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直流放大器(C 题)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本设计以 TI 公司 16 位超低功耗单片机 MSP430F247 为核心,前级高共模抑
制比放大器、滤波电路 、后级放大电路和显示与控制模块构成。在前级放大电
路中,由 OPA690 和压控可变增益宽带运算放大器 VCA820 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后级由 THS3001 和分立元件构成功率放大并达到大于 10V 的有效值输出。单片机
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可以程控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可预置 3dB 带宽预置并显示,
预置数据发生到 DA 转换器 TLV5619 输入端实现程控增益放大。本设计进行合理
的级联和阻抗匹配,兼顾电磁兼容合理的 PCB 布板,加入后级负反馈互补输出级,
全面提高了增益带宽积和输出电压幅度。 应用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增
益进行预置和控制,系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可控范围大,能很好的抑制
直流零点漂移。
- 2 -
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 2
.................................................................................................................................................. 3
...................................................................................................................... 4
........................................................................................................ 4
.................................................................................................................... 4
.................................................................................................................................. 4
.................................................................................................................... 4
.............................................................................................. 5
........................................................................................................ 5
............................................................................................................ 5
................................................................................................................ 6
................................................................................................ 7
............................................................................................................ 7
.......................................................................................................................... 8
................................................................................................................ 8
...................................................................................................... 8
............................................................................................................................ 8
........................................................................................................ 9
.................................................................................................................... 9
.......................................................................................................................................... 9
................................................................................................................................................ 10
