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目 录
前 言
引 言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单元网格 basic management grid
3.2 社区 community
3.3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
4 单元网格划分原则
4.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1:500或1:1
4.2 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社区分割。
4.3 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
4.4 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
4.5 方便管理原则:按照路径便捷,方便管理人员实施管理。
4.6 负载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部件,并使各单元网格内
4.7 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不应有漏洞,不应重叠。
4.8 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
5 单元网格编码规则
5.1 一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新增单元网格按照
5.2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代
5.3 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GB/T2260执行,街道(镇)代码应按照GB/T10114执行,社
5.4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
6 单元网格数据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时间是描述单元网格的重要属性数据之一,它记录了单元网格划分与变更的历史过程。
6.1.2 单元网格数据应以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其中,面积的计量单位为平方米、长度的计量单位为米。
6.2 空间要求
6.2.1 单元网格的几何特征应为面状,面与面之间应具有拓扑关系。
6.2.2 单元网格数据采用的坐标系应与所在城市的基础测绘坐标系一致。
6.2.3 组成单元网格的多边形角点的定位中误差应不超过±1m。
6.3 时间
6.3.1 初始时间:第一次划分单元网格的时间。
6.3.2 变更时间:原有的单元网格进行再定义的时间。
6.3.3 时间信息的记录应使用8位字符格式,以YYYYMMDD的方式表达。
6.4 属性要求
6.5 图示表达
6.5.1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街道(镇)的图示表达按照GB/T7929-1995执行,社区的图示表达参照G
6.5.2 单元网格的边线样式应符合表2的规定。
6.5.3 单元网格编码注记应放在单独的图层。注记的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A.1.1 北京市东城区代码
A.1.2 街道代码
A.1.3 社区代码
A.1.4 单元网格编码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属性数据实例
B.1.1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单元网格属性数据内容见表B.1。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图实例
C.1.1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圆恩寺社区单元网格图实例见图C.1。
ICS CJ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城 镇 建 设 行 业 标 准 CJ/T 213—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Urban municipal supervision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Rules for basic management grid division and coding 2005-06-07 发布 2005-08-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 布
CJ/T 213—2005 目 录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单元网格划分原则 ..................................................................... 1 5 单元网格编码规则 ..................................................................... 2 6 单元网格数据要求 ..................................................................... 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 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属性数据实例 ................................ 12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北京市东城区单元网格图实例 ...................................... 13 I
CJ/T 213—2005 前 言 为促进城市市政综合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所涉及的城市市政监督与管理是指: 1.对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监督与管理; 2.对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与管理。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建设部信息中心、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数字 政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平、高萍、汪祖进、郝力、霍文虎、吴强华、王丹、崔媛媛。 II
CJ/T 213—2005 引 言 0.1 北京市东城区依托信息技术,探索出一套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为社会公众创造了和谐、 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政府管理理念,加 强了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0.2 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以来,受到国务院相关部委办及北京市的高度重视 和关注,建设部提出在全国推广“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为体现信息化建设标 准先行的理念,规范和指导全国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城市信息 化的水平,在建设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组织下,北京市东城区对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的效 果与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分析和提炼,在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市政综合监 管信息系统系列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 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和《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 0.3 本标准是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性技术标准,主要面向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 施、城市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城市其它管理部门的相关应用也有借鉴作 用。 III
CJ/T 213—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单元网格划分原 则、单元网格编码规则、单元网格数据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市政综合监管的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城市其它管理应用可参 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GB/T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3 术语和定义 3.1 单元网格 basic management grid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市政 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 3.2 社区 community 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居委会 辖区。 3.3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加一个管理部件 的术语 3.4,抄部件标准) 4 单元网格划分原则 单元网格划分应综合考虑以下原则: 4.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 1:500 或 1:1000 为宜,但不应小于 1:2000。 4.2 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社区分割。 4.3 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 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 4.4 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 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 4.5 方便管理原则:按照路径便捷,方便管理人员实施管理。 4.6 负载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部件, 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管理部件的数量大致均衡。 4.7 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不应有漏洞,不应重叠。 1
CJ/T 213—2005 4.8 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 5 单元网格编码规则 5.1 一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 新增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5.2 单元网格编码由 14 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 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 位街道(镇)代 码、3 位社区代码和 2 位单元网格顺序码。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 □□□ □□□ □□ 单元网格顺序码 社区代码 街道(镇)代码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示例: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圆恩寺社区第一个单元网格的编码为:11010100300501 5.3 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 GB/T2260 执行,街道(镇)代码应按照 GB/T10114 执行, 社区代码宜按各地管理要求进行编码。 5.4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 6 单元网格数据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时间是描述单元网格的重要属性数据之一,它记录了单元网格划分与变更的历史过程。 6.1.2 单元网格数据应以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描述,其中,面积的计量单位为平方米、长度的计量单位 为米。 6.2 空间要求 6.2.1 单元网格的几何特征应为面状,面与面之间应具有拓扑关系。 6.2.2 单元网格数据采用的坐标系应与所在城市的基础测绘坐标系一致。 6.2.3 组成单元网格的多边形角点的定位中误差应不超过±1m。 6.3 时间 6.3.1 初始时间:第一次划分单元网格的时间。 6.3.2 变更时间:原有的单元网格进行再定义的时间。 6.3.3 时间信息的记录应使用 8 位字符格式,以 YYYYMMDD 的方式表达。 6.4 属性要求 单元网格属性数据包括单元网格编码、面积、初始时间、变更时间以及备注等,见表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说明 表 1 单元网格属性数据结构表 1 2 单元网格编码 面积 BGCode BGSqua Char Integer 14 8 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