文化产业,包括自然 景观:公伯峡黄河游览产业;人文景观:撒拉族、藏族民族文化产业;生态景观:孟达天池 90 生态旅游产业。如表 3 所示。 表 3 产业特征分析 Tab. 3 Analysis of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 产业 主要分布 占地份额 产品类型 第一产业 中部山地丘陵、南 部高山草原 第二产业 北部为黄河川道 第三产业 北部为黄河川道 90% 3% 7% 农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类等; 牧业主要生产牛奶、肉类、羊毛等。 畜产品、农产品、建材产品、民族用品、旅游工艺品 等。 服务业与旅游业。 注:根据自循化县城乡规划与住房建设局《循化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4-2030 年)》绘制 1.2 风貌分区 95 风貌分区是对地区风貌进行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对循化县域乡镇风貌的整体把 握,从自然、人文及经济等角度,进一步研究影响循化地区风貌因子,根据风貌影响因子的 特征对循化县域乡镇风貌进行整体分区。 - 3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2.1 风貌影响因子 http://www.paper.edu.cn 影响风貌特征的主要因子包括,自然生态因素、宗教人文因素及产业经济因素。其中自 100 然特征中气候因素对乡村风貌起到基础作用。循化县域地貌由低到高可分为河谷、中部山地 丘陵、南部高山 3 种大类。依据这一分类循化县域乡村范围可以分为北部为黄河川区;中部 为山地丘陵区;南部为高山草原区[4]。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对风貌具 有主导性影响,在空间上的表现为相同民族的分布具有集群效应。按照这一概念循化乡村范 围可以分为两大区域,即撒拉族伊斯兰教文化区与藏族佛教文化区。产业特征中的产业类型、 105 分布及规模同时影响乡村景观风貌。循化县域乡村的产业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黄河 川道地势较平坦,土地有灌溉条件,是粮、果、菜的主要产区;中部山地丘陵区的脑山地区 土壤为山地黑钙土及森林灰褐土,适宜种植耐寒作物,植被较好,适宜种植青稞、洋芋、油 菜,有利于发展农牧业。南部高山区属游牧区有一定的草山面积,适宜于发展畜牧业生产。 1.2.2 风貌特征分区 110 把影响风貌的 3 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耦合叠加,得出县域范围内乡村风貌分区图,其包 括 3 大分、5 小分区。3 大分区包括:(1)北部撒拉族谷地综合产业风貌区;(2)中部丘 陵山区农牧风貌区;(3)南部藏族高山牧业风貌区。其中,中部丘陵农牧业风貌区分为:1) 东部藏族浅山农业风貌区;2)中部撒拉族浅山农业风貌区;3)西部藏族脑山牧业风貌区。 如图 1~4 所示。 115 图 1 风貌分区图 Fig. 1 Zoning map of style and features 注:课题组绘制 - 4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120 图 2 地形地貌分类图 Fig. 2 Classification chart of topographic features 注:课题组绘制 125 图 3 民族聚集分布图 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national gathering 注:课题组绘制 - 5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130 图 4 产业分区图 Fig. 4 Industrial zoning map 注:课题组绘制 2 循化县域乡村风貌控制 135 耦合了循化县域的乡村地形地貌、民族宗教及产业特色为主导因素的进行分区,其中宏 观层面的分区控制包含:三大主要风貌区的控制;中观层面的分类控制包括:保护类、改造 类及新建类三类的控制;微观层面的分项控制:村落风貌控制,院落风貌控制,建筑风貌控 制,景观风貌控制。 2.1 宏观分区定位 140 针对循化县北部撒拉族谷地综合产业风貌区、中部丘陵山地农牧风貌区、南部藏族高山 牧业风貌区三种不同的风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风貌定位。 2.1.1 北部撒拉族谷地综合产业风貌区 立足于撒拉族民族与发展的两大特征,对该区风貌进行定位:重构黄河谷地撒拉族现代 乡村风貌。该定位的内涵首先是指在循化黄河谷地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伊斯兰乡村。它强调不 145 刻意追宗溯源寻找撒拉族历史的起点,发掘撒拉族在中国循化这片土地上创立的本土撒拉族 风貌,对它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次是现代化的撒拉族风貌,指的不是复制撒拉族历史风貌, 模仿历史建筑进行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理解历史探索撒拉族 乡村的风貌。如图 5 所示。 - 6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150 图 5 北部撒拉族谷地综合产业风貌区 Fig. 5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area of the northern Salar Valley 注:课题组绘制 155 图 6 中部丘陵山地农牧风貌区 Fig. 6 Farming and pastoral areas in Central hills 注:课题组绘制 - 7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160 Fig. 7 Southern Tibetan alpine pastoral area 图 7 南部藏族高山牧业风貌区 注:课题组绘制 2.1.2 中部丘陵山地农牧风貌区 中部丘陵山地农牧风貌区是循化县域民族文化多样、农牧业集中的地区。总体定位为: 165 控制山地农牧业乡村风貌。其内涵包括: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考虑其农业、 牧业的风貌应分别得到体现;体现山地特色,山地农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别于河谷风貌应 重点保护控制。考虑循化县域中部丘陵山地农牧风貌区地貌复杂、民族文化多样,进一步划 分为 3 个区进行分别控制:1)东部藏族浅山农业风貌区;2)中部撒拉族浅山农业风貌区; 3)西部藏族脑山牧业风貌区。如图 6 所示。 170 2.1.3 南部藏族高山牧业风貌区 南部藏族高山牧业风貌区是循化县域唯一的高原牧业区。该区是藏族聚集的高山草原地 带,其高原牧业文化特征鲜明,对其风貌定位为:保护高原藏族牧业特色风貌。其风貌定位 的内涵包括:1)体现当地藏族文化特色。尊重当地藏民族自身生活习俗、宗教文化、历史 传统、建筑发展规律等;2)反映高原牧业风貌特征。高原牧业风貌的表现是草山放牧,保 175 护草山生态持续是进行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高原牧场、保持适宜的牧业规模是高原牧 业风貌存续的关键。如图 7 所示。 2.2 中观分类控制 中观层面指在乡镇尺度上对乡村进行分类控制。它是基于分区控制的下一层级,每一风 貌区内乡村进行风貌分类控制,分为:1)风貌保护类村;2)风貌改造村;3)风貌新建村。 - 8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