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Cisco 策略驱动型数据中心-ACI技术详解.pdf

第1页 / 共308页
第2页 / 共308页
第3页 / 共308页
第4页 / 共308页
第5页 / 共308页
第6页 / 共308页
第7页 / 共308页
第8页 / 共308页
资料共30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第1章 数据中心架构考虑因素
1.1 应用和存储
1.1.1 虚拟化数据中心
1.1.2 存储虚拟化
1.1.3 大数据
1.1.4 高性能计算
1.1.5 超低延迟
1.1.6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1.1.7 设计拓扑结构示例
1.2 基于POD的设计
1.2.1 共享基础架构和云计算的POD模型或数据模型
1.2.2 FlexPod设计
1.3 数据中心设计
1.3.1 列端式
1.3.2 采用主干-叶节点ACI基础架构的逻辑数据中心设计
1.4 小结
第2章 云架构的组建模块
2.1 云架构简介
2.2 云的网络需求和ACI解决方案
2.3 AmazonWeb Services模型
2.4 服务器自动化配置
2.4.1 PXE启动
2.4.2 使用Chef、Puppet、CFengine或类似工具部署操作系统
2.5 用于基础架构即服务的编排器
2.5.1 vCloud Director
2.5.2 OpenStack
2.5.3 UCS Director
2.5.4 Cisco Intelligent Automation for Cloud
2.5.5 协调不同的抽象模型
2.6 小结
第3章 策略数据中心
3.1 为什么需要基于策略的模型?
3.2 策略理论
3.3 思科APIC策略对象模型
3.3.1 终端组
3.3.2 思科APIC策略执行
3.3.3 应用网络配置模版
3.3.4 契约
3.4 理解思科APIC
3.4.1 思科ACI操作系统(思科ACI Fabric OS)
3.4.2 架构:思科APIC的组件和功能
3.4.3 策略管理器
3.4.4 拓扑结构管理器
3.4.5 观察器
3.4.6 引导控制器
3.4.7 设备控制器
3.4.8 VMM管理器
3.4.9 事件管理器
3.4.10 设备组件
3.4.11 架构:具有分片的数据管理
3.4.12 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
3.4.13 用户界面:命令行界面
3.4.14 用户界面:RESTfulAPI
3.4.15 系统访问:身份验证、授权和RBAC
3.5 小结
第4章 运营模型
4.1 现代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和工具介绍
4.1.1 网络管理选项
4.1.2 REST协议
4.1.3 XML、JSON和YAML
4.1.4 Python
4.1.5 Git和GitHub
4.2 使用思科APIC的操作
4.2.1 对象树
4.2.2 使用REST来设计网络
4.2.3 ACI SDK
4.3 更多信息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虚拟机管理程序的数据中心设计
5.1 虚拟化服务器网络
5.1.1 为什么服务器上有软件交换组件?
5.1.2 网络组件概述
5.1.3 虚拟机热迁移
5.2 分割选项
5.2.1 VLAN
5.2.2 VXLAN
5.3 Microsoft Hyper-V网络
5.4 Linux KVM和网络
5.4.1 Linux网桥
5.4.2 Open Virtual Switch(OVS)
5.5 VMware ESXi网络
5.5.1 VMware vSwitch和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5.5.2 VMware ESXi服务器流量需求
5.5.3 vCloud Director和vApp
5.6 思科Nexus 1000V
5.7 使用VN-TAG扩展端口
5.8 思科ACI对虚拟服务器连接性的建模
5.8.1 叠加网络标准化
5.8.2 VMM域
5.8.3 终端发现
5.8.4 策略解析即时性
5.8.5 思科ACI与Hyper-V的集成
5.8.6 思科ACI与KVM的集成
5.8.7 思科ACI与VMware ESX的集成
5.9 小结
第6章 OpenStack
6.1 什么是OpenStack?
6.1.1 Nova
6.1.2 Neutron
6.1.3 Swift
6.1.4 Cinder
6.1.5 Horizon
6.1.6 Heat
6.1.7 Ironic
6.2 企业中的OpenStack部署
6.3 思科ACI和OpenStack的优势
6.3.1 思科ACI策略模型
6.3.2 物理和虚拟集成
6.3.3 矩阵通道
6.3.4 服务链
6.3.5 遥测
6.4 OpenStack APIC驱动程序架构和操作
6.5 部署示例
6.5.1 Icehouse的安装
6.5.2 思科APIC驱动程序的配置
6.5.3 故障排除
6.6 OpenStack上的Group Based Policy项目
6.7 小结
第7章 ACI矩阵设计方法
7.1 ACI矩阵重要功能总结
7.1.1 ACI转发行为
7.1.2 使用终端组划分网段
7.1.3 管理模型
7.2 硬件和软件
7.3 物理拓扑结构
7.3.1 思科APIC设计考虑因素
7.3.2 主干设计考虑因素
7.3.3 叶节点设计考虑因素
7.4 多租户考虑因素
7.5 初始配置步骤
7.5.1 全自动配置
7.5.2 网络管理
7.5.3 基于策略的访问端口配置
7.5.4 接口策略组和PortChannel
7.5.5 虚拟机管理器(VMM)域
7.6 配置虚拟拓扑结构
7.6.1 网桥域
7.6.2 终端连接
7.6.3 外部连接
7.7 小结
第8章 在ACI中实现嵌入式服务
8.1 包含4到7层服务的ACI设计概述
8.1.1 优势
8.1.2 连接终端组与服务图
8.1.3 对虚拟化服务器的扩展
8.1.4 管理模型
8.1.5 服务图、功能和呈现
8.2 硬件和软件支持
8.3 思科ACI对服务嵌入的模拟
8.3.1 服务图定义
8.3.2 具体设备与逻辑设备
8.3.3 逻辑设备选择器(或上下文)
8.3.4 拆分网桥域
8.4 配置步骤
8.4.1 服务图的定义
8.4.2 具体设备和具体设备集群的定义
8.5 小结
第9章 高级遥测
9.1 原子计数器
9.1.1 原理
9.1.2 更多的解释和示例
9.1.3 原子计数器和APIC
9.2 延迟测量指标
9.3 ACI健康监测
9.3.1 统计数据
9.3.2 故障
9.3.3 事件、日志和诊断
9.3.4 健康评分
9.4 ACI的集中式ShowTech支持
9.5 小结
第10章 数据中心交换机架构
10.1 数据、控制和管理平面
10.1.1 数据、控制和管理平面隔离
10.1.2 控制、数据和管理平面的交互
10.1.3 使用CoPP保护控制平面
10.2 数据中心交换机架构
10.2.1 交叉开关交换矩阵架构
10.2.2 中央共享内存(SoC)
10.2.3 多级SoC
10.3 QoS基础知识
10.3.1 数据中心QoS需求
10.3.2 数据中心QoS功能
10.3.3 NexusQoS的实现:MQC模型
10.4 小结
总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