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真题及答案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0,分数:20.00) 1.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康德 √ 解析: 康德是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在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确立上做出了一 定的贡献。 2.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 育家是( )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解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 3.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赫尔巴特 √ 解析: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 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 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 一 种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 解析:
行动研究法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 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 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解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 C.十三大 D.十二大 解析: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 D.《中庸》 解析: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8.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解析: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比喻急于求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从 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所以“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 性规律。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
解析: 五四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制度。现在正在实行的五四制实验始于 1981 年在北师大 附小进行的实验。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解析: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种认识性活动。 12.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他暗暗地努力学习。这 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动机 B.附属内驱力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 √ D.交往内驱力动机 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李华同学为改 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而努力学习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 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解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题干所述正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4.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 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 √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解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 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 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解析: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是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三 中心。 1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 C.怀特海 D.克伯屈 解析: 范例教学由瓦•根舍因在 1951 年提出。 17.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解析: 他律阶段的孩子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小学低 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权威(他律)阶段。 18.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 是 (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 D.认知调适法 解析: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消退法等。代币法是一种象征的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 以作为代币。当学生表现良好时,老师用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 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 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 母的才 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 练成为任何一 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 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 D.克伯屈 解析: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10,分数:20.00) 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 是( )。 A.认知领域 √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 D.动作技能领域 √ 解析: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 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 22.下列哪些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 ) A.情感支持 B.民主平等 √ C.尊师爱生 √ D.教学相长 √
解析: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学前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解析: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 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 C.修辞 √ D.辩证法 √ 解析: “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它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 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七艺”的前三门定为 初级学科,称“三学”,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古希腊的“三艺”就是指“七 艺”中的“三学”,即文法、修辞和逻辑(辩证法)。 2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 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 。 A.家庭教育 √ B.道德教育 C.社会教育 √ D.学校教育 √ 解析: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 互提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形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期取得更加高效的 教育成果的结构模式。 26.小军为得到父母奖励而努力学习。 这种学习动机是( )。 A.低级的学习动机 √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 D.内部学习动机 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以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高尚 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 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题干中为了得
到奖励而努力学习属于利己的低级的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 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例 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 极主动地学习。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题干中小军为了得到 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2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 √ B.以自学为主 √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 解析: 组织中小学教师进修一般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28.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的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C.选修课是学生自 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活动领域 √ 解析: 凡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课 外活动。选修课属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自主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课外活动 可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9.下列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 A.教师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也包括成绩差的学生和思想品德欠缺的学生 √ B.教师要赏罚分明,对犯错误的同学应从严惩罚、适当体罚 C.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 D.教师要严慈相济,把严格要求学生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 √ 解析: 老师关爱学生应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B 项“适 当体罚”不正确。 3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 B.融合课程 √ C.潜在课程 D.广域课程 √ 解析:
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不同,综合课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相关课程、融合课 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三、名词解释题 (总题数:5,分数:20.00) 31.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 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 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2.教育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 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和行动纲领。 33.迁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 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34.课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 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35.遗传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遗传素质是指从父母身上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它是个性形成和发展 的物质前提。 四、简答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