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
偏振是所有激光束固有的一项重要光学特性。布鲁斯特窗口、反射式园偏振镜和吸收式薄膜反射器都利用了偏振的特
点。另一方面,如果您忽视了偏振,它可能会为您带来麻烦,有时还会导致无法预测的结果。实际上,所有激光源都会
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偏振特性,因此,您有必要了解它的影响,以便正确地选择元件。下面的内容 提供了关于偏振的基本
定义,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偏振类型。
光是一种横向电磁波;这意味着电场矢量 和磁场的矢量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图 1。)当某个波列的所有电场矢量都
处于同一平面时,我们可以说这个波是平面偏振或线偏振。这个平面的方向即为偏振方向。
图 1偏振矢量的方向
非偏振光是指一组电场沿所有方向均匀分布的波。(图 2。)虽然其中单个波列 可能会发生线偏振,但所有的波叠加起
来,并不会呈现出一个占据优势的偏振方向。
图 2非偏振光
随机偏振光,顾名思义,其光线具有平面偏振的特性, 但是偏振方向不明,而且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随机偏振会导
致光学系统出现问题,因为某些元件对偏振敏感。如果偏振状态随时间发生变化,那么元件的透射、反射和/或吸收特性
也会随时间变化。
偏振是一个具有方向和振幅的矢量。它和所有矢量一样,是在任意坐标系中定义的,是各个垂直相交的分量之和。在图
3 中,我们看到一个平面偏振波,它所指的方向与坐标系的轴成 45° 角。因此,在这个坐标系中,该矢量的 x 分量和
y 分量相等。如果我们在这些分量间引入 90° 的相位差(即四分之一波长),则会得到一个波,其电场矢量的振幅是固
定的,但当我们向下移动波列时,这个波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图 4。)这个波发生的是圆偏振,因为波经过某个定点
时,振偏矢量的末端会划出一个圆形轨迹。
如果我们有两个波列,分别具有不同的振幅,且两者的相差为四分之一波,则会产生椭圆偏振现象。当波经过某个定位
时,偏振矢量的末端会划出椭圆形的轨迹。长轴与短轴的比率即为该偏振的椭圆率。
当您订购用于非正入射光的光学涂层时,请务必指定偏振方向。如果您不知道如何确定光源的偏振状态,请联系我们的
应用工程师,以寻求帮助。
一个波被解析为两个相等的分量,这两个分量与原矢量均成 45° 角(图 3)。在分量间引入四
分之一波的相差,可以得到一个振幅恒定(图 4)、但偏振矢量不断旋转的波。
当光线以非垂直角度穿透光学元件(如分光镜)的表面时,其反射和透射特性均依赖于偏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使用的坐标系是用含有输入和反射光束的那个平面定义的。如果光线的偏振矢量在这个平面内,则称为 p 偏振,如果偏
振矢量垂直于该平面,则称为 s 偏振。任何一种输入偏振状态都可以表示为 s 和p分量的矢量和。
对于 s 偏振,输入偏振垂直于包含输入和输出光束的那个平面(用彩色部分表示)。对于 p偏
振,输入偏振与包含输入和输出光束的那个平面(用彩色部分表示)平行。
若要理解 s 和 p 偏振的重要性,请查看下图,它显示的是10.6µm的光波在单一硒化锌表面的 s 和 p 分量反射率函数,
该函数以入射角为参数。注意,s 分量的反射率随角度稳步增加,而 p 分量的反射率先是在 67°时减小到 0,随后逐步
上升。p 分量的反射率降为 0的那个角度,被称为布鲁斯特角。这一效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利用,制造出无透射损耗
的偏振元件或无镀膜窗口,如布鲁斯特窗口。
本图表示的是 s 偏振与 p 偏振的单一表面反射率函数(采用硒化锌表面,光的波长为
10.6µm),该函数以入射角为参数。
