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湖北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A卷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3 年湖北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 A 卷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试述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经济增长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 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 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衡量经济增长,通常主要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生产 净值(NNP)增长率、国民收入(NI)增长率等总量增长率指标。除此之外,衡量经济增长水平 的指标还有各种效率增长率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增长率,资本 一劳动比率增长率等。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指标表示,都必须用不变价格进行计 算,以消除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力供 给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 况、现有技术装备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资本积累的最大 可能性、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等。如果将这些因素归 类,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1)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作用。如果以一定时期(如 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综合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 增长的指标,那么,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这一时期所有部门的 劳动就业量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等于劳动就业量增长 率加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不仅体现在劳动的量,而且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 结构和质量。劳动力供给是指适龄的劳动人口量,其中包括原先存在的待业、失业人员和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而新增加的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包括人口的自 然增长率、失业人员存量、劳动力供给结构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等因素。高素质劳动 力的短缺往往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简单劳动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 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劳动力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与影响作用日益明显。从一定意义 上说,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作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就微 观而言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宏观来看,取决于产 业结构和生产力地区布局的合理化。由于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因素较为复杂,例 如投资增长也会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因而难以简单地量化为若干经济变量。但是随着经 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的一般公式可以表述为:经济增长率=(积累率 X 社会平均劳动生
产率/资本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比率)十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因素以外,经济增长还会受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 有: (1)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和 投资效率成正比。在现实中,投资率存在客观的限制:一是积累率的高低,受现实生产力 水平的制约。二是投资率的实物供给限制,即国民收入实物构成中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 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2)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技 术进步的程度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实现科技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只有教育 的高度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制造出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设计出先进的工艺;只 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武装各个层次的劳动者,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使经济增长具有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尽的分析。 (3)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利用 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总称,包括土地、森林、煤炭、石油、空气、水等。一国的自然资源 禀赋会影响该国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般而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被用来生 产优质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反之,自然资源的贫乏会阻碍经 济的增长。当然,丰富的自然资源仅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要实现经济增长, 还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4)经济制度或体制,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或体制是影响经 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或体制安排不仅会改变收入的分配,而且会改变经济中资源使用 效率及其潜力。我国正面临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 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可估量。事实上,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 的经济增长,而且经济体制改革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5)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还要受到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状况的制约。一 国经济发展可以突破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 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例如,进口可以克服国内 自然资源与现实生产力的制约,还可以引进大量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出口则可以有效提高 本国富余资源的利用效率。 上述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实现各个因素的 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来促进经济增长。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 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 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1)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一是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以奠
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二是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 设和投资;三是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四是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 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维持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 (2)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 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管理国有资产。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但在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政府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 分离,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前提下,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 是实行宏观的管理和调节。 (4)调节收入分配。政府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 税,实行直接的转移支付制度及对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分配政策等措施,贯彻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的原则,调节收入分配与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5)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政府制定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规划,确定全局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决定其 他必须由政府统一决策的重大事项。例如,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土地资源,为 保护资源而控制某种资源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等。 二、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论述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定义、竞争的类型、竞争的积极作用与过度竞争的消极作用; 答案要点: (1)竞争的定义。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 销售等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各种竞争的结果关系商品生产和经 营者的生死存亡。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主体,不管愿意 不愿意,喜欢不喜欢,都要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经济利益的角逐。 (2)竞争的类型。竞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分类: ①根据市场结构特征,可以从理论上把竞争区分为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 争又包括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 ②根据竞争主体所在的领域,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及不同 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③从竞争主体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卖方之间的竞争、买方之间的竞争、买 卖双方之间的竞争;根据竞争的手段,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3)竞争的积极作用。
