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H3C交换机5560 基础配置指导-整本手册.pdf

第1页 / 共198页
第2页 / 共198页
第3页 / 共198页
第4页 / 共198页
第5页 / 共198页
第6页 / 共198页
第7页 / 共198页
第8页 / 共198页
资料共19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00-前言
读者对象
本书约定
1. 命令行格式约定
2. 图形界面格式约定
3. 各类标志
4. 图标约定
5. 端口编号示例约定
产品配套资料
资料获取方式
技术支持
资料意见反馈
01-CLI配置
CLI
1.1 命令行接口简介
1.2 命令视图
1.2.1 命令视图简介
1.2.2 进入系统视图
1.2.3 返回上一级视图
1.2.4 返回用户视图
1.3 使用命令行在线帮助
1.4 命令的undo形式
1.5 命令行输入
1.5.1 编辑命令行
1.5.2 STRING和TEXT类型参数的输入
1.5.3 快速输入命令行
1.5.4 配置命令字符串的别名
1.5.5 配置命令行的快捷键
1.5.6 命令行输入回显功能
1.6 解读输入错误提示信息
1.7 重复执行历史记录命令
1.8 使用历史命令
1.9 便捷地查看显示信息
1.9.1 分屏显示
1. 控制分屏显示
2. 关闭分屏显示功能
1.9.2 查看带行号的显示信息
1.9.3 使用正则表达式过滤显示信息
1.9.4 将显示信息保存到指定文件
1.9.5 各种便捷查看方式的综合应用
1.10 保存当前配置
02-登录设备配置
1 登录设备方式介绍
2 缺省情况下如何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
3 配置通过CLI登录设备
3.1 配置通过CLI登录设备简介
3.1.1 用户线简介
1. 用户线概述
2. 用户与用户线的关系
3. 用户线的编号
3.1.2 认证方式简介
3.1.3 用户角色简介
3.2 配置通过Console口本地登录设备
3.2.1 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配置任务简介
3.2.2 配置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
1. 配置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无需认证(none)
2. 配置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采用密码认证(password)
3. 配置通过Console口登录设备时采用AAA认证(scheme)
4. 配置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公共属性
3.3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设备
3.3.1 配置设备作为Telnet服务器
1. 配置设备作为Telnet服务器的配置任务简介
2. 配置Telnet登录设备时无需认证(none)
3. 配置Telnet登录设备时采用密码认证(password)
4. 配置Telnet登录设备时采用AAA认证(scheme)
5. 配置Telnet登录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连接数
6. 配置Telnet服务器发送报文的DSCP优先级
7. 配置VTY用户线的公共属性
3.3.2 配置设备作为Telnet客户端登录其它设备
3.4 配置通过SSH登录设备
3.4.1 通过SSH登录设备简介
3.4.2 配置设备作为SSH服务器
3.4.3 配置设备作为SSH客户端登录其它设备
3.5 配置通过Modem登录设备
3.6 CLI登录显示和维护
4 配置通过SNMP登录设备
5 对登录用户的控制
5.1 配置对Telnet/SSH用户的控制
5.1.1 配置准备
5.1.2 配置对Telnet/SSH用户的控制
5.1.3 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5.2 配置对NMS的控制
5.2.1 配置准备
5.2.2 配置对NMS的控制
5.2.3 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5.3 配置命令行授权功能
5.3.1 配置步骤
5.3.2 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5.4 配置命令行计费功能
5.4.1 配置步骤
5.4.2 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03-RBAC配置
1 RBAC
1.1 RBAC简介
1.1.1 权限与角色的关联
1. 用户角色规则
2. 资源控制策略
3. 缺省用户角色
1.1.2 角色与用户的关联
1.2 RBAC配置任务简介
1.3 创建用户角色
1.4 为用户角色赋予权限
1.4.1 配置用户角色规则
1.4.2 配置资源控制策略
1.5 为用户授权角色
1.5.1 使能缺省用户角色授权功能
1.5.2 为远程AAA认证用户授权角色
1.5.3 为本地AAA认证用户授权角色
1.5.4 为非AAA认证用户授权角色
1.6 切换用户角色
1. 功能简介
2. 配置用户角色切换时的认证方式
3. 切换用户角色
1.7 RBAC显示和维护
1.8 RBAC典型配置举例
1.8.1 Telnet用户的本地用户角色授权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8.2 Telnet用户的RADIUS用户角色授权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8.3 Telnet用户的HWTACACS用户角色切换认证配置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思路
4. 配置步骤
5. 验证配置
1.8.4 Telnet 用户的RADIUS用户角色切换认证配置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思路
4. 配置步骤
5. 验证配置
1.9 常见配置错误举例
1.9.1 被授权的用户角色与本地用户实际拥有的权限不符
1. 故障现象
2. 故障分析
3. 处理过程
1.9.2 使用远程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登录设备失败
1. 故障现象
2. 故障分析
3. 处理过程
04-FTP和TFTP配置
1 FTP
1.1 FTP简介
1.2 配置FTP服务器
