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用户画像实战应用.pdf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用户画像实战应用 Q1:用户画像?听起来很简单啊!不就是用户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收入,家庭 住址,消费积分,登陆访问一类的指标吗!列一堆数就行了,我们的客户男性比例40%, 年龄35岁以下占比50%,本科占比30%,个人月收入5000以上占比60%,未婚比例50%,月 均消费3500元,最长购买的三种组合是AB,AC,BC,每天8点是登陆高峰,你看看,我 才干了1个月数据分析就做出了这么全面的用户画像!我多厉害!写报告的时候我还贴了两 个典型用户的照片呢,好崇拜我自己。还有什么好聊的???? A1:在输出结果层面上,确实没有什么好聊的,用户画像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描述用户的 特征与行为,正如同画画一样: 1. 最简单的是证件照:仅一个个人大头贴(用户最基本的属性,如性别,年龄,职 业,收入……一般是描述用户物理属性的指标,短时间内较为稳定)。 2. 再复杂点的是生活照:有生活场景,有行为,比如在办公室的自拍,在郊游的自 拍(用户的消费,互动,访问等行为描述,比如在XX场景下消费,消费金额,频 次,消费产品种类,消费的场景,一人消费还是多人消费,是否使用优惠券;又 比如在XX场景下访问,用什么设备,在什么时间点,在什么地点,一般首先从哪 个页面进入,跳转到几个页面,每个页面停留市场,停留页面主题,是否点击推 送信息……一般是用户特定场景下,行为的深入描述,能清晰描绘用户消费,活 动,访问等动作流程,能解读出用户需求,一般随场景变化而变化)。 3. 最复杂的是艺术照:受条件限制,很多人真实诉求无法直接表达出来,比如虽然 我人长得丑,但是我爱美啊,所以我还是会努力PS自己的照片(用户的内心诉求 ,期望,变化趋势的洞察,用户的价值观,消费观念,家庭观念,比如一个用户 买了iPhone,他要的是一台手机吗?还是要的装逼的感觉?既然是装逼,他为什 么要装?他装给谁看?他期望装逼后别人怎么回应他?别人回应以后他有何种满 足?别人没有回应他会如何行为?……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会从根本上决定人的行 为,但是很难直观的反应在交易系统,网站系统,移动端能采集到的数据上,所 以一般通过访问或者观察法才能获得)。 实际上,描绘一个用户画像的难度并不大,难点在于:即使我给到了这个描述,能干 什么呢?我们都喜欢说:我们要看看用户画像是什么,然而有几个业务人员是真的不知道 我们的用户是谁的,更有可能的是,可能我自己就是用户,我看了你的画像以后第一反应
是:你做得不对!你描述的跟我就不一样!再有可能发生的是,我听了洋洋洒洒几十页报 告,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是然并卵,我该拿这个报告干什么呢??? 以上三点,体现出做用户画像的三大经常遇到的挑战: 1. 基础指标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怎么体现画像价值? 2. 抽样范围多大才算足够,研究到什么程度才算全面? 3. 结果报告怎样与业务结合才能落地? 所以,懂得写:“我们的客户男性比例40%,年龄35岁以下占比50%,本科占比30%, 个人月收入5000以上占比60%,未婚比例50%,月均消费3500元,最长购买的三种组合是A B,AC,BC,每天8点是登陆高峰……”只是一个开始,就像要做大盘鸡,列出这些材料 只是列出了青椒,鸡肉,土豆,茴香,大料,八角这些材料,还得再炒一炒,加工一下才 能作为菜端上来。简单的指标描述现在结束,我们开始讨论的就是如何加工的过程。 Q2:是的,的确我经常被业务各种挑战,不是说写的报告是“我们已经知道啦!”, 就是说:“我这种情况你就没解释道”,再不然就是“听了好像没什么用啊!” A2: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找业务沟通,在他们提需求之前,主动了解他 们的底线在哪里,掌握多少信息,从哪些渠道掌握这些信息的,以及最重要的:为什么想 知道这些信息。