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吉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2 分)
1.(2 分)(2013•吉林)下列 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数值是(
)
A.广州市去年冬季的最低气温约﹣10℃
B.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 20min
C.普通房门的高度约 2m
D.一本九年级物理书的重量约 10N
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
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广州市冬季最低气温在 0℃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在 5min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 3m 左右,普通房门的高度大约是楼层高度的三分之二,在 2m 左
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在 200g=0.2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mg=0.2kg×10N/kg=2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
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B.
C.
D.
手拉开弓
运动员罚点球
人压弯跳板
熊猫拉弯竹子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解:A、手拉开弓,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运动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罚点球,足球受到脚的作用,由静止变成了运动,即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
态.符合题意.
C、人压弯跳板,人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D、熊猫拉弯竹子,熊猫对竹子的力了竹子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物
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3.(2 分)(2013•吉林)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发光
B.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
C.锯木头是时锯片发热
D.烈日下自行车轮胎受热膨胀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作出选择;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
果上是等效的;
(2)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 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3)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解答:解:
A、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陨石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
功改变内能;
B、天冷时人们通常会搓手取暖,双手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
能,从而使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C、锯木头是时,克服 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D、烈日下自行车轮胎受热膨胀,车轮胎从太阳吸热,是能量的转移,是通过热传递
来改变内能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判断哪种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关键是看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发生能量
转化的是做功的方式,发生能量转移的是热传递的方式.
4.(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小明从山坡上滑下的过程中(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
能越大.
解答:解:小明从上坡上滑下,小明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
能减小.
故选 C.
点评:(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5.(2 分)(2013•吉林)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
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镜 凸透镜 B.近视镜 凹透镜 C.远视镜 凹透镜 D.近视镜 凸透镜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压轴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
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
种透镜来矫正.
解答: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
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
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
镜.
故选 B.
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 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
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6.(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在 a,b 间接一个“3V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至图示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在 a,b 间换接一个“3V
1.5W“的小灯泡,欲使其正常发光,滑片 P 应(
)
1W“的小灯泡,
A.向 M 移动
B.向 N 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实现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
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根据 P= 比较两灯泡的电阻关系判断灯泡更换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
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进一步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直至灯泡正常发光即达到额定电
压.
解答:
解:由 P= 可知,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更换灯泡后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
阻变小,
∵I=,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两端的电压变大,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此时灯泡分得的电压小于 3V,
使灯泡正常发光,应使灯泡两端的电压再达到 3V,即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滑动变
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滑片向 M 移动.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欧姆定律、滑动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判断好更换电阻后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是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满分 18 分)
7.(2 分)(2013•吉林)2013 年 6 月 11 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在“神舟十号”
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运动 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
面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送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信息的传递;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
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
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电磁波也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神舟十号”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
着改变,所以“神舟十号”是运动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面是通过电磁波
传送的.
故答案为:运动;电磁波.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空间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号的.
8.(2 分)(2013•吉林)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 振动 产
生并通过 空气 传入考生耳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考场上,监考老师宣读考生守则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传入
考生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但难度不大,容易
解答.
9.(2 分)(2013•吉林)炎热的夏日,河边的砂石烫脚而河水却比较凉,这是因为水的 比
热容 比砂石的大的缘故.河水和砂石吸收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能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
地得到,它属于 可再生 能源.
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源的分类.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1)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
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1)河边的砂石烫脚而河水却比较凉,是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的缘故;
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温度变化小,即
水温度上升的慢;砂石的比热容小,砂石的温度变化大,即砂石温度升的高.
(2)从能源能否可以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角度看,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比热容;可再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再生能源与不可
再生能源的区分,属于基础题.
10.(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 有一只铁制玩具青蛙,人的眼睛在 S
位置时刚好看不到青蛙,这是 光沿直线传播 的缘故;向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眼睛就
能够看到青蛙了,这是 光的折射 造成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要发生折射,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水中的物体“升高”
了.
解答:解: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青蛙反射的光线不能到达 S 位置,人看不到
青蛙;
向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青蛙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
水面(下)偏折,
折射光线到达 S 处,进入人的眼睛,因此眼睛能够看到青蛙.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折射的应用,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1.(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蜡烛甲燃烧一会儿后会闻到蜡油味,这是 扩散 现
象;把蜡烛甲与未点燃的蜡烛乙靠在一起,然后用吸管对着蜡烛乙的上方吹,会发现蜡烛乙
被“吹”着了.这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小 的缘故.