1.2.1 FT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1.2.2 配置FTP服务器的认证和授权
1.2.3 释放已建立的FTP连接
1.2.4 FTP服务器显示和维护
1.2.5 FTP服务器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1.3 配置FTP客户端
1.3.1 建立FTP连接
1.3.2 操作FTP服务器上的目录
1.3.3 操作FTP服务器上的文件
1.3.4 更改登录用户
1.3.5 FTP连接的维护与调试
1.3.6 断开FTP连接
1.3.7 显示帮助信息
1.3.8 FTP客户端显示和维护
1.3.9 FTP客户端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2 TFTP
2.1 TFTP简介
2.2 配置TFTP客户端
05-文件系统管理
1 文件系统管理
1.1 文件系统
1.1.1 文件系统简介
1.1.2 存储介质的命名
1.1.3 文件名参数输入规则
1.2 文件操作
1.2.1 显示文件信息
1.2.2 显示文件内容
1.2.3 重命名文件
1.2.4 拷贝文件
1.2.5 移动文件
1.2.6 压缩/解压缩文件
1.2.7 打包/解包文件
1.2.8 删除/恢复文件
1.2.9 彻底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
1.2.10 计算文件摘要
1.3 文件夹操作
1.3.1 显示文件夹信息
1.3.2 显示当前的工作路径
1.3.3 修改当前的工作路径
1.3.4 创建文件夹
1.3.5 删除文件夹
1.4 存储介质操作
1.4.1 恢复存储介质的空间
1.4.2 格式化存储介质
1.4.3 存储介质的挂载/卸载
1.4.4 U盘分区
1.5 设置文件和文件夹操作时是否提示
06-配置文件管理
1 配置文件管理
1.1 配置文件简介
1.1.1 配置的类型
1. 软件功能缺省值&空配置
2. 软件功能出厂值&出厂配置
3. 软件功能当前值&配置文件
1.1.2 设备启动过程中配置文件的选择
1. 设备启动过程中配置文件的选择流程
2. 采用空配置启动
3. 采用出厂配置启动
4. 采用带配置启动
1.1.3 配置文件的保存格式
1.1.4 配置文件的内容与格式
1.2 保存当前配置
1.2.1 使能配置文件加密功能
1.2.2 保存当前配置
1.3 配置回滚
1.3.1 配置回滚简介
1.3.2 备份当前配置
1. 设置备份参数
2. 自动/手工备份当前配置
1.3.3 执行配置回滚
1.4 配置延迟提交功能
1.5 管理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1.5.1 设置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1.5.2 备份/恢复主用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1. 配置准备
2. 备份/恢复主用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1.5.3 删除下次启动配置文件
1.6 配置文件管理显示和维护
07-软件升级配置
1 软件升级
1.1 设备软件简介
1.1.1 Boot ROM程序
1.1.2 软件包
1. 软件包的分类
2. 启动软件包的发布形式
3. 设置设备的启动软件包
1.1.3 设备启动过程
1.2 软件升级方式简介
1.3 通过整机重启方式升级设备软件
1.3.1 升级步骤
1.3.1 升级Boot ROM程序
1.3.2 指定下次启动软件包并完成升级
1.4 软件升级显示和维护
1.5 通过重启方式升级启动软件包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6 通过补丁包升级启动软件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08-设备管理配置
1 设备管理
1.1 设备管理配置任务简介
1.2 配置设备名称
1.3 配置系统时间
1.3.1 配置时间协议
1.3.2 通过命令行修改系统时间
1.4 使能版权信息显示功能
1.5 配置欢迎信息
1.5.1 欢迎信息简介
1.5.2 输入欢迎信息
1.5.3 配置欢迎信息
1.6 调整MAC地址表、ARP表/ND表、MPLS入标签映射表(ILM表)、VLAN映射表容量
1.7 配置设备重启
1. 简介
2. 配置准备
3. 配置步骤
1.8 配置定时执行任务功能
1.8.1 定时执行任务功能简介
1.8.2 配置指导和注意事项
1.8.3 配置定时执行任务
1.8.4 定时执行任务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结果验证
1.9 配置密码恢复功能
1.10 配置设备的期望风道方向
1.11 配置端口状态检测定时器
1.12 监控CPU利用率
1.13 配置内存告警门限
1. 配置内存利用率阈值
2. 配置剩余内存告警门限
1.14 配置温度告警门限
1.15 关闭USB接口
1.16 可插拔接口模块的识别与诊断
1.16.1 识别可插拔接口模块
1.16.2 诊断可插拔接口模块
1.17 恢复设备的出厂状态
1.18 设备管理显示和维护
09-Tcl配置
Tcl
1.1 通过Tcl脚本配置设备
1.1.1 配置限制和指导
1.1.2 通过Tcl脚本配置设备
1.2 在Tcl配置视图下执行Comware命令
1.2.1 配置限制和指导
1.2.2 在Tcl配置视图下执行Comware命令
10-Python配置
1 Python
1.1 通过Python配置设备
1.1.1 进入Python shell
1.1.2 执行Python脚本文件
1.2 Python典型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结果
2 附录:Comware Python API
2.1 CLI类
2.1.1 CLI
2.1.2 get_output
2.2 Transfer类
2.2.1 Transfer
2.2.2 get_error
2.3 API get_self_slot
2.3.1 get_self_slot
2.4 API get_standby_slot
2.4.1 get_standby_slot
11-自动配置
1 自动配置
1.1 自动配置简介
1.2 服务器自动配置
1.2.1 配置文件服务器
1.2.2 准备文件
1. 主机名文件
2. 配置文件
3. 配置脚本
1.2.3 配置DHCP服务器
1. 简介
2. 配置步骤
1.2.4 配置DNS服务器
1.2.5 配置网关
1.2.6 选择接口获取配置文件
1.2.7 完成自动配置过程
1.3 自动配置典型配置举例
