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河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 年河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 材料一 这天,老王正巧经过 F 省老年医院,心想最近血压波动比较大,不如到医院问问医生需不需要调整用药。 进入医院,他询问导诊员:“我今天没带医保卡,能不能用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以下简称医保码)看病?” “当然可以!”在导诊员的指引下,老王通过手机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对着机器扫医保码,完成了挂号、诊 间结算、取药取报告、预约复诊等就医环节,全程不到半小时。他高兴地说,“太方便了,不用再到窗口排队 缴费,省时省事多了。” 随着医保码落地,F 省从“卡时代”跨入“码时代”,“码”不仅运用于院内的就医流程,还可用于院外 买药。据省医疗保障局统计,医生花费数秒扫码的时间,就可为患者平均节省在医院就医等待的时间约 43 分钟。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 630 万余名参保人员开通了医保码,推广使用量在全国位居前列,有 236 家医院、近 7500 家药店实现了医保码结算。 蔡先生首次体验到了“云医疗”的便捷。这天,他通过省级机关医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向省级机关医院 心内科张主任发起了复诊高血压病的申请。通过视频问诊,张主任在线为蔡先生开出了一张电子处方,经过药 师在线审方,就完成医保在线结算了。接下来,蔡先生在家就能收到由医院寄来的药品。“根据患者之前的检 查结果和线下就诊记录,我可以延续之前的处方,直接在线为他开电子处方,指导他用药剂量和服用周期。这 样他就不用为了开个药,特意跑趟医院了。”张主任说。这家医院是全国首家使用医保码实现医保在线结算的 互联网医院。截至去年底,F 省已有多家医院开通线上医保结算权限。市民开通了医保码,只要近 3 个月在互 联网医院所属的实体医院有就诊记录,就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复诊、慢病续方、医保自动结算等。实行 医保码扫码结算,不仅优化了结算流程,解决人们线上看病买药不能报销的痛点,还有效降低了线下就诊感染 风险,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体验。 “我丈夫帮我绑定了他的医保卡,说是能用他卡里的钱,怎么用呢?”64 岁的黄阿姨正在某连锁药店询问 店员。黄阿姨是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在店员的指点下,她凭借微信上的医保码,用丈夫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 买了药。省医保中心信息科项科长介绍,2020 年 7 月以来,F 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家庭 成员在省内不同地方的,也支持加入共济账户。加入家庭共济账户后,参保人员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共济账 户里的个人账户资金。 60 岁的林阿姨到广州帮儿子照顾孩子已有 10 年,这些年因大小疾病在广州的医院做过多次手术。她说, 住院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垫付压力大,而且可选择的省外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多,每年她都要奔波一千多公里 往返广州与 F 省,还要准备各种证明材料,才能报销医保,十分麻烦。随着医保码落地,流动人口或随迁人员 再也不用垫付医疗费,也不用大老远奔波报销医保了。一方面,参保人可以通过医保码在全国办理有关医保业 务;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务通 App,F 省居民可在线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参保关系转移、参保缴 费证明打印等多项医保经办业务,同时可以自助查询个人账户、个人待遇、消费明细、报销结果等个人数据。
材料二 “去趟镇上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进不来呀!”说起自己的老家大娄山脉的双河村,小冯满是感 慨。双河村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都住在半山腰上,道路不畅,外面的建材也很难运进来,村民只好就地取 材,筑起了木房子。“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都有。”小冯说。遇到刮风下雨,就神经紧绷,生怕 房子漏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一家守着不足 3 亩的陡坡地过活,靠天吃饭。成家后,虽然小冯也曾拖家带 口地出去闯过,却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后来,小冯有了第二个孩子,加之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夫妻俩 只能辞职回家,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 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时,小冯还有点不敢相信:“一家子 5 口人还能搬出大山,做梦都没想到。”2018 年 7 月,小冯全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小冯一家成了新市民。房子面积 100 平方米,宽敞的卧 室、独立的厨房、干净的卫生间……“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但没住几天,小冯却有点不自在:“地面 都铺了亮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从村里人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 垃圾得倒进楼下的垃圾桶,要开始交物业费了……让小冯尤其困惑的就是物业费:“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为啥 每月还得交钱?”听过社区干部们耐心细致的解释后,他慢慢习惯了社区生活。小冯有点不好意思,“啥事儿 都有个过程嘛,懂了就习惯了。” 进了城,刚安顿好,小冯就开始找工作。