对话的方式随意,但要激发业务人员的对话欲望,不要让他们用:“我们 还不太清楚所以你先做吧”这种随意的理由来搪塞掉,我个人常用(但不推荐)的方法是 反问:“哦,要做用户画像啊,所以知道女性的占比是80%,下次促销直接送姨妈垫是不 ?”比较文雅且常用的方式是三问:“一问目前我们掌握哪些数据,二问你现在为什么想 知道这个数据,三问我现在就告诉你结果是XX,你准备怎么行动”。三问分别针对三大常 遇到的挑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Q3:但是针对“我们已经知道啦!”,如果我主动问太多我们掌握哪些数据,会不会 被质疑我不专业,业务人员也不太愿意跟我说,怎么办? A3:其实大部分业务人员是懂数据的,但是因为不会天天跟数据打交道,所以对数据 的记忆往往不准确,或者不全面,这时候想激发起对话的欲望,一定得事先做做功课,主 动出击,多挑战他的常识,勾引他深入的思考。举例如下: 业务:我们的用户都是中老年为主啊,一般都是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 数据:这个数据是你在哪里看到的哇?我看报道,据说行业客户结构这几年变化很大 的哦,XX公司已经开始客群年轻化咯,所以这个概念是准的吗?什么年龄算是中老年啊,
80后最老的已经35岁咯,那80后是算中年还是老年啊? 业务:我是前两年看到一份报告……我是上次去走访的时候看到……我是看他们消费 的产品都是……我是看XX媒体报道……我是看XX公司数据……所以这么感觉得 如果业务能把他们的底交出来,那么这个报告已经成功了30%了,至少不用担心被质 疑“我们已经知道啦!”比如业务交代了他是之前看的报告,那么可以根据报告的时间间 隔,看期间的用户结构对比,如果业务交代了他是走访,那么务必问到具体走访区域,渠 道类型,然后分区域,渠道类型对比,很有可能有意外的发现,如果业务交代了是媒体报 道,那么极有可能是广告投放渠道,或者是互动渠道上有差异。这样既能找到让业务觉得 报告精彩的点,也能提前堵他们的嘴,不要跟我说我认为就是……所以你的报告是错的, 你认为的信息来源我们已经验证过了。 Q4: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可能被撞车,比如“我自己就不是这么用产品的,你描述 的和我不一样所以你是错的”怎么破! A4:想不被挑战,不是靠的样本量的多少,而是逻辑。关键的是用户这么行为背后的 逻辑是什么。所以好的画像报告一定是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的报告,通过定量描述用 户规模,通过定性,特别是针对极端用户的研究,总结用户的逻辑。 比如股票跌了有的人会跳楼,那么为什么会跳楼呢? 第一步是列出可能的逻辑,比如: 1. 我把全部身家亏完了还欠了债所以急于解脱 2. 我从未受到过如此挫败,无法面对现实 3. 我受到了XX人的侮辱,羞愧难当 4. 我有精神病 5. 我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严重丧失信心 6. …… 第二步,根据可以观测到的行为,统计比例,比如 1. 我把全部身家亏完了还欠了债所以急于解脱(有负债的比例) 2. 我从未受到过如此挫败,无法面对现实(无过往巨亏记录的比例) 3. 我受到了XX人的侮辱,羞愧难当(暴跌前后24小时内有争吵的比例) 4. 我有精神病(是否有精神病史) 5. 我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严重丧失信心(注意,这是个很难被观测的指标,因 为之前的负债,交易记录,精神病史,是否有争吵可以通过外部XX系统的数据进
行量化检测,这个是个主观指标,比较难量化,所以可以不做统计) 6. …… 有了这两步工作,面对业务的质疑就有信心多了,以下三句话是战无不胜的:  您提的XX情况和第X条逻辑是相同的只是程度不同(引用定性结论)。  您提的XX情况比例不大,因此不是主流问题(引用定量结论)。  您提的XX可能很重要但是无法被记录所以暂时无法验证(黑锅甩给数据源)。 Q5:但是即使这样,我还是可能被质疑“你的报告听得很爽,但是听完然并卵,我该 干什么!”怎么办! A5:必须强调的是,“是什么”是一个分析问题,“干什么”是一个策略问题,分析 问题只要讲清楚大小多少就行了,不用评价,但策略问题一定要先有方法论,再有数据支 持,说白了就是先明白我要怎么处理这个事,然后再找数据验证。