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1~12 题每小题 2 分,13~16 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 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够节约资源。下列
垃圾中不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A.易拉罐
B.旧书本
C.矿泉水瓶
D.果壳瓜皮
解析: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能够节约资源;如:易
拉罐、旧书本、矿泉水瓶等都属于可回收物。
参考答案:解:A、易拉罐是废旧金属,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错误;
B、旧书本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瓶是塑料用品,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错误;
D、果壳瓜皮不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拨: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2 分)空气成分中,常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解答。
参考答案:解: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常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起防腐作用;
故选:B。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正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 分)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注意安全。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振荡试管
C.
滴加液体药品
D.
稀释浓硫酸
解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试管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
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
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
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
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 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医学专家建议大家早餐以鸡蛋、瘦肉、牛奶等食物
为主,提高身体抵抗力。这三种食物提供的基本营养素主要是(
)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解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
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鸡蛋、瘦肉、牛奶等中均富含蛋白质,这三种食物提供的基本营养素主
要是蛋白质。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
键。
5.(2 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如
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2:1
解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参考答案: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汞
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gO
2Hg+O2↑。
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故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汞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是 2:1,质量比不是 2:1,故错误。
故选:B。
点拨: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
的意义分析解答。
6.(2 分)“84 消毒液”是宾馆、医院、学校等一些公共场所常备的消毒剂,适用于环境和
物体表面消毒,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次氯酸钠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解析:根据的物质的成分和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解:次氯酸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
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 分)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
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使用了高效能的液氢和液氧作
为推进剂。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是无色的液体
B.氧气液化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C.氧气是一种高能燃料
D.氢气燃烧产物不会产生污染
解析: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性质、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参考答案:解:A、液氧是淡蓝色的液体,故 A 说法不正确;
B、氧气液化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 B 说法不正确;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 C 说法不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会产生污染,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氧气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判断。
8.(2 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B
C
D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用于制作导线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A.A
B.B
C.C
D.D
解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乙醇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
确。
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
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
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 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
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
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失去了氧,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
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
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
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 分)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
B.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
C.霉变食物蒸煮后食用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解析:A.根据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来分析;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来分析;
C.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参考答案:解:A.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被动吸烟也会危
害人体健康,所以公共场所要禁止吸烟,选项说法错误;
B.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物质,不能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选项说法错误;
C.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有毒,所以霉变食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选项说法错误;
D.面粉加工厂的车间内弥漫着可燃性的面粉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
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 分)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花生油
D.泥土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就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B、酒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正确;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D、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形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进行,要求同学们熟
知常见物质的水溶性,以便灵活应用。
12.(2 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
)
A.
C.
B.
D.
解析: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
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参考答案:解: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故选项正确。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D、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 分)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如下表所示:
物质
食醋
酱油
食盐水
牙膏
肥皂
pH
2~3
4~5
7
8~9
9~10
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酱油
C.肥皂水
D.食盐水
解析:根据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胀痛痒。涂抹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
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食醋的 pH<7,显酸性,不合题意;
B.酱油的 pH<7,显酸性,不合题意;
C.肥皂水的 pH>7,显碱性,符合题意;
D.食盐水的 pH=7,呈中性,不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3 分)如图所示,在小烧杯 A 中盛有滴入酚酞溶液的蒸馏水,然后向小烧杯 B 中倒入
浓氨水,立即用大烧杯罩住烧杯 A 和 B,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 A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浓氨水易挥发
B.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烧杯 A 中溶液变红,说明显碱性
D.烧杯 B 中溶液的 pH 逐渐变大
解析:A、根据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 A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D、根据浓氨水易挥发,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解:A、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 A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
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 A 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
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烧杯 A 中
溶液变红,说明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氨水易挥发,碱性变弱,烧杯 B 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3 分)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