一天,转累了的他想找个地方垫垫肚子,周边就几家餐馆,还坐 满了人。正要离开时,他突然有了个想法:“谁都得吃饭,周边餐馆又不多,这是个机会。”但转头,小冯又 犯难了:干惯了体力活儿,炒菜的技术不够怎么办?妻子也发愁:店面租金是笔不小的数目,一时半会儿也难 凑出来。2018 年底,随着最后一批搬迁户入住,社区开始开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技能培训。一看到有厨师培训班, 早有想法的小冯跟妻子立马报了名。两个多月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冯用凑齐的 5 万元租下了一间门面,期 盼许久的小餐馆就这样“上线”了。小馆子环境干净,口味地道,加上两口子手脚勤快又热情,赢得了不少回 头客。看到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冯终于能缓口气:“现在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早就脱贫啦。” 搬出大山,工作也有了着落,还能照顾家里人,小冯觉得很满足,但另一件心事也随之而来。“以前村里 没学校,孩子们只能到镇上念书。一大早就得摸着黑出门,沿着山路走两个多小时。”时间长了,大人都受不 了,更何况是孩子。后来外出打工,孩子就跟了一路。“因为经常换工作,孩子几乎没有在固定的地方上完一 年学。”一说到这儿,小冯满是愧疚。 搬到县城后,小冯家距学校只有十几分钟路程,上学不愁了。原以为在家门口上学是件高兴事儿,但出乎 意料的是,开学第一周,小冯明显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太高。几番询问,他才弄清楚:“之前我们外出打工,孩子 常年跟着在外地念书。现在回到家乡的学校上学,反而有些不习惯。”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专门来家里 了解情况,跟小冯和孩子认真谈了一次心,临走时,提醒小冯夫妻也要多帮助孩子融入新生活。“还是观念有 问题,过去老觉得教育孩子就靠学校,不靠家长。”小冯说,“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更上心才行。”如今, 孩子慢慢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成绩也稳定了不少。这一切,小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从搬出大山到在县城安家扎根,实现了脱贫摘帽,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小冯觉得, 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材料三 走进李石村村民李姐的超市,她指着里面几个书柜说:“这就是微光书苑。现在有 10 多平方米、4000 册 书,既是阅读室,也是给孩们上课的地方。” 2005 年,李姐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很多村民经常来买东西。“在超市支个麻将桌吧,俺们打牌,你挣钱。” 面对村民的提议,李姐却有自己的想法。在她家,祖父好写字,父亲乐读书,李姐在忙碌之余也坚持读书、写 诗。她自己爱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李姐想到曾在 书中看到的句子,‘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2008 年春天,李姐自掏腰包买来 300 本旧书,又拿出自己收藏的 200 本书,把它们摆在了店里,在超市里辟出一片阅读空间,写上“微光书苑” 4 个大字,贴在书边的墙上。“为什么起名微光?就是一个农村小超市的货架上,摆了几本书,本身就非常非常 微小。”李姐说,“微光虽微,但可以不断点燃火种。” 虽然不要证件、不办手续、不收钱,零门槛借阅。但实际上,书苑刚办起来时,前来借阅的人寥寥无几, 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注意到货架上还有书。一开始,只要有孩子来借书,还书的时候,她会问一些问题:主人公 是谁?对什么情节印象深刻?回答出来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橡皮,写了读后感的还能得到笔记本……来的孩 子越来越多,村里大人也开始问了:“小孩看书有奖品,我们看书有没有?”“有呀!”李姐说,她准备了小 毛巾、牙刷,虽然不贵,但鼓励阅读很有效。李姐说,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 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借阅的人多起来,书渐渐不够用了。“自己的藏书,亲戚朋友家的书,能找的全都找来了”。看着逐渐借 空的书架,李姐又喜又忧,“上哪儿找更多的书呢?”任何能想到的法子,她都试了个遍。家人的支持也给了 她很大鼓励。母亲编麦秸秆草帽攒下的 2000 元,给她拿去买书;大姐给父亲买衣服的钱,父亲揣在兜里,直奔 书店;二姐每次来走亲戚,手里提的不是水果,而是两摞书…… 2012 年,李姐自费创办微光书苑、在乡间推广阅读的事迹,逐渐开始受到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 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联系,上海一家公益组织一次就捐赠了 3 吨书。书,总算是慢慢供上了。随着微光书苑 名气增大,不断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李姐开始发展合作伙伴,由微光书苑免费配书,进一步扩大乡村阅读的推 广范围。最多的时候,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模式有 27 个合作伙伴,书苑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 还组建起百余人的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受众 30 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微光”汇聚起来:69 岁 的村医老程,将自己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全部拿出来共享;退休教师老全多年来坚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大学 生小茹从小学开始,就帮忙组织微光书苑阅读分享活动…… 2015 年,李姐去北京参加一个“微光读书”论坛,论坛上一位大学教授的话让她印象深刻:“一座图书馆 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更重要。”“要让微光书苑不仅能读书,还能‘读’电影、‘读’首乐,看