...................................................................................... 10
................................................................................................. 11
摘要
目录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可控增益放大器部分
2、功率放大部分
二、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2、 主要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
2.1、直流稳压电源
2.2、前级放大器
2.3、增益控制
2.4、后级功率放大部分
2.5、单片机控制
三、系统软件设计
1、系统总程序框图
四、系统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测试仪器
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3、测试结果分析
五、总结
附录
附录1、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
附录2、滤波器电路原理图
- 3 -
一一一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方案论证与比较
方案论证与比较
方案论证与比较
1111、、、、可控增益放大器部分
可控增益放大器部分
可控增益放大器部分
可控增益放大器部分
方案一 :由晶体管和运算放大器实现。 为了满足增益大于 60dB 的要求, 可
以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实现。本方案由于大量采用分立元件, 如三极管等,电路
比较复杂, 工作点难于调整,尤其增益的定量调节非常困难。 此外,由于采用
多级放大, 电路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自激现象,但电路成本较低。
方案二:采用一级程控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实现。前级运放完成高增益放大,
后级程控放大器实现程控功能,本方案控制简单,能对较大增益范围实现程控,
但由于前段高倍数放大,使得程控步进较小,精度不高。
方案三 :采用两级程控级联构成的前级放大电路。 对不同大小的输入信号
进行前级放大。由于程控放大器具有放大和衰减功能,因此本方案能实现微小步
进的程控,也能对较大范围的增益实现程控,但电路调试困难,控制复杂,对
PCB 有较高要求。
通过对题目要求的程控步进(5dB),增益范围(0~60dB),以及信号频率
(DC~10MHZ)的分析,最终我们采用方案三。
2222、、、、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部分部分部分部分
功率放大功率放大
方案一 :使用集成电路芯片。使用集成电路芯片电路简单、使用方便、性
能稳定、有详细的文档说明。可是难以实现题目要求的输出 10V 有效值和 0-10MHz
的带宽。
方案二:使用分立元件自行搭建后级放大器。有不同电路分别对电压和电流
进行放大,前级由运放对信号电压进行放大,后级由分立元件搭成功率放大电路
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使用分立元件设计困难, 调试繁琐, 可是却可以经过
计算得到最合适的输入输出阻抗、 放大倍数等参数, 电阻电容可根据需要更换,
在此时看来较集成电路灵活。
通过方案比较,考虑到时间关系,我们决定采用分离元件自行设计后级功率
放大器。
二二二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
1111、、、、总体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 结合考虑过的各种方案,充分利用模拟和数字系统各自
的优点,发挥其优势,采用单片机预置和控制放大器增益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系
- 4 -
统的精度和可控性;后级放大器使用对管推挽互补输出驱动, 提高了输出电压
有效值。 我们使信号都在单片机的数字算法控制下得到最合理的前级放大, 使
其放大倍数精确。 图-1 所示即为本系统框图。
图-1 系统原理框图
输入信号通过前级可控增益放大,放大倍数由单片机通过 D/A 转换提供的电
压控制。VCA820 增益 AGC 模式下, 此控制电压 Vg 是由 AGC 电路的反馈电压得
到, 经过前级放大后的信号最后经过后级放大得到需要的输出信号, 前级和后
级增益的搭配, 都是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的。 同时单片机控制 LCD128*64 显
示。
2222、、、、 主要电路原理分析
主要电路原理分析与计算与计算与计算与计算
主要电路原理分析
主要电路原理分析
2.1、直流稳压电源
本电源采用桥式全波整流、 大电容滤波、 三端稳压器件稳压的方法, 产
生各种直流电压, 如正负 18V,正负 5V,正 3.3V 等都可以买到相应的固定输出
的三端稳压芯片,如 LM317、LM337。所以我们采用 LM317T 可变输出的稳压芯片,
典型电路图见附录 1 图-2。
交流输入经过电容滤波后的稳定的直流电送到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LM317T 的
Vin 端。 LM317T 是这样工作的:由 Vin 端给它提供工作电压以后, 它便可以保
持其+Vout 端比其 ADJ 端的电压高 1.25V。因此,我们只需用极小的电流来调整
ADJ 端的电压, 便可在+Vout 端得到比较大的电流输出, 并且电压比 ADJ 端高
出恒定的 1.25V。在 LM317T 的 ADJ 端加一个接地的滤波电容, 会使纹波抑制比
大幅度地提高, 给高频小信号运算放大器提供非常稳定的电源。 二极管的作用
是当有意外情况使得 LM317T 的输入电压比输出电压还低的时候防止从输入端上
有电流倒灌入 LM317T 引起其损坏。
2.2、前级放大器
电压增益控制放大器原理框图如图-3 所示,放大器增益取决于增益控制电压
VG。由 D/A 转换器输出的控制电压 VG 输出到 VG 端,即可实现连续线性增益控制。
- 5 -
图-3 电压增益控制放大器原理框图
VCA820 具有 dB 线性可变增益控制放大器的 150MHz BW ,VCA820:可变增
益放大器;150 MHz 带宽与 1700 V/μs 压摆率;可利用外置电阻器在 0 dB (1
V/V) 至 40 dB (100 V/V) 的范围内设置最大增益;括差分线路接收机与均衡器、
