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I127
S 32
CI 35. 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B. 花生油
C. 面粉
D. 冰块
A. 蔗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
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
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 A。
2. 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不可回收
B.
严禁烟火
C.
当心爆炸
D.
节约用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图标是 PVC 塑料制品可回收循环使用标志,错误;B、该图标是严禁烟火标志,
正确;C、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正确;D、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正确。故选 A。
3. 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不
合理的是
A. 奶制品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来源之一
B. 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 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小,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
D. 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这是人体获取钙元素来源之一,故正确;
B、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故正确;
C、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虽小,但是起到的作用却非常大,如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故错误;
D、糖类和油脂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
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故正确。故选 C。
4.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 探究 NH4NO3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B.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
C. 验证木炭的还原性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烧杯中放入温度计,随着硝酸铵的溶解,溶液温度改变,可以通过温度计时时
观察体系温度变化,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取用、左物右码称量,用量筒量取溶剂,但量筒
不能用于配制溶液,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有能量变化,可能损坏量筒,比如稀释浓 硫酸 ,
放出的大量热容易使量筒炸裂,量筒的口径小,不方便搅拌,所以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方案错误,符合题意;
C、碳与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使得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氧化铁还原为铜单质的过程也伴随着颜色变化,黑色到紫红色,现象明显,方案正
确,不符合题意;
D、从左至右,试管一铁钉生锈,试管二、三不生锈,试管二因为缺乏氧气而不生锈,试管
三因为缺乏水而不生锈,实验做到控制变量、互为对照,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 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含泥沙)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12 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
量一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
B.溶解、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蒸发可以从滤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能达到目的;
C.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12 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
氯化亚铁溶液,最后通过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屑和反应生成的铜,能达到目的;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能达到目的;
故选 A。
【点睛】
6. 人人都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保护金属资源,提倡合理开发
B. 化石燃料取之不尽,提倡大量使用
C. 为了使天空更蓝,提倡植树造林
D. 倡导“低碳”生活,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保护金属资源,提倡合理开发,可以节约资源,符合该理念,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发,不能提倡大量使用,符合题意;
C、为了使天空更蓝,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倡导“低碳”生活,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 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甲图可知,O2 占空气质量的 21%
B. 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
接触
C.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 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甲图可知,O2 占空气体积的 21%,不是空气质量的 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
正确,不符合题意;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P2O5 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
B. t2℃时,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
C. t3℃时,各取 15ga、b、c 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c
D. t3℃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 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b>c>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从图可知,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30g,错误。
B、t2℃时,b 的溶解度为 5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g
100g 50g
100% 50%
。
错误。
C、t3℃时,ab 的溶解度大于 50g,c 的溶解度小于 15g。则 50g 水中能溶解 ab 的质量大于
25g,溶解 c 的质量小于 7.5g。所以各取 15ga、b、c 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
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c。正确。
D、a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温度,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 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 t1℃时溶
解度 b>t1℃时溶解度 a>t3℃时溶解度 c,所以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b>a>c。错
误。
故选 C。
9.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碳元素的“价
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可能是 CH4
B. B 点对应的物质充分燃烧可得到 D 点对应的物质
C. 某化合物的化学为 CaCO3,它对应的点是 F
D. C 点对应的物质与水反应可得到 E 点对应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A 点对应物质为含-4 价碳元素的有机物,有
机物为含碳化合物,CH4 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碳元素化合价为-4,正确;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D 点对应的+4 价碳元素的氧化物为二氧
化碳;B 点对应的物质为碳单质,充分燃烧可得到 D 点对应的物质二氧化碳,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CaCO3 属于盐且其中碳元素化合
价为+4,故它对应的点是 F,正确;
D、C 点对应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错误。
故选 D。
10. 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 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
C. 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D. 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是食物也会因氧气的存在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评价符合
事实,不符合题意;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评价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
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使人中毒,评价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会
造成酸雨,评价是不相符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
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 回收含铜废料(主要成分为 Cu)中的铜,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注:灼烧后得到黑色固体和残留物,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灼烧”的主要目的是将 Cu 转变为 CuO
B. 滤液 X 中的溶质为 FeSO4
C. “酸溶”和“还原”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D. 将 Cu、Fe 混合物加入足量稀
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Cu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灼烧”的主要目的是将 Cu 转变为 CuO,故选项正确;
B、铁和硫酸反应生成 FeSO4,滤液 X 中的溶质为 FeSO4,故选项正确;
C、“酸溶”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还原”是稀硫酸
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将 Cu、Fe 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和稀硫
酸反,过滤得 Cu,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各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固体混合物
将金属铜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T℃时,往饱和 NaCl 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A.
B.
C.
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属活动性 Mg>Fe>Cu,所以镁先和硫酸铜反应,再和铁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