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知识。”李姐深受启发,“微光书苑也要有自己的学校。”如今,小小演讲家、旧物改 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当被问起将来时,李姐说:“也许乡村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 光,照到更多乡亲。”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房屋。截至 2020 年底,Z 市有激活意愿、尚待开发 利用的闲置农房近 50 万平方米。2017 年以来,Z 市不少地方着力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产业的有效途 径和措施。2018 年 8 月,Z 市出台有关办法,明确规定农村范围内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产权合法清晰的、处 于闲置状态且能够安全使用的房屋及其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农户闲置住宅房、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原卫生院、学 校、站所等闲置房屋),实施加固、修缮后方可进行旅游、休闲等三产开发利用。 为此,Z 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 位于东湖镇新泉村的新泉中学,多年前已不再办学,老教学楼被列入闲置农房,有人提议拆掉建住宅,但 村两委最终统一意见:拆掉“太可惜”,还是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东湖镇产茶历史悠久,周边茶 农集中,老房子联手茶产业,能发挥盘活利用的效益。确定发展方向为主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后,村里通过 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老楼使用权。 主楼木楼板开始腐烂,副楼已几乎成了危房——这是泉江茶业有限公司郑董事长与老教学楼初次相遇时的 情景。“到这荒村陋屋来干什么?”有人不解。但透过蛛网积尘,郑董事长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竞拍租下来,改 造成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感受越红功夫茶的历史文化积淀。2017 年 11 月,越红博物馆正式开放, 曾经凋敝的老屋重焕生机。博物馆入口的接待台,是用老房子的木楼梯板搭就;二楼的品茶室,稍加打量就能 认出原先教室的格局模样;楼梯拐角墙上,完整保存着当年捐资兴学的石刻铭文。同时,作为青少年茶文化教 育基地,博物馆还常举办特色研学活动。“去年接待游客 3 万多人次。”郑董事长说。经镇村牵线搭桥,博物 馆与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与 200 多户茶农结对,帮助他们实施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每 斤 40 至 60 元的收购价,比以前高出一截。”茶农老周说。从闲置教学楼到茶文化综合体的蝶变,折射出闲置 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效。 一座占地 500 多平方米、长期闲置的私塾老建筑,曾是唐仁村唐书记的一块心病。多年无人问津,只好用 于村民堆货,成了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一处“死角”。改变发生在 2019 年 7 月,乡贤老孙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 易平台中标,将这座老建筑改造成融生产销售、非遗传承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越庄酒坊。“父亲做了一辈子酒, 能在这里把传统古法酿造的流程展示出来,特别有意义。”老孙说。白墙黛瓦、青砖铺地、木格花窗,一年过 去,越庄酒坊修旧如旧,开门迎客,成为乡村风貌的一抹亮色。“过去做仓库堆货,年租金不过 4000 多元,如 今涨到 6 万多元,仅越庄酒坊一个项目,就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唐书记感慨,这座老建筑之所以能成 功激活,关键是跟镇里的酿酒特色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挂上了钩,“盘活利用要找对路子,因地制宜,才
能真正激发活力、持续产生效益。”古径幽幽,卵石铺面,唐仁村里的唐仁老街历史悠久,沿街百余间传统民 宅,不少处于闲置状态。这段时间,唐书记和村干部正忙着与外地客商对接,将闲置农房激活同古村落的新规 划有机结合起来,“期待盘活出更多像越庄酒坊这样有特色的‘点’,串联带动起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 展的‘面’。” 岭北镇孚家村老虞同儿子住在外地,老宅空置多年。去年上半年,一位村干部建议他把闲置房存进“银行”。 闲置农房存“银行”?初听这样的新鲜事,老虞很好奇。这个特殊的“银行”就是镇里的闲置农房储备平台, 农户和村集体可供利用的闲置农房,都可登记申报。“正式‘激活’前,房子归自己管,等激活利用了再按租 赁合同得收益。”村干部介绍。老虞和儿子商量后,将老宅存进“银行”。没多久,一位外县企业家通过平台 相中了老虞等 5 户村民的闲置房,准备承租修缮,用于民宿经营。8 月,老虞与承租人签订了租赁合同,拿到 了头一年的租金。这是岭北镇率先试点运行闲置农房储备平台的一个例子,通过平台,镇里对可利用的闲置农 房预收预储,分门别类进行招商推介。前不久,北周村废旧织布厂通过平台统一对外推介,由社会资本、乡贤 和村集体共同入股出资,将老厂房改造成土特产展销中心。中心运行以来,农产品销售额已达 100 多万元。“通 过储备平台的形式运作,资源更集中,吸引投资主体更有效率。”岭北镇吴镇长说。 问题一 请根据“给定资料 1”,梳理概括 F 省医保跨入“码时代”后,给不同群众带来的新便利。(15 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概括性,不超过 300 字。 问题二 小冯向社区反映了他的“物业费困惑”。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2”,为社区提出处理问题的工作建议。(15 分) 要求:考虑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不超过 250 字。 问题三 请结合“给定资料 2”,分析理解“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句话。(20 分) 要求:准确、全面,深入,有逻辑性,不超过 300 字。 问题四 结合“给定资料 3”,以“用光点亮光,让心温暖心”为题,写一篇评论。(25 分)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不超过 500 字。 问题五 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请结合“给定资料 4”模拟起草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5 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不超过 500 字。