脉冲成形、持续可变增益与衰减级、自动增益控制 (AGC) 以及电压可调滤波器;
在 dB/V 或 V/V 的线性增益间进行选择;由于单片 VCA820 增益范围 0 dB (1 V/V)
至 40 dB (100 V/V),为了满足题目要求,本设计中采用两级 VCA820 可变增益
放大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单级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4 所示。
VCA820 的典型应用电路见图-4,VG 是控制电压输入端,其控制电压范围为
-1~1V。当 G=+1V 时,电压放大倍数最大。电压放大倍数表示式为:
在 RF 与 RG 都确定的情况下其增益只取决于控制电压 VG。该电路的特点是
-4
图
=
G
*2
单级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原理图
+
VG
2
RF
RG
1
*
R11 和 R1123 的调节可有效抑制失调电压。
2.3、增益控制
- 6 -
手动连续增益控制和单片机自动增益控制带宽预置,手动连续增益控制由可
调电位器控制。单片机数字程控, 经 D/A 转换产生控制输出电压。单片机自动
增益控制模式下,带宽预置功能设计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输出控制 5MHz 带宽滤
波器输出,或是 10MHz 带宽滤波器输出。手动连续增益控制模式下由功能选择开
关控制连续增益。滤波器电路见附录 3。
2.4、后级功率放大部分
在信号输出端增加功率放大模块,以系统的带负载能力满足题目要求。鉴于
运算放大器 THS3001 自身负载驱动能力有限,本模块选用 THS3001 配合高频功率
对管 2N2905A 硅平面外延型 PNP 晶体管和 2N22219A (两功率管特征频率
Ft=200MHz,功率损耗 PD=3w)搭建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同相放大器电路。如图-7
所示,前级由 THS3001 组成同相放大器,放大倍数为
Av
=
+
1
R
R
3
2
;后级选用功率
对管构成乙类功率推挽输出形式提供负载驱动电流。经过实际测试,整个电路输
出阻抗小于 15 欧姆,通频带大于 10MHz,输出端接 50 欧姆负载时,无失真最大
输出正弦波电压峰-峰值大于 10v,以上各个指标均达到和超过了题目发挥不份
要求。
2.5、单片机控制
单片机是整个放大器控制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 接收用户
按键信息以控制增益 ;对 VCA820 的增益控制电压进行控制。各个功能由不同的
-7
图
后级功率放大部分
模块实现:键盘检测模块记录用户对键盘的操作,将设定的增益数值记录下来。
控制电压模块:根据用户对增益的设置,得到 D/A 转换器 TLV5619 的控制字
串, 输出给 D/A 转换器以产生精确的控制电压。也可采用调节电位器来控制压
控增益放大器 VCA820 的控制电压,从而实现增益控制的连续可调。
- 7 -
显示模块:按用户需要将预置增益值或者带宽选择显示在 LCD(128*64)上。
三三三三、、、、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
1111、、、、系统总程序框图
系统总程序框图
系统总程序框图
系统总程序框图
四四四四、、、、系统系统系统系统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111、、、、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测试仪器
-1
仪器名称
数字示波器
双踪示波器
数字万用表
表
测试仪器
YB1605函数信号发生器
频率特性测试仪
高频信号发生器
系统总程序框图
-8
型号规格
VC9800 四位半
图
YB43020H 20M
TDS1002 60M 1GS/s
TRONDA SG-5150
BT-30
5MHz
- 8 -
2222、、、、测试测试测试测试方方方方法与测试数据
法与测试数据
法与测试数据
法与测试数据
(1) 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手动扫描测带宽。
(2) 用串入电阻法测输入电阻
10MHz 带宽测试结果:
打开带宽控制开关选择不同带宽进行设置增益 40dB,Vinp-p=3mV
观察示波
器测试信号源的频率及步进,并记录电压峰值。
2-1
5MHz
1
2
4
6
100 5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300 302 310 305 312 317 318 313
318
302
282
279
,
表
表
2-2
10MHz
20
10
系统幅频特性测试(
幅频特性测试(
318
315
318
4
2
3
325
带宽)
带宽)
315
6
5
312
0.1
0.5
1
309
317
316
7
8
9
10
316
313
285 211
结果分析:由上表可看出,选择 5MHz 带宽档时,3dB 带宽为 0~5MHz,在 0~
4MHz 通频带内增益起伏≤0.9dB;选择 10MHz 带宽档时,3dB 带宽为 0~10MHz,
在 0~9MHz 通频带内增益起伏≤0.9dB。满足设计基本及发挥部分的要求。
KHz
MHz
Vout
p-p(mV)
频率(
)
)
频率(
Vout p-p(mV)
3333、、、、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分析分析分析分析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1)测试结果分析
增益:1~100(Avd<=500 时,步距为 1);
通频带宽有两个:0~10MHz;0~5MHz
(2)误差分析
由于人为读数存在误差,周围环境如磁场,温度等一因数影响,测量的数据
达不到理论计算值,但是我们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把误差降低到最小控制在 5%
以内。整个电路系统由手工制作完成,无法实现严格的阻抗匹配,布线无法避免
线路之间以及外界磁场的干扰,干扰抑制还不够。
五五五五、、、、总结总结总结总结
本系统带宽宽,增益范围大,模拟前端由两块高性能集成宽带、低噪声可变
增益放大器 VCA820 级联而成, 负责信号放大并与单片机电路配合实现了增益控
制 ;后级功率输出模块采用分立元器件构成,得到较高的输出电压范围 ;设计
与制作中利用数模隔离、电源隔离、滤波和去耦等技术,以及 PCB 板合理布线、
级间阻抗匹配和软件算法误差补偿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同
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