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 言
引 言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单元网格 basic management grid
3.2 社区 community
3.3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
4 单元网格划分原则
4.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1:500或1:1
4.2 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社区分割。
4.3 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
4.4 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
4.5 方便管理原则:按照路径便捷,方便管理人员实施管理。
4.6 负载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部件,并使各单元网格内
4.7 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不应有漏洞,不应重叠。
4.8 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
5 单元网格编码规则
5.1 一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新增单元网格按照
5.2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代
5.3 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GB/T2260执行,街道(镇)代码应按照GB/T10114执行,社
5.4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
6 单元网格数据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时间是描述单元网格的重要属性数据之一,它记录了单元网格划分与变更的历史过程。
6.1.2 单元网格数据应以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其中,面积的计量单位为平方米、长度的计量单位为米。
6.2 空间要求
6.2.1 单元网格的几何特征应为面状,面与面之间应具有拓扑关系。
6.2.2 单元网格数据采用的坐标系应与所在城市的基础测绘坐标系一致。
6.2.3 组成单元网格的多边形角点的定位中误差应不超过±1m。
6.3 时间
6.3.1 初始时间:第一次划分单元网格的时间。
6.3.2 变更时间:原有的单元网格进行再定义的时间。
6.3.3 时间信息的记录应使用8位字符格式,以YYYYMMDD的方式表达。
6.4 属性要求
6.5 图示表达
6.5.1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街道(镇)的图示表达按照GB/T7929-1995执行,社区的图示表达参照G
6.5.2 单元网格的边线样式应符合表2的规定。
6.5.3 单元网格编码注记应放在单独的图层。注记的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A.1.1 北京市东城区代码
A.1.2 街道代码
A.1.3 社区代码
A.1.4 单元网格编码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属性数据实例
B.1.1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单元网格属性数据内容见表B.1。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图实例
C.1.1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圆恩寺社区单元网格图实例见图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