因此想让报告有价值, 要么和业务沟通清楚他们想做什么的行动策略,然后用数据去验证,要么自己心里很清楚 行动策略,自己去验证自己,总之没有行动计划,指望数字说话是不现实的。 这里比较难举例,因为不同业务场景下策略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仅以广告做用户画像 举例,因为广告商和广告主都喜欢讲定位,讲目标客户,讲画像,是个比较典型的场景。 广告从本质上说有三大类型:一是品牌广告,我要建立我品牌形象,我要告诉客户我和他 是一类人,我是认同他的价值观,他能认同我的理念,我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二是产品广 告,我要用一个最有力的卖点击穿客户的诉求,让客户一眼就认出我能满足他。三是促销 广告,我要告诉客户这个真的全场最低,力度最大,忍不住买买买。 三种背景下,用户画像所需的内容是不同的: 品牌广告:既然要认同价值观,那么必须从用户价值观入手,我们需要的一个故事, 一个情感,一个触发情感的象征物,比如iphone的主打科技元素的性冷淡风格的广告,基 本都是主打科技感,各种清爽,洁白的画面,各种流线型造型,圆弧边界,这些元素都是 在用户画像中获得的,用户是如何认知科技感的,什么样颜色,什么样场景,造型。比如i Phone主打互动的广告就没这么高逼格,基本上是各种场景拍拍拍拍拍拍,都是拿着手机在 拍,这些元素也都是从用户画像获得的,用户最常使用我的品牌是什么场景,什么感受, 用什么颜色能代表这种感受,什么动作最能体现我们与用户的互动。一般想做好品牌广告 ,就得在用户画像的时候深入洞察用户内心诉求,找到能释放这种诉求的,能把感觉具象 化的象征物,场景,颜色,这里需要大量的定性研究工作。类似的案例还有万宝路的牛仔
,可以自行百度。 产品广告:教科书级别的就是王老吉(加多宝时代),怕上火喝王老吉,击穿诉求的 就一个点:怕上火(很精妙的描述,是怕不是治,巧妙地规避了宣传法的限制),所有的 场景都是围绕上火:烧烤,火锅,成群的年轻人。这些就需要在用户画像的时候,对用户 核心需求,以及使用场景有清晰的描述(笔者有幸参加了王老吉2008年U&A调研,当时归 纳使用场景的讨论历历在目)类似的还有真功夫的“营养还是蒸的好”,有兴趣的可以去 百度,是叶茂中引以为豪的经典案例。 促销广告:一定要有一击必杀的力度,经典的是广发的周五星巴克“买一送一”。以 及天猫双十一的全场5折,都是开启行业先例的促销案例。这个时候用户画像关键就是找准 时间点和突破力度。比如广发为什么选周五,因为周五恰好介于休息日与工作日之间,工 作日用户更偏经营类消费,整体活跃度高但个人生活类消费比例低,休息日用户更偏个人 生活消费,但整体活跃度低,宅家的多。所以周五刚好是个既有活跃度又能突出个人消费 这个主题的点。为什么选星巴克,因为既需要一个有较高端人士消费(建立品牌形象,吸 引公众注意),又得消费频次高(消费频次低没法吸引公众注意),又得单笔消费金额较 低(买一送一的送一是广发给的补贴,单笔金额高补贴费就给死了),这些都有数据支持 ,基于对用户消费行为深入分析。因此当活动一推出,立马引起全行业跟进,但是星期五 和星巴克已经被我们占领了,所以招行做周三,交行做周五家乐福,都没有广发星期五星 巴克的口碑好。 所以总结一句话,想要在用户画像做出深度,必须事先在策略上有所侧重:  我是要找到与用户连接的价值点,把它更具象化  还是找到最能打动用户的功能点,结合场景展现  还是找到最佳时间点,最强的力度一次性击穿用户 有了战术方向,分析就能更好的组织数据,越是偏价值观的,越需要通过访谈,观察 ,深入的洞察,越是和运营相关的,比如找促销时间节点,促销组合这些,就得多看内部 数据,抓住用户活跃高峰,抓住核心用户进行设计。 以上,因为用户画像几乎可应用于需要和用户做互动,促销,产品设计,运营,推广 等等工作,因此具体呈现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大家在应用的时候多结合各自业务背景,多 做准备,由于笔者行业背景,举得更多是传统行业依赖调研完成的用户画像,其实互联网 行业一样适用,只是获取用户基本信息,用户消费,用户互动的数据源有所区别,理论是 通用的,如有具体业务背景问题(如用户画像如何与运营结合,如何与促销结合)可以提
出来继续深入讨论 -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