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行政组织 2、人事管理 3、信息资源管理 4、政府绩效管理 5、行政环境 二、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1、简述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2、简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3、简述法治行政建设的目标。 4、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三、论述题(50 分) 结合案例,分析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行政组织 是指为推行服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 2、人事管理 是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3、信息资源管理
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施的集 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的规划、组织、 控制和协调,以实施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4、政府绩效管理 是一个包含了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注重 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 5、行政环境 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二、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1、简述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1)内部协调模式。在行政系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个体、行政要素或行政单元 间,根据一定的渠道、方式进行相互接触与影响,以求达成共识和默契,协同推进实现工 作目标的进程。(5 分) (2)外部协调模式。指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间的协调、 沟通。(5 分) (3)纵向协调模式。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与下一级之间的协调。具体包括中央和地 方行政机关间的协调、地方上级与下级行政机关间的协调,上级行政领导个人与下级工作 人员个人间的协调(5 分) (4)横向协调模式。即平行机关、部门或个人间的协调活动,横向协调由于没有纵向 系统权威的前提,不存在层级节制的职权关系(5 分) 2、简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1)政策决定因素。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达 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具体包含政策 的合法性、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可行性。(7 分) (2)政策资源因素。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执行经费、执行人 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6 分) (3)政策环境因素。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公众态 度、执行机构的态度、政府的整合程度、公共管理部门的威信等。(6 分)
3、简述法治行政建设的目标。 (1)完善依法行政体制。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 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 形成;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5 分) (2)加强依法行政主体建设。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巩固,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和 遵守法律的法治氛围;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实践相适应。(5 分) (3)完善行政法律制度。政府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 和规范性文件等,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4 分) (4)强化法律实施和科学决策。(3 分) (5)强化行政权力监督。(3 分) 4、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2 分),其基本要素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目标;(3 分) (2)机构设置;(3 分) (3)人员构成;(3 分) (4)权责体系;(3 分) (5)法规制度;(3 分) (6)物质因素。(3 分) 三、论述题(50 分) 结合案例,分析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指以担任应急管理职能的机构为核心,各部门相互协作、密切 配合、快速反应,对公关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应对和恢复的组织体系。它包括如下内容:(5 分) (1)信息报告。指公共危机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最迟在 4 小时之内如实逐级 上报,如有特殊情况,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可直接向国务院报告,并同时向上一级政府 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实践发展趋势和
已采取措施等。(7 分) (2)先期处置。公共危机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控 制事态的发展,组织开始应急救援工作,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 动相关的应急方案,并及时进行先期处置。(7 分) (3)应急响应。当发生或可能发生公共危机时,应根据预案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响应一般以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为主,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对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 的事态、或是需要国务院协调处置的特别严重的公共危机,根据领导指示或应事发地省级 人民政府请示,国务院应急办提出处置建议,向国务院分管领导报告,经批准后启动相关 预案,必要时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7 分) (4)指挥与协调。公共危机发生后,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应协同防汛抗旱、减灾、 抗震救灾等应急指挥机构,按相关预案开展处置工作,这也是应急联动机制。一般由政府 出面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行各业共同实施,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公共危 机(7 分) (5)应急结束。当公共危机的应急救援解除或相关的危机因素消除后,应急救援指挥 机构关闭,应急结束。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根据国务院领 导指示或实际需要提出,或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提出,经国务院应急办审核以后, 报国务院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7 分) (6)题目中要求结合案例,根据案例选择和案例分析的情况酌情给分。(1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