1.3.1 服务器自动配置举例(TFTP方式)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3.2 服务器自动配置举例(HTTP Tcl方式)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3.3 服务器自动配置举例(HTTP Python方式)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3.4 服务器自动配置实现IRF零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验证配置
12-ISSU配置
1 ISSU
1.1 ISSU简介
1.1.1 ISSU升级策略
1.1.2 ISSU升级方式
2 ISSU硬件要求及升级准备
2.1 ISSU升级对硬件的要求
2.2 ISSU升级准备
1. 查看版本说明书
2. 查看设备状态
3. 准备软件包
4. 协议准备
5. 其它准备
3 通过issu命令升级
3.1 升级指导
3.2 通过issu命令升级
3.3 多个成员设备升级配置步骤
3.4 单个成员设备配置步骤
3.5 通过issu命令升级显示和维护
3.6 通过issu命令升级配置举例
3.6.1 软件包兼容升级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3.6.2 软件包不兼容升级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3.6.3 软件包升级过程中回滚到升级前的版本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 通过install命令升级
4.1 升级指导
4.2 通过IPE文件获得软件包
4.3 激活软件包
4.4 卸载Feature包/补丁包
4.5 软件包回滚
4.6 取消软件包操作
4.7 校验Boot包/System包/Feature包
4.8 删除软件包
4.9 通过install命令升级显示和维护
4.10 通过install命令升级配置举例
4.10.1 软件包升级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4.10.2 将软件包回滚到升级前的版本
1. 配置需求
2. 配置步骤
4.10.3 通过补丁包升级启动软件配置举例
1. 配置需求
2. 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H3C S5560-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基础配置指导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h3c.com.cn 资料版本:6W102-20161031 产品版本:Release 11xx
Copyright © 2014-20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及其许可者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 形式传播。 、H3Care、 、H3CS、H3CIE、H3CNE、Aolynk、 H3C、 、IRF、NetPilot、 Netflow、SecEngine、SecPath、SecCenter、SecBlade、Comware、ITCMM、HUASAN、华三 均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对于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公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 称,由各自权利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有可能变更。H3C 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 下对本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H3C 尽全力在本手册中提供准确的信 息,但是 H3C 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也不构成任何 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前 言 本配置指导主要介绍如何使用命令行接口、如何登录设备、对设备进行文件系统管理、设备管理、 软件升级等功能的配置,包括 CLI、登录设备、RBAC 配置、FTP 和 TFTP、文件系统管理、配置 文件管理、软件升级、设备管理、ISSU、Tcl、Python、自动配置。 前言部分包含如下内容: • 读者对象 • 本书约定 • 产品配套资料 • 资料获取方式 • 技术支持 • 资料意见反馈 读者对象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如下工程师: • 网络规划人员 • 现场技术支持与维护人员 • 负责网络配置和维护的网络管理员 本书约定 1. 命令行格式约定 格 式 意 义 粗体 斜体 [ ] 命令行关键字(命令中保持不变、必须照输的部分)采用加粗字体表示。 命令行参数(命令中必须由实际值进行替代的部分)采用斜体表示。 表示用“[ ]”括起来的部分在命令配置时是可选的。 { x | y | ... } [ x | y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仅选取一个。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或者不选。 { x | y |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至少选取一个。 [ x | y |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多个或者不选。 &<1-n> 表示符号&前面的参数可以重复输入1~n次。 # 由“#”号开始的行表示为注释行。