竞争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①由于市场经济只承认竞争这个权威,竞争就为经济利益主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一 种公平的机制,排斥或弱化利用竞争以外的手段谋求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②竞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竞争压力激励各经济行为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机制。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 配置的效率,具体地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价格是衡量效率的尺度。 一般地说,能出高价购买经济资源的企业有较高效率,紧俏的能源和稀缺的原材料都期望 让渡给出价较高的企业。竞争中所形成的资源价格是一种资源的社会成本,如果一个企业 不能够使这种社会资源成本得到补偿,它就无权使用这种资源,否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 浪费。 ②竞争能保证由最有效率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社会上所需要的产品应当是售 价最低的产品,售价低意味着成本低,是以企业较高的生产、管理效率为基础的,可以更 好地满足社会的消费需要。如果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企业就应被淘汰。竞争是优胜劣 汰的机制。 显然,竞争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是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基础。但是竞争超过了一定 的限度即过度竞争也会有损资源的优化配置。 (4)过度竞争的消极作用 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 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 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过度竞争的存在对资源配置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影响: ①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过 度竞争—方面使有效需求被高估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生产者损失;另一方面,在下一 个生产过程,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而减少供给,导致难以满足市场需 求。 ②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 数过多,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结果是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因 此,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库存增加,或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而给
生产者造成损失。 ③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 能力。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境。 具体来说,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企业的广告行为以及新设立企业的数量都对利润率 的大小有影响。 过度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明,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是有条件的。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试图努力寻找一种使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并因而致力于资本 积累、技术进步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超额利润。竞争的结果是使生产、资本日趋集中, 在某些产业部门甚至出现高度垄断的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间过度竞争的状况, 增强了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过度竞争现象。 2.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要点: (1)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 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 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2)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严格地讲经济全球化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自从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界 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 随的。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具体来讲,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 要有以下三点: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 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起就已经开始,但经济全球化的 形成则是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以微处理机进人办公室和家庭、 超级计算机问世、卫星通讯与光导通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志。这次科 技革命以最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各企业、各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并且 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 展。这次科技革命的实质是信息技术的革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卫星信息传送到国 际互联网和内部网络——人们可以向任何地方传送信息。先进的信息传送手段不仅加快了 信息传送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任何人类经 济活动都是与特定的经济组织形式相联系的,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跨国公司是与经 济全球化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自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以来,对世 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超越了原先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信 贷资本流动,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的流动,是一种综合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等众多
要素的、整个生产行业的跨国转移。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投资的增长、规模的 扩大,它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全球范 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 流通,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际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正是跨国公司在全球 范围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相应地带动了资本、技术、商品、人力、服务等在全球范围 的流动,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市场经济。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则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 用。在国际社会,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民族国家对本国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 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成为一种潮流,同时世界各国均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充分利用别国的资本、技术及其他资源以实现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本国策。所有这 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制度环境 和政策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①生产的全球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以分工和协作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则起着分工媒介的作用。分工深 化的程度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分工,即国家之间的劳 动分工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其主要特征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工业制成品生产,而发 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采掘业活动,然后发达国家拿工业制成品与发展中国家的 农产品和原材料(煤、木材、矿石等)初级产品进行交换。垂直型国际分工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落后的农业国从事农业生产及初级产品的生产,先进的工业国从事工业制成品 生产,由此形成国际分工合作体系,特点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的生产分别属于两个不同 产业。第二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技术密集型和技 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从而在同一产业的不同部门问形成垂直型国际分工,如玩具、鞋帽 等生产属于加工制造业,它同汽车、电子等同属第二产业,但前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后 者则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垂直型国际分工虽然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彼此相 互依赖、相互依存,但是,在这种依赖关系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是不对 称的,也就是说,由于作为分工基础的产业本身在产业发展顺序中的重要程度不同,使得 不同国家在分工链条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基于加工制造业和技术及 资本密集型产业往往对基于农业和采掘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优势并构成 控制。再者,垂直型是以生产要素相对凝固为前提,流动的只是商品,因而无法实现各国 经济的融合,经济一体化程度处于较低层次,不可能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水平型国际分工则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分工在同一产业的同一 部门之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或按照产品零部件,或按照产品型号进行。这 种分工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 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
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 基础,它为每个国家平等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经济落后国家 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国际水平分工使各国成为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 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这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 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 增加。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到 21 世纪前 20 年内,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均会加入 WTO,这意味着,一个包括全球所有国家和地 区的一体化贸易体系即将建立,没有歧视和强硬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市场将形成,一句话, 贸易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现实。 ③金融的全球化 基于生产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 规模迅速扩大。其次,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国际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国 际性市场,近十年来该市场呈现快速成长之势。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 迅速成长,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力。基金 市场是一种机构投资者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主体的集体性投资市场。再次,金融市场高度 一体化。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全球各类金融市场正在向连成一片的方向发展。 目前美国、欧洲与亚洲三大区域的外汇市场已连为一体,其运作方式、交易品种与手段基 本保持一致,投资者可以在一天 24 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操作。 ④企业经营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 围内,跨国公司母公司已达到 4 万家,附属机构已有 27 万家,它们分布在 160 多个国家和 地区。近几年,跨国公司从事和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 30%,世界贸易的 60%,技术转移 及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 80%,以及 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1995 年国际间的直接投 资额为 2430 亿美元,1996 年达到 3660 亿美元,1997 年突破 4000 亿美元,1998 年进一步 扩大到 4400 亿美元。目前,各国在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已达 3 万亿美元。此外,跨国公司 的规模也大得惊人。世界上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占 90%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值低于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销售额。若将国家实体与跨国公司放在一起排队,世界上最大的 100 个经济实体中,有近一半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 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