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设计..doc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资料共3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绪论
二、设计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设计目标
(二)、基本要求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框图
(二)、硬件设计与方案选择
1、单片机选择
2、主电路选择
3、驱动电路图
4、辅助电源
5、电流、电压采样
6、显示、按键
(三)、软件设计
1、主程序
2、按键程序
3、液晶程序
4、采样程序
5、中断、PID流程图
四、调试过程
(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数据分析
五、体会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1.整体电路图
附录2.程序代码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设计 摘 要:本设计设计制作的是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能够广泛应用在小功率 及各种电子设备领域,能够输出 8V 定压,功率可达到 16W,并根据要求对两路电流 进行按比例分配。本系统由 DC/DC 模块,均流、分流模块,保护电路组成。DC/DC 模 块以 IRF9530 芯片为开关,配以 BUCK 的外围电路实现 24V-8V 的降压与稳压。采用 LM328 比较电路实现电流和电压的检测,控制由 DC/DC 模块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均流 与分流工作模式,通过比较器电路实现过流保护。同时进行 LCD1602 液晶同步显示、 独立键盘输入控制。输入的值经过单片机处理程序来控制输出电压,且输出电压和电 流可实时显示。 关键词: DC/DC 模块,BUCK,电流分流
目 录 一、绪论 ................................................................1 二、设计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1 (一)、设计目标 ..................................................... 1 (二)、基本要求 ..................................................... 2 三、系统设计 ............................................................2 (一)、系统框图 ..................................................... 2 (二)、硬件设计与方案选择 ........................................... 3 1、单片机选择 ....................................................3 2、主电路选择 ....................................................3 3、驱动电路图 ....................................................4 4、辅助电源 ......................................................5 5、电流、电压采样 ................................................6 6、显示、按键 ....................................................7 (三)、软件设计 ..................................................... 7 1、主程序 ........................................................7 2、按键程序 ......................................................8 3、液晶程序 ......................................................9 4、采样程序 .....................................................10 5、中断、PID 流程图 ............................................. 11 四、调试过程 ...........................................................12 (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12 (二)、数据分析 .................................................... 13 五、体会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5 附录 1.整体电路图 ..................................................15 附录 2.程序代码 ....................................................15
一、绪论 分布式直流开关电源系统取代传统的集中式直流开关电源系统已成为大功率电 源系统的发展方向:(1)单台大功率电源容易受技术、成本的限制;(2)单台直流开 关电源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而分布式电源系统由若干电源模块并联组成,某 个电源模块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电源故障;(3)可根据实际负荷的变化,自动确定需要 投入运行的模块数量或者解列退出的模块数量,对变负荷运行很有意义;(4)由于多 个电源模块并联运行,使每个电源模块承受的电应力较小,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且 具有较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分布式电源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多个并联运 行的模块输出相同的功率。随着通信电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 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通信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 20 世纪 80 年 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气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信、电力检测 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 发展。 (一)、设计目标 二、设计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两个额定输出功率均为 16W 的 8V DC/DC 模块构成的并联供电 系统(见图 2.1) 图 2.1 两路 buck 电路并联供电 1
