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广西北海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广西北海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36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3 分)(2016•北海)“瓦”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压强 B.功率 C.长度 D.热量 【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A、压强的主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 Pa.故 A 不符合题意; B、功率的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符合题意; C、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 D、热量的主单位是焦耳,符号是 J.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 解答. 2.(3 分)(2016•北海)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 )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选择项中 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 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 法进行分析处理. 3.(3 分)(2016•北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B. 用干木棍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三孔插座安装时接地线 C. 家庭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D. 朽木仍然架在输电线上 【分析】(1)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或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 (2)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必须接地; (3)家庭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是防止漏电; (4)朽木容易断裂,再接设在输电线上具有的一定的危险性. 【解答】解: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用绝缘干木棍挑开电线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 实行救治措施,故 A 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B、三孔插痤中有一个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导致金属 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 B 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家庭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是防止漏电,故 C 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D、朽木容易断裂,再接设在输电线上具有的一定的危险性,故 D 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 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4.(3 分)(2016•北海)下述现象与列出的物理知识不相关的是( ) A.海面上波光粼粼﹣﹣光的折射 B.余音缭绕﹣﹣声波的反射
C.小小竹排江中游﹣﹣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D.端午节粽子飘香﹣﹣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1)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光滑物体表面 成像等; (2)空房子里的讲话,有时会余音缭绕,是声波的反射.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4)端午节粽子飘香,是因为粽子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子的香 气, 【解答】解: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 A 错误; B、较大的空房子里的讲话,有时会余音缭绕,是声波的反射现象,故 B 正确; C、竹排相对于岸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岸为参照物;说明了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故 B 正 确; D、“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时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 则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参照物的选择、声波的反射现象、分子运动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 较强的题目. 5.(3 分)(2016•北海)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烟” B.泼水成冰凌 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 D.利用干冰生成了烟雾 【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 态,从而得出结论; (2)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 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 A、开水“冒白烟”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A 不符合题意; B、泼水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 C 符合题意; D、干冰生成烟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烟雾”.故 D 不符合题 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 定义来判断. 6.(3 分)(2016•北海)下列做法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骑电动车过程中要经常看后视镜 B.中考体育项目中跳绳不要跳得太高 C.快速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不能只刹前闸 D.跳远时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助跑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也 能更好的防止它带来的危害. 【解答】解: A、骑电动车过程中要经常看后视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了解身后的情况,与惯性无关,故 A 错误; B、中考体育项目中跳绳不要跳得太高,是为了减小跳绳时克服体重做功,有利于增加跳绳的次数,与惯性 无关,故 B 错误; C、快速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如果只刹前闸,自行车的前轮停止运动,后轮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 发生事故,故快速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不能只刹前闸,故 C 正确; D、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起跳后,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故这样跳的更远, 即是有利的,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让学生们知道惯性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7.(3 分)(2016•北海)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 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D.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 向两个方面. 【解答】解: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A 符 合题意;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是形状发生变化,与运动状态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 C、壁虎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状态没有变化.故 C 不符合题意; D、撑杆被运动员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状态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和区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和 方向两个方面. 8.(3 分)(2016•北海)下列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暖手宝通电后很快发热 B.小孩子滑滑梯时屁股发热 C.热气球点火后冉冉升起 D.阳光下,纸片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着火 【分析】自然界的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 A、暖手宝通电后很快发热,消耗电能,得到内能,所以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 A 不符合题意; B、小孩子滑滑梯时屁股与滑梯摩擦做功,屁股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B 符合题意; C、热气球点火后冉冉升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 不符合题意; D、纸片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着火,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生活中存在很多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的现象.