在激光切割应用领域,偏振状态具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请看我们的反射式园偏振镜,它能为激光
切割提供最佳的偏振特性。
教程:如何选择合适的
聚焦透镜
搜索
案例 1:
在透镜焦距已经固定的情况下,确定最佳输入光束直径
出于系统机械设计的考虑因素,往往会对透镜的焦距造成限制。例如,根据限制,聚焦透镜与工件之间的距离会有一个
最小限度。在这种情况下,最实际的做法是,选择焦距符合系统机械部分限制条件的透镜,然后根据该透镜改变输入光
束的直径,以尽可能地减小焦点尺寸。
为了确定采用多大的输入光束直径才能将光斑尺寸减到最小,我们根据计算光斑大小的方程式,先对光束直径求导数,
然后将导数设为 0,求出光斑的最小值。这将得到下列方程:
回到我们的上一个例子,如果使用硒化锌制作凹凸透镜,则其焦距限值为 5.00”,即 127 mm,我们可以计算出,最佳
输入光束直径为 26 mm。将这个值代入计算光斑大小的方程式,得出光斑大小为 86µm,这和我们在“确定光斑大小”
部分中看到的数字相同。如果我们对焦距为 5.00” 的硒化硫平凸透镜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最佳输入光束直径为 24
mm,它提供的焦点直径为96µm。
如果系统中现有的激光光束 直径与计算出的输入光束直径相去甚远,请扩大或缩小激光光束直径,使它等于这一尺寸。
要扩大或缩小光束的直径,您可以使用扩束镜或聚光器,也可以用多个透镜自制扩束镜或聚光镜。
案例 2:
在输入光束直径已经固定的情况下,确定最佳透镜焦距
如果不可能或不愿改变系统的光束直径大小,您最好知道使用何种焦距才能使光斑尺寸减到最小。
为了确定采用多大的焦距才能将光斑尺寸减到最小,我们根据计算光斑大小的方程式,求出关于焦距的导数,然后将导
数设为 0,求出光斑的最小值。这将得到下列方程:
在求出最佳焦距后,您可以在我们产品目录中找出焦距与最佳值最相近的透镜,此外,在某些重要的应用,贰陆公司还
可以为您精确地制作具有所需的焦距和公差的光学元件。
正如在先前的讨论中看到的那样,当焦距或输入光束直径存在限制情况下,能够得到的焦点大小有一个限值。如果计算
出的最小光斑大于当前应用中所需的尺寸,那么您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改变某些光学系统参数了。
注意
对于大功率 CO2 激光器,一般不建议使用的透镜的直径大于光束直径 (1/e2) 的 1.5倍以上。如果大于此倍数,发生热
形变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 透镜中央被光束照射而受热的区域与边缘较冷的区域的距离增大,导
致整个光学元件的热梯度过大。
教程:红外光学元件的
处理和清洁
搜索
红外光学元件的处理和清洁
在处理红外光学元件时应格外小心。请注意下列防范措施:
l 在处理光学元件时,应始终佩戴无粉指套或橡胶/乳胶手
套。皮肤上的污物和油迹会严重污染光学元件,使其性能大
幅度下降。
l 请勿使用任何工具操作光学元件,包括镊子。
l 出于保护的目的,应始终将光学元件放置在提供的拭镜纸
上。
l 请勿将光学元件放置在坚硬或粗糙的表面。红外光学元件很
容易被划伤。
l 不可对裸露在外的金或铜表面进行清洁或触摸。
l 所有用来制作红外光学元件的材料都是易碎的,无论它们是
单晶体还是多晶体,无论晶粒是大是小。它们的强度不如玻
璃,无法承受通常用于玻璃光学元件的那些操作程序。
由于在清洁已安装镜架的光学元件时会遇到多种问题,建议您只将此处
描述的清洁程序用在未安装的光学元件上。如果必须清洁已安装的光学
元件,请参考方括号中那些采用斜体字体的部分。它们是在清洁已安装
的光学元件时必须执行的额外步骤。
注意:除了进行以下介绍的第一,二步清洁, 新光学元件不
需要进行其它清理。在离开贰陆之前, 我们已对元件进行了
高质量的清洁和包装。如果您怀疑新收到的元件有污染或外
观问题, 请尽快联络贰陆
步骤 1-针对轻度污染(灰尘、纤维微粒) 进行柔性
清洁
在继续下面的清洁步骤之前,先用一个吹气气囊吹掉光学元
件表面散落的污染物。如果这一步没有去除污染,请继续执
行步骤 2。
注意:
避免使用车间里的空气管道,因为它们通常含有大量的油和
水。这些污染物会在光学元件的表面形成有害的吸收层。