2. 图形界面格式约定 格 式 意 义 < > [ ] / 带尖括号“< >”表示按钮名,如“单击<确定>按钮”。 带方括号“[ ]”表示窗口名、菜单名和数据表,如“弹出[新建用户]窗口”。 多级菜单用“/”隔开。如[文件/新建/文件夹]多级菜单表示[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子菜单下 的[文件夹]菜单项。 3. 各类标志 本书还采用各种醒目标志来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些标志的意义如下: 该标志后的注释需给予格外关注,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提醒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设备损坏。 为确保设备配置成功或者正常工作而需要特别关注的操作或信息。 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配置、操作、或使用设备的技巧、小窍门。 4. 图标约定 本书使用的图标及其含义如下: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一般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一般意义下的路由器,以及其他运行了路由协议的设备。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二、三层以太网交换机,以及运行了二层协议的设备。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业务板和有线无线一体化交换机的 无线控制引擎设备。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接入点设备。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无线Mesh设备。 该图标代表发散的无线射频信号。 该图标代表点到点的无线射频信号。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防火墙、UTM、多业务安全网关、负载均衡等安全设备。
该图标及其相关描述文字代表防火墙插卡、负载均衡插卡、NetStream插卡、SSL VPN插 卡、IPS插卡、ACG插卡等安全插卡。 5. 端口编号示例约定 本手册中出现的端口编号仅作示例,并不代表设备上实际具有此编号的端口,实际使用中请以设备 上存在的端口编号为准。 产品配套资料 H3C S5560-E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的配套资料包括如下部分: 大类 资料名称 内容介绍 安全兼容性手册 快速安装指南 安装指导 风扇手册 电源手册 硬件介绍及 安装 列出产品的兼容性声明,并对兼容性和安全的细节进行 说明 指导您对设备进行初始安装,通常针对最常用的情况, 减少您的检索时间 帮助您详细了解设备硬件规格和安装方法,指导您对设 备进行安装 帮助您了解产品支持的可插拔风扇模块的外观、功能、 规格、安装及拆卸方法 帮助您了解产品支持的可插拔电源模块的外观、功能、 规格、安装及拆卸方法 接口模块扩展卡用户手册 帮助您了解该接口模块扩展卡的外观、规格、安装及拆 卸方法 H3C光模块手册 帮助您了解产品支持的可插拔模块类型、外观和规格 光模块及线缆安装指南 业务配置 配置指导 命令参考 帮助您掌握各类光模块及线缆的正确安装方法,避免因 操作不当而造成器件损坏 帮助您掌握设备软件功能的配置方法及配置步骤 详细介绍设备的命令,相当于命令字典,方便您查阅各 个命令的功能 MIB Companion 与软件版本配套的MIB Companion 运行维护 版本说明书 帮助您了解产品版本的相关信息(包括:版本配套说明、 兼容性说明、特性变更说明、技术支持信息)及软件升 级方法 资料获取方式 您可以通过H3C网站(www.h3c.com.cn)获取最新的产品资料: H3C 网站与产品资料相关的主要栏目介绍如下: • [服务支持/文档中心]:可以获取硬件安装类、软件升级类、配置类或维护类等产品资料。
• • • [产品技术]:可以获取产品介绍和技术介绍的文档,包括产品相关介绍、技术介绍、技术白皮 书等。 [解决方案]:可以获取解决方案类资料。 [服务支持/软件下载]:可以获取与软件版本配套的资料。 技术支持 用户支持邮箱:service@h3c.com 技术支持热线电话:400-810-0504(手机、固话均可拨打) 网址:http://www.h3c.com.cn 资料意见反馈 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资料的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反馈: E-mail:info@h3c.com 感谢您的反馈,让我们做得更好!
目 录 1 CLI ····················································································································································· 1-1  1.1 命令行接口简介 ································································································································· 1-1  1.2 命令视图 ············································································································································ 1-1  1.2.1 命令视图简介 ·························································································································· 1-1  1.2.2 进入系统视图 ·························································································································· 1-2  1.2.3 返回上一级视图 ······················································································································ 1-2  1.2.4 返回用户视图 ·························································································································· 1-3  1.3 使用命令行在线帮助 ·························································································································· 1-3  1.4 命令的undo形式 ································································································································ 1-4  1.5 命令行输入 ········································································································································ 1-4  1.5.1 编辑命令行 ······························································································································ 1-4  1.5.2 STRING和TEXT类型参数的输入 ···························································································· 1-4  1.5.3 快速输入命令行 ······················································································································ 1-5  1.5.4 配置命令字符串的别名 ··········································································································· 1-5  1.5.5 配置命令行的快捷键 ··············································································································· 1-6  1.5.6 命令行输入回显功能 ··············································································································· 1-7  1.6 解读输入错误提示信息 ······················································································································ 1-7  1.7 重复执行历史记录命令 ······················································································································ 1-8  1.8 使用历史命令 ····································································································································· 1-8  1.9 便捷地查看显示信息 ·························································································································· 1-9  1.9.1 分屏显示 ································································································································· 1-9  1.9.2 查看带行号的显示信息 ········································································································· 1-10  1.9.3 使用正则表达式过滤显示信息 ······························································································· 1-10  1.9.4 将显示信息保存到指定文件 ·································································································· 1-13  1.9.5 各种便捷查看方式的综合应用 ······························································································· 1-13  1.10 保存当前配置 ································································································································· 1-14  i
1 CLI 1.1 命令行接口简介 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命令行接口)是用户与设备之间的文本类指令交互界面。用户输 入文本类命令,通过输入回车键提交设备执行相应命令,从而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并可以通过 查看输出信息确认配置结果。 设备支持多种方式进入命令行接口界面,比如通过Console口/Telnet/SSH登录设备后进入命令行接 口界面等,各方式的详细描述请参见“基础配置指导”中的“登录设备”。设备的命令行接口界面 如 图 1-1 所示。 图1-1 命令行接口界面 1.2 命令视图 1.2.1 命令视图简介 设备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对应不同的配置和查询命令。为便于用户使用这些命令,设备 按功能对命令进行分类组织。功能分类与命令视图对应,当要配置某功能的某条命令时,需要先进 入这条命令所在的视图。每个视图都有唯一的、含义清晰的提示符,比如提示符[Sysname-vlan100] 表示当前的命令视图是 VLAN 视图,VLAN 的编号是 100,在该视图下可对 VLAN 100 的属性进行 配置。 命令视图采用分层结构,如 图 1-2 所示。 1-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