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 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 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 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2.甲、乙两人进行 100m 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 10m 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 10m 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分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 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 10m 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 t 内跑 100m、 乙跑 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 若让甲将起点向后 远离原起点 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 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设甲用的时间为 t,则速度为 v1= , 乙的速度 v2= = , 第 2 次比赛时,s1′=100m+10m=110m,s2′=100m, 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 = t1′= 乙用的时间: = t, t2′= = = t,
因为 t< t,即 t1′<t2′,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 100m 所用时间和乙跑 90m 所用时间相同,然后 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 2 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不正确的是( ) A. 用天平称木块的质量 B.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 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 D. 用测电笔辨别零线与火线 【分析】(1)天平在使用时,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智能调节游码,不能调节平衡螺 母; (2)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保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3)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使用; (4)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解答】解:A、天平在使用时,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智能调节游码,不能调节平 衡螺母,故 A 错误; B、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保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 B 正确; C、此时相当于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故 C 正确; 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若接触的是火线,氖管发光,若是零线,氖 管不发光,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读数、电压表的使用和测电笔的使用,是一 道综合题目,但难度不大. ) 4.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 成的; (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 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 像的是②.故只有选项 C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对光 现象有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5.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 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控制变量法就 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研究方法,如图所示的各项实验中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 将两支试管放入一个烧杯中做熔化实验 B. 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C. 将两根电阻丝串联起来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D. 用一只手捏住物体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分析】控制变量法就是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 从 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答】解:A、将两支试管放入一个烧杯中做熔化实验,控制加热条件相同,属于控制变 量法,故 A 不符合题意; B、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是等效替代法, 故 B 符合题意; C、将两根电阻丝串联起来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流相同,属于控制变量法,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用一只手捏住物体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相同,属于控制变量法,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对每个选项依次分析,明确每个实例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 项. 6.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磁波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电器设备中,利用电磁 波工作的是( ) A. 微波炉 B.
电磁起重机 C. B 超 D. 电吹风 【分析】电磁波是由于电流的迅速变化产生的,所以据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所以据题目中的选项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A、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的剧烈震动加热物体的,所以 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故 A 正确; B、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故 B 错误; C、B 超是利用超声传递信息的,故 C 错误; D、电吹风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工作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知道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小希对学习的物理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尝试应用这些公式总结了一些规律,解释了 一些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应用推导公式判断出现错误的是( A. ) 机械效率 公式 判断 B. 电功率 公式 判断 C. 功 率 公式 判断 η= = =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 关 P=UI=U• = 在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Fv P= = 载重汽车在爬坡时要换用低速档 位
D. 压 强 公式 判断 =ρhg P= = =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 大 【 分析】根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功率、功率和压强的推导公式,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 定性分析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根据η= = = =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有 关,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故 A 正确; B、根据 P=UI=U• = 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在电压一定时 ,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即 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故 B 正确; C、根据 P= = 车在爬坡时要换用低速档位.故 C 正确‘ =Fv 可知,在功率一定时,速度越小,发动机的牵引力越大,所以载重汽 =ρhg 可知,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根据 P= = = 而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功率、功率和压强的推导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相 关的推导公式在物理学计算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应该熟练掌握. 8.一间 15m2 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分析】估测出卧室的高,然后计算出卧室内空气的体积,根据公式 m=ρV 求出空气的质量; 然后和选项中各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卧室的高约是 3m,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 V=15m2×3m×3m=45m3; ) 可得,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45m3=58.05kg; 根据 A、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 4g=0.004kg,远小 58.05kg,故 A 不符合题意;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 0.5kg,远小 58.05kg,故 B 不符合题意;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50kg,与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 C 符合题意; D、一辆轿车的质量在 1000kg 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和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物体质量的估测,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多 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 9.小满、小希扣小梦按各自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如图所 示.其中电路图与实验数据不对应的是( )
A.小满 B.小希 C.小梦 D.都不对应 【分析】由电路中可知,定值电阻 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滑片左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的变化和 R 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 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据此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电路中可知,定值电阻 R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当滑片左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由 U=IR 可知,R 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则 A.电压表并联在 R 两端的电压,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小满的电路 图与实验数据对应; B.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小希的电路图 与实验数据不对应; C.电压表并联在电源,当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小梦的电路图与实验 数据对应.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电 压表位于不同位置时其示数与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对应关系不同. 10.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 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 a 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机械能为零 B.a→b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 b 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 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 b 状态时速度最大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 变的程度有关. (4)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 【解答】解:A、据图可知,a 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 所以机械能不是零,故 A 错误; B、a→b 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小,即到达 b 点时,弹簧 恢复原状,所以弹性势能变为最小,故 B 错误; C、a→b 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即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到达 b 点动能最大, b→c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故 C 错误;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b 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即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 到达 b 点动能最大,b→c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所以该过程中,小希先 加速后减速,在 b 状态时速度最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1.)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形 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汽化 的缘故.(均选填 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液化形成的露珠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 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 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2.教师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希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再关上,门就不易被风 吹开,她这样做的道理是 增大摩擦 .为改善火车站地下通道的通风情况,小希设计了油 气管道,并将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设计成图中的形状,利用地面风实现自动抽气,其设计 原理是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