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重庆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重庆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37.0 分) 1. 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 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 读图,回答 2-4 题。 1 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A. 海拔较低 C. 森林覆盖率高 B. 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3. 读图,回答 2-4 题。 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 4. 读图,回答 2-4 题。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图中①地主要农作物与耕作熟制最有可能为( A. 小麦、油菜 C. 小麦、棉花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 B. 水稻、甘蔗 D. 水稻、花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5. 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B.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C. “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西北地区风光景色 D. 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不足 6.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描述与我国东北三省地区不符的是( )
A.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较小 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 摔跤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 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7. 下列做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大,大量种植哈密瓜 B. 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大力发展畜牧业,以便提供充足的畜 产品 C. 华北平原地区,可以大量种植水稻和小麦,实行稻麦间种,提高粮食的亩产量 D. 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8. 读图,完成 8-9 题。 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 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 B. 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C. 邻近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 D. 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智力资源丰富 ) 9. 读图,完成 8-9 题。 关于乙图 A 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 B. 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C. 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D. 拥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 ) 第2页,共17页
1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人类活动使地表疏松④黄土高原土层 深厚 A. ①② D.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11. 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 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 C. 耕地面积减少 D. 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12.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 12-13 题 关于“一带一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带一路”路线国家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 海上丝绸之路途径亚非欧三洲 C.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D. 海上丝绸之路自西向东途径:印度洋-红海-地中海 ) 13.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完 12-13 题 ) 关于一带一路的作用,错误的是( A. 带动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 B. 扩大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 C. 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D. 实现资源、资金共享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 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B. 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 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 15.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准格尔盆地 B. 华北平原 C. 黄土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16. 关于“秦岭-淮河”地理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400mm 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③亚热带与温带季 风气候的分界④水稻区和小麦区的分界。 A. ①② B. ①③ D. ③④ C. ②③ 17.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B. 莱茵河 A. 湄公河 ) 18. 下列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C. 多瑙河 D. 尼罗河 A. 甲--发达国家集中地区 B. 乙--河网密布 C. 丙--石油集中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D. 丁--喜爱吃大米 19. 目前,澳大利亚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 ) A. 畜牧业 B. 工矿业 C. 服务业 D. 旅游业 20.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产生冲突的原因是( ) ①地理位置重要②石油资源丰富③水资源匮乏④宗教矛盾尖锐⑤国家众多。 A. ①② D.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21. 读“亚洲季风来源示意图”和“南亚盛行风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 21-25 题。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A. 纬度跨度大 C.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B. 经度跨度大 D. 海陆差异大 ) 第4页,共17页
22. 读“亚洲季风来源示意图”和“南亚盛行风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 21-25 题。 南亚的降水主要来自于( A. 东南季风 )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西北季风 23. 读“亚洲季风来源示意图”和“南亚盛行风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 21-25 题。 南亚的气候特点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C. 全年有旱雨两季之分 ) B. 全年温和湿润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4. 读“亚洲季风来源示意图”和“南亚盛行风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 21-25 题。 南亚西南部地区降水集中,主要原因是( A. 西南季风的影响 C. 山地背风坡的影响 )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D. 东北季风的影响 25. 读“亚洲季风来源示意图”和“南亚盛行风向及降水量分布”,完成 21-25 题。 以下关于南亚季风不稳定对印度产生的影响,说法最恰当的是( A. 迫使居民大面积迁移 C. 影响软件产业的发展 B. 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D. 影响工业生产和销售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0 分)
26. 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河流①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河流②是______,根据气候资 料,其主汛期出现的季节是______。 (2)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 同,其中甲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甲地在农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 环境问题是______。 (3)乙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相比南方其生产粮食最大不足是______。 (4)甲地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 (5)乙地是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资源有______和______。 (6)乙地区地表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______。(选择填空) A.三山夹两盆 C.地表平坦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B.中高周低 27.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 (2)②处为______山脉,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从气候因素分析,③地区产生春旱的原因是______;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 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 (4)2017 年 3 月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 策部署,雄安新区可以集中疏解以下哪个城市的部分功能______。 A、北京 B、石家庄 C、天津 D、太原 (5)黄河干流的______河段(上、中、下游)为地上河。 (6)菏泽市某中学生夏令营计划乘火车从菏泽站去北京参观考察,乘坐______(铁 路干线)的火车最便捷。 28. 读我国“北方地区”(图甲)和“南方地区”(图乙)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问 题。 第6页,共17页
材料 2017 年 5 月 18 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海 域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 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图甲中 A 省区的简称是______,在图乙中找出我国成功试采可燃冰的海域 ______。(填字母) (2)上图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 (3)图乙中 E 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请写出 E 省的一个美称______;F 省主要 的气候类型是______。 (4)图甲中的 M 地和图乙中的 N 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基地,这两地在种植业 方面的差异有______。(答一条) (5)图甲中 H 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从发展条件看,该工业基地比长江三 角洲工业基地的突出优势______。(答一条) (6)图甲中 P 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______。 (7)图甲南部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______。 29. 读浙江省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B.②-山谷 (1)有关图中地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两个选项是______. A.①-山峰 C.③-鞍部 山脊 (2)该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为______. (3)某日中午,周庄的炊烟纷纷飘向李庄,此时该地的风向是______. (4)周庄与李庄两处乡村聚落,更容易发展成集镇的是______,分析其原 因.______. (5)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支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_____,简答理由.______. (6)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约下降 6℃.如 D.④-
果图中 A 点的温度是 12.4℃,那么 B 点的温度是______℃. 第8页,共17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