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dpsk调制解调matlab模拟实例.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 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原理
1.1 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中系统的原理框图为
1.2基本原理
二、 单元电路设计
2.1 fc信号发生器
2.2波形变换
2.3 变频电路
2.4 放大反向电路
2.5 基带信号电路
2.6 模拟控制开关
三.系统仿真结果
四、心得体会
五、参考文献
六、整机电路及其仿真电路
目录 一、 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原理..........................................1 1.1 总体设计思路.................................................................1 1.2 基本原理.......................................................................... 2 二、 单元电路设计..............................................................4 2.1 fc 信号发生器..................................................................4 2.2 波形变换.......................................................................... 5 2.3 变频电路......................................................................... 6 2.4 放大反向电路.................................................................6 2.5 基带信号电路.................................................................7 2.6 模拟控制开关.................................................................8 三.系统仿真结果..................................................................9 四、心得体会...................................................................... 11 五、参考文献...................................................................... 12 六、整机电路及其仿真电路..............................................13
一、 总体设计思路和基本原理 1.1 总体设计思路 由于大多数数字基带信号是低通型的,而实际信道多为带通型,因此这种信 道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而调制又分为调幅、 调频、调相三种形式。在恒参信道条件下,相移键控和频移键控相比,它不仅具 有高效的抗噪声性能,并能有效地利用所给定的信道频带,即使是在有多径衰落 的信道中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DPSK信号两种调制方法,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的模拟太直 发框图如图一所示,其中变码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 零码。 S(t) e(t) 码变换 相乘 载波 图一 模拟调制法调制原理图 2DPSK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二所示,其中码变换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 即变为相对码。选择开关作用为当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号为 “1”时接π。 图二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1
本次设计中系统的原理框图为 已调制信号 Ak Bk 相对编码 信号选择器 Coswct -coswct 晶体振荡器 波形变换 倍频器 放大反相器 1.2 基本原理 DPSK 是利用相邻码元载波相位的相对值表示基带信号“0”和“1”的。现在用 θ表示载波的初始相位。设Δθ为当前码元和前一码元的相位之差: 0        0 发送“ ”时 1 ”时 发送“ 则信号码元可以表示为: S  t  cos     0 0  Tt  式中, f2  0 0 为载波的角频率,θ为前一码元相位。 DPSK 存在 A、B 方式矢量图。B 方式下,每个码元的载波相位相对于参考相位 的跳变可取±900,所以其相邻码元之间必然发生载波相位跳变,接收端可以据 此确定每个码元的起始时刻(即提供码元定时信息),而 A 方式却可能存在前后 码元载波相位的连续。 2
 0  0 参考相位  / 2 0  - / 2 参考相位 (a) A方式 (b) B方式 例如,当某一码元取“1”时,它的载波相位与前一码元的载波反相;码元取“0” 时,它的载波相位与前一码元的载波同相。相对移相的波形如图三所示。 在一般情况下,相对移相可以通过对信码进行变换和绝对移相来实现。将信 码经过差分编码变换成新的码组一相对码,再利用相对码对载波进行绝对移相, 使输出的己调载波相位满足相对移相的相位关系。 设绝对码为{an},相对码为{bn},则二相差分编码的逻辑关系为: b n 1 n b a n 调相电路可由模拟相乘器实现,也可由数字电路实现。调相电路是由数字选 择器(74LS153)完成的。当 2 脚和 14 脚同时为高电平时,7 脚输出与 3 脚输入的 0 相载波相同;当 2 脚和 14 脚同时为低电平时,7 脚输出与 6 脚输入的π相载波 相同。这样就完成了差分信码对载波的相位调制。图四示出了一个数字序列的相 对移相的过程。 图三 绝对相移波形示意图 3
图四 绝对码实现相对移相的过程 1 n n b 对应于差分编码,在解调中有一差分译码。差分译码的逻辑为: bC 本实验由 IC9、IC10 完成。将(1)式代人(2)式,得 aC aC    (2) b b  1 n  1 n n n n n n 这样,经差分译码后就恢复了原始的发码序列。 二、 单元电路设计 2.1 fc 信号发生器 产生正弦波,提供 fc 信号。LC 振荡电路主要有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的 LC 回路,通过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换产程自由振荡。要维持振荡还要有具 有正反馈的放大电路。由于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稳定,所以载波发生器使用 LC 晶振电路。图是一种正弦波串联晶体振荡电路,属于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该电路 LC 回路的三个端点分别与三个电极相连,且 X ce 和 Xbe 为容抗,Xcb 为 4
感抗。R1、R2、R3 为偏置电阻。C9、C10R 容量足够大。在满足该电路的振荡条 件下,设置本晶体振荡器谐振于 10MHz 的数值。 图五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2.2 波形变换 非门电路在高低电平转换之间,即完成了正弦波到方波的波形转换。 5
2.3 变频电路 在此电路中,输入脉冲由第一个D触发器的2输入,由时钟CLK上升沿打入D触发器 1,D 触发器1输出信号5,5信号在下一个时钟的上升沿被打入下一级D触发器2, D触发器2输出信号5,再将D 触发器1输出信号5信号、D 触发器2输出信号5信号 异或,即可得到脉冲宽度为一个时钟周期的倍频信号。采用这种方法实现的电路 输出信号的脉冲宽度可由输入时钟周期的大小随意调节 ,唯一的要求是时钟的 频率要大于两倍的输入信号的频率。此次设计中设为2倍频,即为2×10即20MHZ。 2.4 放大反向电路 两个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组成了正弦波的反相器,放大器 Q3 的发射极和集电 极输出两个频率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coswct、 -coswct 传送到选相开关。完成 DPSK 的调制。 6
2.5 基带信号电路 基带信号为信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 号,其特点是频率较低,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CP 为 时钟频率,AK 输入信号与 5 管脚的输出信号 BK-1 相异或得到 BK。 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