考点:扩散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
(2)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
解答:解:(1)蜡烛甲燃烧一会儿后,蜡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人们闻到蜡油味.
(2)用吸管对着蜡烛乙的上方吹,乙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甲上方的压强大,
大气压把甲的火苗压向乙上方,把乙点燃.
故答案为:扩散;小.
点评:本题是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
12.(2 分)(2013•吉林)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在家庭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该与 火 线
相连;如图所示,用电水壶烧水时,若不慎有水溅入旁边的插座里,可能会导致电路 短路 ,
使空气开关跳闸.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1)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用电器时,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在断开开关,
切断火线,操作更安全.
(2)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电路中电流过大,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和总
功率过大.
解答:解:(1)在家庭电路中,电灯的开关应该与火线相连,在断开开关时,切断火线,操
作更安全.
(2)若不慎有水溅入旁边的插座里,会造成电路短路,电路电流过大,使空气开关
跳闸.
故答案为:火;短路.
点评:(1)留心观察家庭电路中的隐患,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2)掌握家庭电路中跳闸或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排除故障,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13.(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吸盘由于受到 大气压 的作用会紧紧“吸附”在墙
壁上;又由于吸盘与墙壁间有 摩擦力 ,所以即使在吸盘挂一定的物体,吸盘也不会脱落.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当重物拉挂钩时,拉力方向向下,阻碍其向
下的力应该是向上的,而不是大气的压力,是吸盘与墙面的摩擦力使其能承受一定的
拉力.
解答:解: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走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近似真空,气体压强非常小,外
界大气压的作用就把它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
大气压强非常大,所以对挂钩产生的压力也很大,使挂钩与墙面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向上,是它的作用使挂钩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脱落.
故答案为:大气压;摩擦力.
点评: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面上,但大气压方向朝向墙面,物体对挂钩的拉力朝下,因此,
是摩擦力的作用与拉力相互平衡.
14.(2 分)(2013•吉林)如图是小明设计的“电子水平仪”.若将水平仪放置到倾斜的平
台上,由于重锤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金属丝就会与中央有孔的金属板接触,
电路接 通,铃响灯亮.在该电路中,电铃与电灯是 串 联的.
考点:重力的方向;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压轴题;电流和电路;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②用电器互相影响,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同有同无,这种连接方式是串联.
解答:解:①若将水平仪放置到倾斜的平台上,由于重锤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金
属丝就会与中央有孔的金属板接触;
②电路接通,铃响灯亮,由图知,电铃和电灯是串联的.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串.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重力的方向和电路的连接方式.需要清楚的是:“铃响灯亮”并不是串
联的根本特征,互相影响才是本质.
15.(2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小丽用 200N 的拉力,把重量是 32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3m,拉力做的功是 120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0% .
考点: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已知物重和提升高度,根据公式 W=Gh 可求有用功,已知动滑轮上绳子段数和拉力 F,
根据公式 W=FS 可求总功,机械效率η=
×100%.
解答:解:
有用功 W 有用=Gh=320N×3m=960J,总功 W 总=FS=F2h=200N×2×3m=1200N,
η=
×100%=
×100%=80%.
故答案为:1200;80%.
点评:本题考查功和 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公式的推导,学会举一反
三的能力,根据所学公式推导出自己解题所需要的公式,这是本题的难点.
三、解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6.(5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质量是 0.2kg,容积是 5×10
﹣4m3,杯子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是 5×10﹣3m2.现将杯子中装满水,求:
(1)杯子中水的质量;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g 取 10N/kg)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密度及其应用;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已知杯子的容积,利用 m=ρV 得到杯子中水的质量;
(2)已知杯子和水的质量,可以得到总质量;已知总质量,利用公式 G=mg 得到总重
力,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已知压力和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利用公
式 p=得到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已知:V=5×10﹣4m3 ρ=1.0×103kg/m3 m0=0.2kg
g=10N/kg S=5×10﹣3m2
求:(1)m 水=?(2)p=?
解:
(1)∵ρ=
∴杯子中水的质量为 m 水=ρV=1.0×103kg/m3×5×10﹣4m3=0.5kg;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p===
=
=
=1.4×103Pa.
答:(1)杯子中水的质量为 0.5kg;
(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1.4×103Pa.
点评:此题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之所以等于杯子重加水重,利用的是固体的特点之一:可以
传递压力.
17.(5 分)(2013•吉林)如图所示,R1=20Ω,R2=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是 0.3A.求:
(1)R1 两端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