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0年广东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0 年广东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8 页。 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 B)用铅 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将才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笑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  cos  [sin( )    sin( )]   1 2 1  2  cos  sin sin  sin [sin( )    sin( )]   1 2 [cos( )    cos( )]  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1 2  c( )c l S 台侧 其中 c 、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 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台体的体积公式 1 3 ( S S    S ) hS V 台体 其中 S 、 S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积, h 表示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43,2,1{A ,那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15 (B)16 (C)3 (D)4 (2)在复平面内,把复数 3  i3 对应的向量按顺时钟方向旋转  3 ,所得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A)2 3 (B) i32 (C) 3 i3 (D)3+ i3 (3)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 2 , 3 , 6 ,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 (A)2 3 (B)3 2 (C)6 (D) 6 (4)已知sin >sin ,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A)若、是第一象限角,则 cos >cos  (B)若、是第二象限角,则tg >tg  (C)若、是第三象限角,则 cos >cos 
(D)若、是第四象限角,则tg >tg  (5)函数 的部分图象是  x y x co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 800 元的部分不必 纳税,超过 800 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 500 元的部分 超过 500 元至 2000 元的部分 超过 2000 元至 5000 元的部分 … 税率 5% 10% 15% … 某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 26.78 元,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 (A)800~900 元 (B)900~1200 元 (C)1200~1500 元 (D)1500~2800 元 (7)若 a >b >1, P  lg a  lg , Qb  1 2 (lg a  lg ), Rb  lg ba    2     ,则 (A)R<P<Q (8)以极坐标系中的点(1,1)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是 (C)Q<P<R (B)P<Q<R (D)P<R<Q (A)   2 cos         4  (B)   sin2         4  (C)   2 cos    1 (C)   sin2    1 (9)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全面积与侧面积的比是 (A)  21 2  (B)  41 4  (C) 21  (D)  41 2  (10)过原点的直线与圆 2x + 2y + x4 +3=0 相切,若切点在第三象限,则该直线的方程是 (A) y 3 x (B) y 3 x (C) y 3 3 x (D) y 3 3 x (11)过抛物线 y  ax (2 a )0 的焦点 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 P、Q 两点,若线段 PF 与 FQ 的长 分别是 p、q,则 1 p + 1 q 等于 (A) a2 (B) (C) a4 (D) (12)如图,OA 是圆雏底面中心O 互母线的垂线,OA 绕轴旋转一 周所得曲面将圆锥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则母线与轴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1 a2 4 a (A) 1 3 2 (B) 1 2 (C) 1 2 (D) 1 n 2
200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6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试卷右上角填上座位号。 三 17 18 19 20 21 22 总分 题号 二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乒乓球队的 10 名队员中有 3 名主力队员,派 5 名参加比赛,3 名主力队员要安排在第一、 种(用 三、五位置,其余 7 名队员选 2 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那么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 数字作答)。 (14)椭圆 2 x 9 2  y 4  1 的焦点 1F 、 2F ,点 P 为其上的动点,当∠ 1F P 2F 为钝角时,点 P 横坐 标的取值范围是 。 (15)设 na 是首项为 1 的正项数列,且(n+1) a 2 1 n   na n 2  a a n n 1   0 (n=1,2,3,…),则 它的通项公式是 na 。 (16)如图,E、F 分别为正方体面 ADD1A1、面 BCC1B1 的中心,则四边形 BFD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 (要求:把可能的图序号都填上)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得分 评卷人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y  sin3 x  cos , Rxx  (Ⅰ)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 x 的集合; (Ⅱ)该函数的图象可由 y  sin ( Rxx  )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得到? 得分 评卷人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 )1 a 2   2 a n 1  a n ,已知 1 T 1 , 2 T 4 。  ( n  T n na 1 设 na 为等比数例, (Ⅰ)求数列 na 的首项和公式; (Ⅱ)求数列 nT 的通项公式。 得分 评卷人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的底面 ABCD 上菱形,且∠C1CB=∠C1CD=∠BCD, (Ⅰ)证明:C1C⊥BD; (Ⅱ)当 CD 1CC 证明。 的值为多少时,能使 A1C⊥平面 C1BD?请 给 出 得分 评卷人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函数 )( xf  2 x 1  ax ,其中 0a 。 (Ⅰ)解不等式 )(xf ≤1; (Ⅱ)证明:当 a ≥1 时,函数 )(xf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 得分 评卷人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的 300 天内,西红柿场售价与上市 时间的关系用图一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二的抛物线段表示。