[对于已安装的光学元件,无需执行额外的步骤。]
步骤 2-针对轻度污染(污渍、指印)进行柔性清洁
用丙酮或异丙醇酒精浸润一个未使用的棉签或棉球。用湿棉
轻轻擦拭光学元件的表面。请勿用力摩擦。在表面拖动湿
棉,控制拖动速度,使湿棉后面留下的液体恰好能立即蒸
发。如此将不会留下条痕。如果这一步没有去除污染,请继
续执行步骤 3。
注意:
只能使用签体纯纸杆棉签,以及高质量医用棉球。
建议使用试剂级的丙酮和异丙醇酒精。
[对于已安装的光学元件,无需执行额外的步骤。]
步骤 2 (备用方法)“拖动法” –针对轻度污染进
行柔性清洁
(注意:“拖动法”并不是贰陆红外公司的首选清洁方
法。)
将拭镜纸放在光学元件的表面。使用滴管,挤出几滴丙酮滴
在拭镜纸上,润湿整个光学元件直径。
请不要拿起拭镜纸,应在光学元件上拖动拭镜纸并控制速
度,使拭镜纸后面留下的液体恰好能立即蒸发。如此将不会
留下条痕。如果这一步没有去除污染,请继续执行步骤 3。
注意:
只能使用光学元件清洁工具套件中提供的拭镜纸或其他高品
质拭镜纸。
建议使用试剂级的丙酮。
[这一方法无法用于已安装的光学元件。]
步骤 3 –针对中度污染(唾液,油)进行中等强度
的清洁
用蒸馏白醋浸润一个未使用过的棉签或棉球。用湿棉擦以轻
微的压力拭光学元件的表面。用一 个干净的干棉签擦去光学
元件上多余的蒸馏醋。随即用丙酮浸润一个棉签或棉球轻轻
擦拭光学元件的表面,去除所有的醋酸。如果这一步没有去
除污染物,请继续执行步骤 4。
注意:
只能使用签体纯纸杆棉签。
只能使用经过捡选、不含任何研磨物的高质量医用棉球。
您应当使用含有 6%醋酸成份的蒸馏白醋。
[对于已安装的光学元件,无需执行额外的步骤。]
步骤 4 –对受到严重污染(泼溅物)的光学元件进
行强力清洁
警告:步骤 4 绝不能用于新的或未使用过的激光光学元件。
只有光学元件在使用中被严重污染,且在执行步骤 2 或 3后
未能取得可以接受的清洁效果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一步骤。
如果去除了薄膜涂层,光学元件的性能将被完全破坏。如果
光学元件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它的薄膜涂层已被去
除。
受到严重污染和较脏的光学元件,可能需要使用光学抛光化
合物去除具有吸收作用的污染层。
A.
在打开装有抛光剂的容器前,应充分晃动该容器。倒出四或
五滴抛光剂,将其滴在棉球上。在需要清洁的光学元件表
面,以划圆的方式轻轻移动棉球。切勿按压棉球!应利用棉
球自身的重量,在表面轻轻地拖动。如果施加太大压力,抛
光剂会很快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造成划痕。请不断旋转光学元
件,以免会对某个方向进行过度抛光。清洁光学元件所用的
时间不应超过 30秒。如果在这一步骤中,您发现光学元件表
面的颜色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抛光。颜色改变,说明薄膜
涂层的外部已被腐蚀。
[对于已安装的光学元件,如果要对它的表面进行全面清洁,
则应使用绒头棉签,而不是棉球。特别是在光学元件的直径
较小时。请务必小心,不要在使用棉签时对其施加压力。
[绒头棉签的制作方法是,将一根未使用过的棉签放在不含有
外部微粒的泡沫上,然后前后摩擦。]
步骤 4(续)
B.
在使用抛光剂之后,用蒸馏水浸润一根未使用的棉签,然后
用它轻轻擦拭光学元件的表面。彻底蘸湿光学元件表面,尽
可能去除抛光残渣。切勿使光学元件的表面变得干燥。这会
使去除抛光残渣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已安装的光学元件,可以换用绒头棉签。尽可能多地去
除抛光残渣,特别是在镜座的边缘附近。]
步骤 4(续)
C.
用异丙醇酒精迅速润湿一根绒头棉签,然后用它轻轻地对光
学元件的表面进行彻底清洁。用棉签的头部盖住整个表面,
尽可能多地清除抛光残渣。
注意:
如果光学元件的尺寸大于或等于 2.00”,则这一步骤可以用
棉球代替棉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