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是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等. 9.(3 分)(2016•北海)如图所示,ab 金属棒与导线、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回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 ab 棒向左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电动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B.当 ab 棒向左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发电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C.当 ab 棒沿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电动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D.当 ab 棒沿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发电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 应电流; 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解答】解: AB、装置图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ab 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沿水平方向), 通过电流表指针偏转来显示电流,此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 A 错误、B 正确; CD、ab 棒沿磁感线方向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故 C、D 均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在电路闭合的情况下,导体必须做切割 磁感线运动.其中也可以是导体不动,磁体运动. 10.(3 分)(2016•北海)如图所示,物体 A 重 10N,手掌用水平压力将 A 压在竖直墙面上,当压力为 40N 时,手掌与 A 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掌对 A 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B.A 对手掌没有压力的作用 C.A 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40N D.若手掌不动,要将 A 竖直向上抽出至少用力 20N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知道物体 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受力平衡.找出图中物体所受的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与 墙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在竖直方向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墙对物体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若竖直向上抽出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竖直向上的拉力. 【解答】解:物体静止和匀速下滑时,都受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 F 和墙壁的支持力是一对平 衡力,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静止和沿墙壁匀速下滑时摩擦力 都与重力相等,等于 10N,与压力无关. A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手掌对 A 的压力等于 A 对手掌的压力,手掌对 A 的压强等于 A 对
手掌的压强,故 A、B 错误; C、A 下滑时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为 10N,所以摩擦力是 10N; 故 C 错误; D、若将 A 竖直向上抽出,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因为摩擦力仍为 10N,所 以拉力为 10N+10N=20N,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衡力的认识和理解,知道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是关键.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11.(3 分)(2016•北海)一小桶轻放到水中时漂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桶材料的密度一定比水的小 B.小桶材料的密度和水的一样大 C.小桶材料的密度无论多大,装满水后一定会在水中下沉 D.仅在小桶材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桶装满水才会下沉 【分析】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若浮力等于重力则悬浮; 若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 同时要掌握浮力中空心问题,知道将物体做成中空的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 【解答】解:A、把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在水中,若是将物体做成空心的,则可能会使受到的浮 力大于重力而上浮.故 A 错误; B、把密度等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在水中,若是将物体做成空心的,则一定会漂浮在水面上,故 B 错误; C、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即使是实心的,则浸没时一定是ρ水 gV 物>ρ物 gV 物,所以装满水后一定会在水中上 浮,故 C 错误; D、若小桶材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则浸没时一定是ρ水 gV 物<ρ物 gV 物,则小桶会下沉;若小桶材料的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则浸没时一定是ρ水 gV 物>ρ物 gV 物,小桶会上浮;若小桶材料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 则浸没时一定是ρ水 gV 物=ρ物 gV 物,则小桶会悬浮;所以,仅在小桶材料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桶装满水 才会下沉,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关键是重力和所受浮力之间的关系(或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 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空心问题就是通过增大排开的液体,从而增大物体所 受到的浮力. 12.(3 分)(2016•北海)乡镇居民建楼房地受条件限制,无法使用起重机吊建筑材料上楼,常用如图所示
的装置.已知每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00N,定滑轮的质量为 0.5kg,动滑轮的质量为 0.6kg,货箱重 为 15N,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10N/kg. A.匀速吊起材料上楼,每次能吊的材料最多不能超过 1031N B.使用的定滑轮质量越小,该装置的机械效率越高 C.工人快速拉升与慢速拉升同样的材料相比,工人做功的功率相同 D.若知道所吊材料受到的重力,匀速吊起材料上升 10m,则可计算水平拉力 F 所做的功 【分析】(1)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 F= (G+G 箱+G 轮), 知道每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可求每次能吊的材料最大重力; (2)使用滑轮组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提升的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摩擦; (3)利用公式 P= 分析判断工人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 (4)知道所吊材料受到的重力,利用 F= (G+G 箱+G 轮)可求拉力;利用 s=3h 求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 W=Fs 可计算水平拉力 F 所做的功. 【解答】解: 动滑轮重力 G 轮=mg=0.6kg×10N/kg=6N. A、由图知,n=3,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 F= (G+G 箱+G 轮),每次能吊的材料最大重 G 最大=3F 最大﹣(G 箱+G 轮)=3×500N﹣(15N+6N)=1479N,故 A 错; B、改变使用的定滑轮的质量,不会影响有用功、总功的大小,不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 B 错; C、工人快速拉升、慢速拉升同样的材料,做的功相同,但时间不同,由 P= 可知工人做功的功率不相同, 故 C 错; D、知道所吊材料受到的重力,利用 F= (G+G 箱+G 轮)求拉力;知道吊起材料的高度,利用 s=3h 求拉力端 移动的距离,利用 W=Fs 可计算水平拉力 F 所做的功,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拉力、总功、功率的计算,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知识点多、综合性 强,要求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属于难题、易错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