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安徽安庆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安徽安庆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50 分)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 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 A.目镜 B.物镜 C.装片 D.反光镜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1)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 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 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 物镜上. 【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 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 动”,表明污物不在物镜和装片,则污物位于目镜. 故选:A ) 2.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 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但并不是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 适应能力,生物就会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答】解:A、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在不断改变,虽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但 是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生物适应环境,不是永 远适应环境,A 错误; B、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 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保持体温,减 少热量的散失,与北极寒冷的环 境相适应,生物度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B 正确;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 而被淘汰.如鱼生活在池塘里,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当严重干旱,池塘的水消失了,鱼就不 能适应环境了,C 正确; D、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环境的就生存下来,不适应的就 被淘汰,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 正确. 故选:A. 3.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 紧贴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才有的结构 B.a 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 中的“能量转换器”不包括线粒体 D.细胞进行分裂时,C 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分析】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的 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试图回答. 【解答】解:A、A 紧贴细胞壁,是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A 错误; B、a 表示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作用,B 错误; C、B 是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植物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 错误; D、C 是细胞核,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细胞核一分为 二,D 正确. 故选:D. ) 4.下列对草履虫、眼虫和酵母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都有细胞壁 B.都能独立完成生殖 C.它们都是原核生物 D.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分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 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解答】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结构中没有细胞壁,A 错误; B、草履虫、眼虫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都具有生殖和发育的特性,B 正确; C、草履虫、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 错误; D、草履虫、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生活方式都是异养,D 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B.二氧化碳+氧气 有机物+水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氧气+水+能量 D.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 且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据此 解答.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 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故选:A. ) 6.下列措施中,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带土移栽 B.合理密植 C.松土排涝 D.地膜覆盖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 组成部分.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解答】解:A、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A 不符合题意; B、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提高单位面 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B 符合题意 C、松土排涝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根的呼吸.C 不符合题意; D、进行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地的水分,与光合作用原理无关,D 符合题意.
故选:B. ) 7.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脑容量增加 B.会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能直立行走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 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 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 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 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 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故选:D 8.进入青春期的男生,开始长胡须、喉结突出,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激素是( A.磁性激素 B.雄性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考点】性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 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解答】解: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得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 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 故选:B ) 9.如图表示人体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动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B.肺静脉中血液含氧丰富 C.肺动脉中血液血糖较高 D.肺静脉中血液血糖较低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 的.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 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 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同时肺部的 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减 少. 【解答】解:A、肺动脉中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而不是丰富,错误; B、肺静脉中血液(动脉血)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较少,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时,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基本不变,因此肺动脉中血液血糖正常 而不是较高,错误; D、血液流经肺部时,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基本不变,因此肺静脉中血液血糖正常 而不是较低,错误. 故选:B 10.手指被蹭破,少量出血后能很快自行凝固止血,血液中能促进血液凝固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
项目 形状 红细胞 面凹的圆饼状 有无细胞核 无(成熟的红细胞) 较大 大小、数量 男性(5.0×1012/L),女性 (4.2×1012/L)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血细胞类型 白细胞 球形 有 最大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 无 最小 (4.0﹣10.0)×109 个/L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 100~300×109 个/L 止血和加速凝 护 血 【解答】解:A、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物质和血细胞; B、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C、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D、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所以,血液中能促进血液凝固的是血小板. 故选:D. 11.用静脉滴注药物的方法治疗病人时,药物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病人心脏(如图所示)的 ( ) A.④左心室 B.①右心房 C.②右心室 D.③左心房 【考点】心脏的结构. 【分析】心脏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①右心房;③左心房;②右心室;④左心室. 【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患处,可见药物在 注射后会最先出现在心脏的①右心房. 故选:B X Y Z 血浆 √ √ √ ) 12.如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x”表示不含 有),请判断 X、Y、Z 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物质 原尿 × √ √ 尿液 × ×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考点】尿液的形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 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物质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尿素 尿酸 尿液 原尿 血浆 (克/100 毫 升) (克/100 毫 升) (克/100 毫 升) 0.0 1.6 0.0 2.0 0.05 0.1 0.75 0.0 0.03 0.003 0.1 0.75 7.0 0.03 0.003 【解答】解:血浆中含有,而原尿、尿液中不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因此 X 是大分子蛋白质; 血浆、原尿中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是葡萄糖,因此 Y 是葡萄糖;血浆、原尿、尿液中都 含有的是尿素、水和无机盐,因此 Z 是尿素.所以,X、Y、Z 分别代表的物质是大分子蛋白 质、葡萄糖、尿素. 故选:C 13.下列叙述中,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特点不相符的是( A.有气囊提高与气体交换效率 B.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强 C.体表 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体温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 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 )
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 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解:A、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B、食量较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与飞行生活的特点相符.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 D、鸟类体温随环境不同而不发生变化,属于恒温动物,D 错误. 故选:D ) 14.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骨、肌肉和关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C.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D.运动 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考点】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分析】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 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 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 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 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 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 错误; B、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B 正确; C、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 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 正确.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D 正确. 故选:A ) 15.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 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 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解答】解: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 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C 16.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 A.细胞质 B.细胞结构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膜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 比较内容 个体大小 细胞结构 营养方式 繁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 真菌 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 胞的类型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 DNA 集中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异养 分裂生殖 质、细胞核 异养 孢子生殖
【解答】解:大肠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 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 胞核. 故选:C ) 17.下列有关“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酿制葡萄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酸奶和葡萄酒都需要先通气 B.制作酸奶和酿制葡萄酒的菌种都属于真菌 C.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密封 D.制作酸奶和酿制葡萄酒的菌种分别是乳酸菌、酵母菌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 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解答】解:A、制酸奶时的乳酸菌和葡萄酒用到的酵母菌都是厌氧菌,不需要通气,A 错 误. B、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细菌,酿制葡萄酒的酵母菌属于真菌,B 错误. 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乳酸菌和酵母 菌都属于厌氧菌,都需要密 封,C 错误. D、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酿制葡萄酒要用到酵母菌,D 正确. 故选:D ) 18.下列能正确表示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顺序的是( A.卵→蛹→成虫 B.卵→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 D.卵→蛹→幼虫→成虫 【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 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答】解:蜜蜂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能 正确表示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顺序的是卵→幼虫→蛹→成虫. 故选:C ) 19.下列关于动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体型小→体型大 B.低等→高等 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水生→陆生 【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 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 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 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 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 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体型小→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 趋势,A 不正确; BCD、低等→高等、结构简单→结构复杂、水生→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BCD 正确. 故选:A. 20.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
B.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其体细胞少 C.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D.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考点】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 DNA 和蛋白质.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 DNA 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 DNA 上的一个片段.在 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 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 中染色体数的一半,而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这是因 为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由受精卵 发育成的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括一个 DNA 分子,一条 DNA 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即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故 A 正确; B、同种生物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的少一半,故 B 正确; C、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如水稻的体细胞内有 12 对染色体,猪的 体细胞内有 20 对染色体.故 C 错误; D、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C. ) 21.下列哪组生物,都是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 A.克隆羊、试管婴儿 B.克隆牛、播种的小麦 C.压条的茉莉、试管婴儿 D.嫁接的桃树、扦插的葡萄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由 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 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 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 【解答】解:A、克隆羊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经过两性细胞的 结合属于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B、克隆牛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小麦种子经过了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有 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C、压条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D、嫁接和扦插都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符合题意. 故选:D ) 22.有人预测,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可能会加剧,下列有关性别决 定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A.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B.人的性别是在胎儿发育后期才决定的 C.自然状况下,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D.人的性别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 23 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 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