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河水结冰
C. 岩石粉碎
D. 食物腐
败
【1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
错误;
B、河水结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岩石粉碎只是岩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食物腐败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
A. 氮气
体
【2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
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3. 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阿伏加德罗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所
以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所以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所以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所以错误。
故选:C。
4. 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面粉
B. 味精
C. 白糖
D. 食盐
【4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2.稳定性:温度
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透明);3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详解】A、面粉为不溶物,将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为悬浊液,不能形成
溶液;
B、味精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C、白糖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食盐与水混合后,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选 A。
5. 我国最近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
A. 分子
B. 原于
C. 单质
D. 元素
【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元素,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D。
6. 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故选项不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C、用灯冒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选项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给试管进行加热,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 B。
7.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铁丝
B. 氢气
C. 蜡烛
D. 红磷
【7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放出热,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错误;
故选 A。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
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8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 A 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 B 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 C 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 D 正确。故选 D。
9. 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Cu
B. Fe
C. Zn
D. C
【9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的分类是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若“金字旁”,为金属元素,除汞外,若
“石字旁、气字头、三点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A、Cu 的名称是铜,有“金字旁”,它是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Fe 的名称是铁,有“金字旁”,它是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C、Zn 的名称是锌,有“金字旁”,它是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C 的名称是碳,有“石字旁”,它是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
故选 D。
10.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中子数
电子数
【10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选 B。
考点:原子的结构。
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1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加碘食盐
B. 泥水
C. 空气
D. 高锰酸
钾
【11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B、泥水中含有水、泥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D、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2.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用作制冷剂
C. 用作燃料
【1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B. 用作气体肥料
D. 生产碳酸饮料
【详解】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作制冷剂,错误;B、二氧
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错误;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
持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正确;D、二氧化碳可以作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错误。故选 C。
13.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N2
B. CO2
C. O2
D. CO
【13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N2、CO2、O2、CO 中,CO 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是一
种有毒气体,故选 D。
14.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
A. H2
B. 2H
C. 2H2
D. 2H+
【14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
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
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 H2 表示一个
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故 B 不符合题
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 2H2 表示 2 个氢分子;故 C 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 2H+表示 2 个氢离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
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Cl
B. MnO2
C. NaOH
D. H2SO4
【15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
A、NaCl 不含有 O 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MnO2 中只有 Mn、O 两种元素,且含有 O 元素,则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NaOH 中有 Na、H、O 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H2SO4 中有 H、O、S 三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6. 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好且简便的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
B. 用澄清石灰水
C. 用紫色石蕊溶液
D. 用燃着的木条
【16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
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
鉴别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空气和氧气无明
显现象,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
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 D。
17.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铁
【17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 A 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 B 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铁是由大量的铁原子构成的物质,故 B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8. 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杀菌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4
C. -2
D. -4
【18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
的原则,设二氧化氯中氯的化合价为 x, x+(-2)×2=0,解得 x=+4,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
故选 B。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
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氧化钙用作干燥剂
D.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19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用作干燥剂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多,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20. 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