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河南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河南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4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 I 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 P A B  )  ( ) P A  ( P B ) 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 ( P A B  )  ( ( P A P B )  )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R 4 2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V R 3 4 3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 P k n  k C p k n (1  p ) n k  ( k  0,1,2, n … ) (1)复数 一、选择题 3 2 i  2 3 i  (B) i (A)i  (C)12-13i (D) 12+13i (2)记 cos( 80 )    ,那么 tan100  k A. 2 1 k  k B. - 2 1 k  k C. k k 2 1 D. - k k 2 1
(3)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1, y     0, x y      2 x y  0, 则 z (A)4 (B)3 (C)2 (D)1   的最大值为 2 y x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a }, 1 2 3 a a a = 5, 7 8 9 a a a =10,则 4 5 6 a a a = (A) 5 2 (B) 7 (C) 6 (D) 4 2 (5) (1 2  x 3 ) (1  3 5 x ) 的展开式 中 x 的系数是 (A) -4 (B) -2 (C) 2 (D) 4 (6)某校开设 A 类选修课 3 门,B 类选择课 4 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 3 门,若要求两类课程 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30 种 (B)35 种 (C)42 种 (D)48 种 (7)正方体 ABCD- 1 1 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 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 1 A 2 3 B 3 3 C 2 3 D 6 3 (8)设 a= log 2,b=In2,c= 3 1 25 ,则 A a
(A) 2 3 3 (B) 4 3 3 (C) 2 3 (D) 8 3 3 注意事项: 第Ⅱ卷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 2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Ⅱ卷共 l0 小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不等式 22 x 1    的解集是 1 x (14)已知为第三象限的角, cos 2   ,则 tan( 3 5  4 . 2 )   . (15)直线 1y  与曲线 y  2 x  x  有四个 交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 (16)已知 F 是椭圆 C 的一个焦点, 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 BF 的延长线交 C 于点 D , a b   a cot A b  cot B uur uur 且 BF 2FD ,则 C 的离心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已知 ABC V 的内角 A ,B 及其对边 a ,b 满足 a b   a cot A b  cot B ,求内角C .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 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 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 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 0.3.
各专家独立评审. (I)求投到该杂志的 1 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 (II)记 X 表示投到该杂志的 4 篇稿件中被 录用的篇数,求 X 的分布列及期望.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如图,四棱锥 S-ABCD 中,SD  底面 ABCD,AB//DC,AD  DC,AB=AD=1,DC=SD=2,E 为 棱 SB 上的一点,平面 EDC  平面 SBC .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 A-DE-C 的大小 .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已知函数 ( ) f x  ( x  1)ln x 1   . x (Ⅰ)若 xf '( ) x  2 x  ax 1  ,求 a 的取值范围; (Ⅱ)证明: ( x  1) ( ) 0 f x  .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已知抛物线 C y : 2 x 的焦点为 F,过点 ( 1,0) K  4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 A 、 B 两点, 点 A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D . (Ⅰ)证明:点 F 在直线 BD 上; (Ⅱ)设   FA FB   8 9 ,求 BDK 的内切圆 M 的方程 .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已知数列 na 中, 1 a  1, a n 1    c 1 a n .[来源:学*科*网] (Ⅰ)设 c  5 2 , b n  1  2 a n ,求数列 nb 的通项公式; (Ⅱ)求使不等式 a n a  1 n  成立的 c 的取值范围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B 4. A 5. C 6. A 7. D 8. C 9. B 10. C 11. D 12. B 二、填空题 13. { | 0 x x  2} 14.  1 7 15. 5(1, 4 ) 16. 3 3 三、解答题 17. 解: 由 a b   a cot A b  cot B 及正弦定理得  cos B sin  4  sin cos B  4 sin sin A A   sin cos B A A B   cos sin 从而sin cos A cos A sin B B  4 cos  cos   4 sin(   4  B ) sin( A   ) 4  又 0 A B   A      4 4    A B 故  B  2  2  所以 C 18. 解: (Ⅰ)记 A 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B 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 C 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 D 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 则 D=A+B·C, ( P A ) 0.5 0.5 0.25,    ( P B )   2 0.5 0.5 0.5,   ( P C ) 0.3,  ( P D P A B C    ) ( )
= ( ) P A  ( P B C  ) = ( ) P A  ( ( P B P C ) ) =0.25+0.5×0.3 =0.40. (Ⅱ) X B ~ (4,0.4) ,其分布列为: ( P X  0)   (1 0.4) 4  0.1296, ( P X  1)  C 1 4  0.4 (1 0.4)   3  0.3456, ( P X  2)  C 2 4  0.4 2 (1 0.4)   2  0.3456, ( P X  3)  C 3 4  0.4 3 (1 0.4) 0.1536,    ( P X  4) 0.4  4  0.0256. EX   4 0.4 1.6  . 期望 19. 解法一: (Ⅰ)连接 BD,取 DC 的中点 G,连接 BG, 由此知 DG GC BG    即 ABC 1, 为直角三角形,故 BC BD . 又 SD  平面 ABCD, BC SD 故  , 所以, BC  平面BDS,BC  DE . 作 BK  EC, K 为垂足,因平面 EDC  平面 SBC , 故 BK  平面 , EDC BK DE DE  , 与平面 SB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BK、BC 都垂直 DE⊥平面 SBC,DE⊥EC,DE⊥SB SB  DE  EB  2 SD DB  2  6 SD DB  SB  2 3 2 DB DE - 2  6 3 , SE SB EB  -  2 6 3
所以,SE=2EB (Ⅱ) 由 SA  2 SD AD  2  5, AB  1, SE  2 EB AB SA  , , 知 AE     1 3 SA 2        2 3 AB 2     1, AD=1 又 . 故 ADE  为等腰三角形. 取 ED 中点 F,连接 AF ,则 AF DE AF  ,  2 AD DF  2  6 3 . 连接 FG ,则 / / FG EC FG DE , . 所 以, AFG 是二面角 A DE C  的平面角.  连接 AG,A G= 2 , FG  2 DG DF  2  6 3 , cos  AFG  AF 2  2  2 FG AG  AF FG  2   1 2 , 所以,二面角 A DE C  的大小为 120°.  解法二: 以 D 为坐标原点,射线 DA 为 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D xyz , 设 A(1,0,0),则 B(1,1,0),C(0,2,0),S(0,0,2) (Ⅰ)  SC  (0,2,-2),  BC  (-1,1,0) 设平面 SBC 的法向量为 n=(a,b,c) 由 n    SC n BC  ,  n SC   n BC   0,  0 ,得 故 2b-2c=0,-a+b=0 令 a=1,则 b=c,c=1,n=(1,1,1)  又设 SE  EB ( 0) ,则 ( E 1  DE , ,   )      ( ,  1 2 1 1    ),      2  1 1 ,  DC  (0,2,0) 设平面 CDE 的法向量 m=(x,y,z)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