参考答案 问题一 参考答案 一、方便线下就医人群。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扫码实现院内就医及院外买药,可完成挂号等就医环节, 节省等待时间,实现医保码结算。 二、方便线上复诊人员。利用近期互联网医院就诊记录,实现在线复诊、慢病续方、医保自动结算,优化 结算流程,实现在线看病买药报销,降低线下就诊感染风险。 三、方便加入家庭共济账户人群。参保人可加入家庭共济账户,与家人分享账户资金,用家庭成员医保账 户购药,也支持省内异地人员加入。 四、方便身处外地的本省居民。可通过医保码在全国办理医保业务,无须垫付医疗费和奔波报销;借助 APP, 在线办理多项医保经办业务,自助查询各项个人数据。 问题二 参考答案 1.加强宣传,答疑解惑。组织业主大会,解读物业合同相关条款,说明物业服务内容;进行现场答疑,一 对一解答搬迁户疑问。 2.保证信息透明。及时公开物业费用使用明细,定期公示社区服务项目、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 3.提高服务品质。引导物业公司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如保洁、维修、安保等 服务质量。 4.针对性提供服务。针对困难家庭,适当降低物业收费标准;依据当地政策,帮助困难家庭申请物业费补 助。 5.开展定期调查。通过走访、问卷等形式统计搬迁户意见,并根据其意见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问题三 参考答案 这句话指搬迁户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阻碍,但生活在逐渐改善,未来充满希望。 “磕磕绊绊”指:1.易地搬迁后,从村里人变成新市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改变,难以适应社区生活;2. 创业过程中,技能不足、缺少资金;3.随迁子女回乡上学不习惯,情绪低落。 “越过越有奔头”指:1.居住条件改善,安全性、舒适度提高。社区干部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帮助习惯 社区生活;2.社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帮忙租赁店面,个人用心经营,生意红火,收入提升,实现脱贫;3.学 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融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成绩稳定。 可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问题四 参考答案 用光点亮光,让心温暖心 李石村村民李姐爱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为了推广乡间阅读,李姐自费创办“微光书苑”。微光虽微, 但可以不断点燃火种,驱赶心灵的荒芜。 积极鼓励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微光书苑不要证件、不办手续、不收钱,可零门槛借阅,并通过赠与奖品 等方式激励村民阅读,实现大人、小孩相互带动。 丰富图书数量,保障图书供给。为了筹集书籍,李姐想方设法,补充书籍,并获得了家人支持,以及机构、 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赠。 发展合作伙伴,扩大推广范围。微光书苑通过免费配书,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还组建起百 余人的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队。 拓展书苑内涵,打造第二课堂。如今,微光书苑不仅能读书,还组织了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 验、民俗传承等活动,通过这些固定项目,让孩子们看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知识。 我们期待,更多人参与到推广乡村阅读的行动中来,让“微光”照亮更多人、温暖更多人。 问题五 参考答案 关于 Z 市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调研报告提纲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出现闲置房屋。截至 2020 年底,Z 市有闲置农房近 50 万平方米。 2018 年,Z 市明确规定闲置农房加固、修缮后可进行三产开发利用。此举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二、做法:1.联手传统产业,打造文化综合体。茶业公司竞拍新泉村老教学楼使用权,改造成专题博物馆, 展示茶历史文化;举办研学活动,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与村里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实施绿色无公害 茶叶种植管理。2.开发特色项目,改善村容村貌。乡贤老孙中标改造唐仁村私塾老建筑,修旧如旧,建成融生 产销售、非遗传承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酒坊,展示古法酿造流程;村干部对接外地客商,将闲置农房激活同村 落新规划有机结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3.打造储备平台预收预储闲置农房,分门别类进行招 商推介。岭北镇试点运行储备平台,鼓励农户和村集体登记申报闲置农房;孚家村吸引企业家承租修缮民房、 开发民宿;北周村吸引社会资本、乡贤和村集体共同入股出资,将老厂房改造成土特产展销中心。平台能集中 资源,高效吸引投资主体。 三、建议:盘活利用闲置农房要找准方向,因地制宜。 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