(二)、基本要求 (1)调整负载电阻至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供电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 UO=8.0± 0.4V。在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下,供电系统的效率不低于 60% 。 (2)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 UO=8.0±0.4V,使两个模块输出电流之和 IO =1.0A 且按 I1:I2=1:1 模式自动分配电流,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 UO=8.0±0.4V, 使两个模块输出电流之和 IO =1.5A 且按 I1:I2= 1:2 模式自动分配电流,每个模块输 出电流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 5%。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 UO=8.0±0.4V, 使两个模块输出电流之和 IO =4.0A 且按 I1:I2=1:1 模式自动分配电流,每个模块的 输出电流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2%。 (3)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 UO=8.0±0.4V,使负载电流 IO 在 1.5~3.5A 之间 变化时,两个模块的输出电流可在(0.5~2.0)范围内按指定的比例自动分配,每个 模块的输出电流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2%。 (4)具有负载短路保护及自动恢复功能,保护阈值电流为 4.5A(调试时允许有±0.2A 的偏差)。在额定输出功率工作状态下,进一步提高供电系统效率。 (一)、系统框图 三、系统设计 图 3.1 系统框图 2
系统说明:以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元件,DC-DC 变换器为主电路。按键、显示便于 人机交互。驱动电路将单片机和 DC-DC 变换器隔离,辅助电源给单片机和采样电路供 电。单片机将电压电流通过采样电路,运放采样回来在内部进行 A/D 处理,然后将数 据输出液晶显示。在内部进行算法调整。使整个系统稳定,并达到基本要求。整个系 统设计如上图 3.1 所示。 (二)、硬件设计与方案选择 1、单片机选择 方案一:使用 89C51 单片机指令简单,易学易懂,外围电路简单,硬件设计方便, IO 口操作简单,无方向寄存器,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容易购买,资料丰富容易查 到,程序烧写简单,但要外接 A/D、D/A 芯片,来实现对整个供电系统的控制,需要 占用较多的 I/O 接口,会使普通单片机承载过大的数据处理任务,功耗较大。 方案二:使用 ATmega16,ATmega16外设特点:两个具有独立的预分频器和比较器 功能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两个具有预分频器、比较功能和扑捉功能的16位定时器/ 计数器,具有独立预分频器的实时时钟计数器,两路8位 PWM,4路分辨率可编程(2~16 位)的 PWM,输出比较调制器,8路10位 ADC,面向字节的两线接口 I^2C 总线,两个可 编程的串行 USART,可工作于主机/从机模式的 SPI 串行接口,具有独立片内振荡器的 的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片内模拟比较器。特殊的处理器特点:上电复位以及可编程 的掉电检测,片内经过标定的 RC 振荡器,片内/片外中断源,6种睡眠模式,可以通 过软件进行选择的时钟频率,通过熔丝位可以选择兼容模式,全局上拉禁止功能。 结合前两个方案优点,经过方案比较与论证,最终确定使用方案二,因为 ATmega16 速度快 自带 PWM ,自带 AD,而用 89C51 会使电路更加复杂与不稳定所以,用 ATmega16 单片机和其它控制器电路同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 2、主电路选择 方案一:有一种型号为 LM2956 的降压开关电压调节器,能够输出 3A 的驱动电流, 同时具有很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该器件内部集成频率补偿和固定频率发生器, 极大地简化了开关电源电路的设计。 方案二:采用 SG3525 自带脉宽调制电源芯片来设计 DC-DC 降压转换电路,SG3525 简单可靠及使用方便灵活,输出驱动为推拉输出形式,增加了驱动能力;内部含有欠 3
压锁定电路,死区时间可调、软启动控制电路、PWM 锁存器,有过流保护功能,频率可 调,同时能限制最大占空比。由此设计而成的电路易于实现脉宽调制,然而在真正使 用时会发现,为得到要求的电压输出值,开关管 S 的参数选取相当不易。 方案三:将经过隔离变压器,整流滤波后得到的 24VDC 通过 BUCK 降压电路进行 DC-DC 转换,由 ATmega16 单片机产生 PWM 控制其占空比,从而得到要求的直流电压。 此方案仅用一块控制芯片不但可以实现对 BUCK 电路的控制,而且可以结合 A/D 和 D/A 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与显示。由于 ATmega16 单片机自带能够产生脉宽调制所需的 PWM 信号的端口,在实际制作中用起来比较方便。ATmega16 单片机自带 8 路 10 位 A/D 转 换。 结合前两个方案优点,经过方案比较与论证,最终确定使用方案三如图 3.2,因 为 ATmega16 单片机,自带 PWM 模块,可以输出 PWM 方波控制电路,节约芯片成本, 也可实现 AD 转换。用单片机和其它控制器电路同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 3、驱动电路图 3.2 主电路图 方案一:单片机输出 PWM,采用 IR2101 驱动 DC-DC 电路中的 IRF9530,控制输出 电压。 方案二:先采用光耦 TLP250 和单片机进行隔离,有效保护单片机,之后用 IRF3205 去驱动 MOS 管 IRF9530,控制输出电压。 结合两种方案的对比选择方案二如图 3.3,因为方案二中采用光耦,将单片机与 4
主电路隔离,能够有效保护单片机,而且也能使正常使电路工作。 图 3.3 驱动电路图 4、辅助电源 方案一:采用集成的三端稳压集成芯片,7815 和 7805 分别给光耦和运放,还有 单片机供电,7815 内含过流,过热,过载保护电路。 方案二:采用 LM2575 开关稳压集成芯片,它内部集成了一个固定的振荡器,是 一种高效的稳压芯片,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加散热片。内部有完善的保护电路,包括电 流限制及热关断电路等。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选择输出电压,可输出 3.3V,5V,12V, 15V。然后再经过 7805 产生 5V 电压。 结合两种方案的对比选择方案二如图 3.4,因为方案二中的 LM2575 的是可调节输 出电压的芯片,方便调控,而且它内部有电压基准比较,使输出的电压能够准确并稳 定,比 7815 要精确,且性能好。 5
图 3.4 辅助电源电路图 5、电流、电压采样 采样模块是输出电压经过采样回来,形成一个负反馈.经过单片机内部 A/D 进行 处理,然后使输出更加稳定和准确。电压采样模块直接采用 LM358 运放如图 3.5,将 输出的电压缩小一定倍数后,然后送给单片机处理判断。电流采样是经过 0.1 欧/4 瓦的采样电阻后,缩小一定倍数,然后经过一个差分电路,将电压值送入单片机进行 处理如图 3.6。 图 3.5 电压采样电路图 图 3.6 电流采样电路图 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