(Ⅰ)写出图一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p  f )(t ; 写出图二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tgQ  ; (Ⅱ)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 (注:市场售价各种植成本的单位:元/102 ㎏,时间单位:天) 得分 评卷人 (22)(本小题满分 14 分) 如图,已知梯形 ABCD 中|AB|=2|CD|,点 E 分有向线段 AC 所成的比为,双曲线过 C、D、E 三 点,且以 A、B 为伪点,当 2 3   时,求双曲线离心率 c 的取值范围。  3 4 200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试题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 解法与本解答不局,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 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 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 A 型卷答案 (1)A A (2)B (3)D (4)D (5)D (6)C (7)B (8)C (9) (10)C (11)C (12)D
B 型卷答案 (1)C (2)B (3)D (4)D (5)D (6)A (7)B (8)A (9) C (10)A (11)A (12)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13)252 (14)  3 5  x 3 5 (15) 1 n (16)○2 ○3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技能以及运算能力。 满分 12 分。 y  解:(1)   sin3  3  2 2   2   sin x  cos sin x  x 1 2 cos x    x cos  6  cos x sin    6   sin2   ,  6  取得最大值必须且只需   x   Rx 。 …………3 分 即 x  x     2 6  2 , k  3  2 , k  k  Z , k  Z , 所以,使函数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 x 的集合为 |{ xx   3  2 , k  k  Z }, (Ⅱ)变换的步骤是: (1)把函数 y sin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 , 6 得到 y  sin   x      6  的图象; …………6 分 …………9 分 (2)令所得到的图象上各点横坐标不变,把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得到 y  sin2   x      6  的图象; 经过这样的变换就得到函数 y  sin3 x  cos x 的图象。 …………12 分 (18)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算能力,满分 12 分。 (Ⅰ)解:设等比数列 na 以比为 q ,则 T 1  , Ta 2 1  2 a 1  a 2  a 1 2(  q ) 。 ∵ T 1 ,1 2  T  4 , …………2 分
∴ a 1 ,1  q  2 。 …………4 分 (Ⅱ)解法一:由(Ⅰ)知 a 1 ,1  q  2 ,故 a n  qa 1 n 1   1 n 2  , 因此, T n (1  n n 2)1   22  n  2 21  n 1  , …………6 分 ∴ 2 T T T   n n n (2 n n  (1[- n n  22 -n   222 -  21 ~ 1 n     2   n n - - 2 n 1  2 n 21  1-n ]21  2 2)1 22     n 2)1 22     2 1 n n 2 2      n  n ( 12)2 n   。 …………12 分 解法二:设 S n  a 1  a  2  a n 。 由(Ⅰ)知 na 12   n 。 ∴ 21 nS  1 2   n   2 n 1  …………6 分  10 分 a )1 2 a a      1 2 n n  ( ) a a a a a          2 1 2 n n S    n n n 12 12 ( )- ( )-     n 2 )-n    n 1  ) ∴ T  n       ( na n  1 ( a a  1 1 S S  1 2 12 ) (  n 22 (  222  21  1 n 2   2  n n  12 分 (1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关系,逻辑推理能力,满分 12 分。 (Ⅰ)证明:连结 1A 1C 、 AC 和 BD 交于O ,连结 OC1 。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 AC ⊥ BD , BC =CD 。 又∵∠ BC 1C =∠ 1DCC , CC1 = CC1 , ∴  BCC 1  DCC 1 , ∴ 1C B= 1C D, OB BD DO  OC 1 ∵ ∴ , 3 分
但 AC  BD , AC  OOC 1  , ∴ BD 平面 1AC 。 又 CC1 平面 1AC , ∴ CC1 BD 。  1 时,能使 CA1 平面 BDC1 。 (Ⅱ)当 CD CC 1 证明一: ∵ CD CC 1  1 , ∴ BC  CD CC 1 , 又  BCD  CBC 1  CDC 1 , 由此可推得 BD  DCBC 1  1 。 ∴三棱锥 BDCC 1 是正三棱锥。 设 CA1 与 OC1 相交于G 。 ∵ CA 1 //1 AC ,且 1 1CA : 2OC :1, ∴ GC1 :GO =2:1。 又 OC1 是正三角形 BDC1 的 BD 边上的高和中线, ∴点G 是正三角形 BDC1 的中心, ∴ CG 平面 BDC1 , 即 CA1 平面 BDC1 。 证明: 由(Ⅰ)知, BC 平面 1AC , ∵ CA1 平面 1AC ,∴ BD CA 1 。 当 CD CC 1  1 时,平行六面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菱形, 同 BD CA 1 的正法可得 BC 1  CA 1 。 …………6 分 …………9 分 …………12 分 …………9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