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9 小题每题 2 分,10-11 小,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分)他在位期间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鸦片战
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他”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时在位的清朝皇帝,知道鸦片战争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
振兴王朝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 1842 年以中国战败结束,签订丧权辱
国的《南京条约》,当时的清王朝皇帝是道光帝,其在位时间是 1820 年﹣1850 年。
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时在位的清朝皇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
掌握基础知识。
2.(2 分)1875 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
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
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一次近代化运动。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终目的”“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
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据此分析可知,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
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挽救国家危亡,使中国富强。
故选:D。
点拨: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3.(2 分)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
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 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
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 李鸿章
C.孙中山 黄兴
B.康有为 梁启超
D.陈独秀 李大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信奉马克思主义”“1921 年,
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信奉马克思主义”“1921 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
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些人”的主要代表
应该是陈独秀、李大钊等,选项 D 符合题意。而选项 A 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自
强”“求富”,排除;选项 B 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排除;选项 C 是辛
亥革命的代表人物,主张是“三民主义”,排除。
故选:D。
点拨: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
以及意义。
4.(2 分)如图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题干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
产合作社”反映的是 1953 年﹣1956 年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公私合营”反映
的是 1953 年﹣1956 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由此可见,它们共同佐
证的是 1953 年﹣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实行。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
容、形式以及意义。
5.(2 分)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
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
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
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
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
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
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
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
发动起来。由此可见,题干材料所述现象应该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
相关知识。
6.(2 分)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
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
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1689 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材料体现的主
题是(
)
A.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起因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世界意义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扩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正确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以及
影响。
参考答案:根据题干材料“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
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可知,这是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英国革命的开始;根据题干材料“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
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可知,这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英国革命的结束,以议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最终战胜王
权;根据题干材料“1689 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
权力”可知,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王只是国家
权力的象征。由此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
故选:B。
点拨: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经过
和历史影响。
7.(2 分)幕府统治结束前的 3 个世纪中,日本人口停滞在 2600 万人左右。经过明治维新
的半个世纪,增加到 5000 万人以上。工厂林立,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身份等级和
职业限制被打破,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里普及了电车,近郊电车也相继开通。1912
年电话网遍布大小城市,30 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话。材料主要表述了明治维新的
(
)
A.背景
B.经过
C.特征
D.结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重要的结果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经
过明治维新的半个世纪,……1912 年电话网遍布大小城市,30 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
话”。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经过明治维新的半个世纪,……1912 年电话网遍布
大小城市,30 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
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由此可见,题干材料所述现象应该出现在明治维新以后,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2 分)如图信息表明,英国(
)
英国 1854﹣1856 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
A.从事“三角贸易”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入“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英国 1854﹣1856 年间工业制
造品工业制造品占 85%”。
参考答案:据“英国 1854﹣1856 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
图”关键信息“英国 1854﹣1856 年间工业制造品工业制造品占 85%”可知,英国成为了
工业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主要是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由于其
路线呈三角形,被称为“三角贸易”,排除选项 A;“电气时代”是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
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才进入,在时间上与题干不对照,排除选项 C;1948 年,英国
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排除选项 D。
故选:B。
点拨: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9.(2 分)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玛尔在其所著的《世界史》中对相关史实的评述,
其中属于对“欧洲的联合”这一史实评述的应是(
)
A.冷战中的热冲突
C.拥挤不堪的世界
B.逐渐消失的国境线
D.思维机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之路。
参考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联合”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为
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之路,在国
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推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选项 B 符合题意。而 1950 年爆
发的朝鲜战争就属于冷战中的“热冲突”,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D 显然与题干设
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以及影响。
10.(3 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
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应是
(
)
A.苏联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冷战政策。题干关键信息“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
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
参考答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
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 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苏联社会性
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
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由此可见,题干材料的“旧制度”应是社会主
义制度,“新制度”应是资本主义制度,选项 C 符合题意。而选项 B、D 所说国家的老百
姓在冷战结束后都没有经历社会制度的变化,排除。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冷战
政策实施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1.(3 分)如图是为纪念某历史事件发行的邮票,该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C.“非洲年”的出现
B.万隆会议的召开
D.纳米比亚的独立
解析: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抓住题干邮票中的关键信息“1990 年”,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参考答案:根据题干邮票中的关键信息“1990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A 新航路
的开辟发生在 15﹣16 世纪;选项 B 万隆会议发生在 1955 年;选项 C“非洲年”的出现
发生在 1960 年,都在时间上与题干不对照,排除。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
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
信息。
二、非选择题(12 题 9 分,13 题 12 分,14 题 15 分,共 36 分)
12.(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义和团同清军一起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例是在直隶廊
坊一带对八国联军的阻击。
1900 年 6 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 2000 多人,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
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顽强阻击。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等地将之围困,发起攻击。
据一些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义和团都是“朴实农民”“其中很多是孩子”。他们手持大刀、
长矛、抬枪进攻,“没有一点害怕或犹豫”“面对着来复枪和机关枪秋风扫落叶似的射击,
还是勇猛冲锋”。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军给养完全断绝,“进京之路,水陆皆
穷”,被迫夺路回逃。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
心有余悸地承认:“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定
会全军覆灭。”
﹣﹣摘编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表述的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距今(2020)多少周年?
(2)据材料,指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使用的武器,并归纳其表现出的战斗精神。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方式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一则文字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题目设
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00 年”,今年是 2020 年,由此可知,义和团抗击
八国联军侵略距今是 2020﹣1900=120 周年。
(2)第一问,根据材料“他们手持大刀、长矛、抬枪进攻”可知,义和团抗击八国联
军侵略使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抬枪。第二问,根据材料“没有一点害怕或犹豫”“面
对着来复枪和机关枪秋风扫落叶似的射击,还是勇猛冲锋”“义和团在战斗中表现出的
大无畏气概令侵略者震撼,西摩尔事后心有余悸地承认……”可知,义和团表现出的战
斗精神是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大无畏等精神。
(3)根据材料“他们手持大刀、长矛、抬枪进攻……在中国军民的阻击下,西摩尔联
军给养完全断绝……‘如果义和团所用的武器是近代枪炮的话,那么我所率领的联军必
定会全军覆灭’”和问题(2)“指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使用的武器,并归纳其表
现出的战斗精神”,据此分析可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方式是进行武装斗争,反抗西
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故答案为:
(1)周年:120 周年。
(2)武器:大刀、长矛、抬枪。战斗精神: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大无畏等精神。
(3)方式:武装反抗(或革命斗争)。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3.(12 分)探究问题。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谎言、恐怖、暴行、战争当道。
材料一: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经营不善的犹太小工厂主。在这样一个家
庭中,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二战前,爱因斯坦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
粹于 1933 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从此常留美国普林斯顿。
材料二: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
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
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
整个德国曾经为保卫第三帝国而奋战。不少德国人直到最后一分钟仍然是希特勒的崇拜
者。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
毁。人们只好在地下室和废墟中栖身。
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 1939 年 9 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
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
根据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占领的规定,1945 年 6 月 5 日,苏美英法四国组建了盟国管制委
员会。美国、英国和苏联各自占领了一片区域。从美国和英国的占领区中又划分出法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