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离散数学(左孝凌)详细答案.doc

第1页 / 共153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5页 / 共153页
第6页 / 共153页
第7页 / 共153页
第8页 / 共153页
资料共15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S
T
习题 6.1
习题 6.2
习题 7.1
习题 7.2
习题 7.3
习题 7.4
习题 7.5
习题7.7
习题7.8
习题7.9
第 1 章 习题解答 离散数学~ 习题 1.1 1.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⑴ 中国有四大发明。 ⑵ 计算机有空吗? ⑶ 不存在最大素数。 ⑷ 21+3<5。 ⑸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⑹ 2 与 3 都是偶数。 ⑺ 小李在宿舍里。 ⑻ 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 ⑼ 请勿随地吐痰! ⑽ 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 ⑾ 只有 6 是偶数,3 才能是 2 的倍数。 ⑿ 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⒀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班车上班。 解:⑴⑶⑷⑸⑹⑺⑽⑾⑿⒀是命题,其中⑴⑶⑽⑾是真命题,⑷⑹⑿是假命题,⑸⑺ ⒀的真值目前无法确定;⑵⑻⑼不是命题。 2. 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⑴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⑵ 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⑶ 天正在下雨或湿度很高。 ⑷ 刘英与李进上山。 ⑸ 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⑹ 如果你不看电影,那么我也不看电影。 ⑺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外出,我在睡觉。 ⑻ 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班车上班。 解:⑴本命题为原子命题; ⑵ p:天气冷;q:我穿羽绒服; ⑶ p:天在下雨;q:湿度很高; ⑷ p:刘英上山;q:李进上山; ⑸ 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 ⑹ p:你看电影;q:我看电影; ⑺ p:我看电视;q:我外出;r:我睡觉; ⑻ 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 1
第 1 章 习题解答 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 他一面吃饭,一面听音乐。 ⑵ 3 是素数或 2 是素数。 ⑶ 若地球上没有树木,则人类不能生存。 ⑷ 8 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8 能被 3 整除。 ⑸ 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⑹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⑺ 如果 a 和 b 是偶数,则 a+b 是偶数。 解:⑴ p:他吃饭;q:他听音乐;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⑵ p:3 是素数;q:2 是素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⑶ p:地球上有树木;q:人类能生存;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⑷ p:8 是偶数;q:8 能被 3 整除;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⑸ p:停机;q:语法错误;r:程序错误;原命题符号化为:q∨r→p ⑹ p: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 ABCD 的对边平行;原命题符号化 为:p↔q。 ⑺ p:a 是偶数;q:b 是偶数;r:a+b 是偶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r 4.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各复合命题的真值。 ⑴ 如果 3+3=6,则雪是白的。 ⑵ 如果 3+3≠6,则雪是白的。 ⑶ 如果 3+3=6,则雪不是白的。 ⑷ 如果 3+3≠6,则雪不是白的。 ⑸ 3 是无理数当且仅当加拿大位于亚洲。 ⑹ 2+3=5 的充要条件是 3 是无理数。(假定是 10 进制) ⑺ 若两圆 O1,O2 的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半径相等,反之亦然。 ⑻ 当王小红心情愉快时,她就唱歌,反之,当她唱歌时,一定心情愉快。 解:设 p:3+3=6。q:雪是白的。 ⑴ 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⑵ 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⑶ 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假命题。 ⑷ 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⑸ p: 3 是无理数;q:加拿大位于亚洲;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假命 题。 ⑹ p:2+3=5;q: 3 是无理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⑺ p:两圆 O1,O2 的面积相等;q:两圆 O1,O2 的半径相等;原命题符号化为:p↔q; 该命题是真命题。 ⑻ p:王小红心情愉快;q:王小红唱歌;原命题符号化为:p↔q;该命题是真命题。 2
第 1 章 习题解答 习题 1.2 1.判断下列公式哪些是合式公式,哪些不是合式公式。 ⑴ (p∧q→r) ⑵ (p∧(q→r) ⑶ ((p→q)↔(r∨s)) ⑷ (p∧q→rs) ⑸ ((p→(q→r))→((q→p)↔q∨r))。 解:⑴⑶⑸是合式公式;⑵⑷不是合式公式。 2.设 p:天下雪。 q:我将进城。 r:我有时间。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 天没有下雪,我也没有进城。 ⑵ 如果我有时间,我将进城。 ⑶ 如果天不下雪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将进城。 解:⑴ p∧q ⑵ r→q ⑶ p∧r→q 3.设 p、q、r 所表示的命题与上题相同,试把下列公式译成自然语言。 ⑴ r∧q ⑵ ¬ (r∨q) ⑶ q↔ (r∧¬ p) ⑷ (q→r)∧(r→q) 解:⑴ 我有时间并且我将进城。 ⑵ 我没有时间并且我也没有进城。 ⑶ 我进城,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并且天不下雪。 ⑷ 如果我有时间,那么我将进城,反之亦然。 4. 试把原子命题表示为 p、q、r 等,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 或者你没有给我写信,或者它在途中丢失了。 ⑵ 如果张三和李四都不去,他就去。 ⑶ 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 ⑷ 如果你来了,那末他唱不唱歌将看你是否伴奏而定。 解:⑴ p:你给我写信;q:信在途中丢失;原命题符号化为:(p∧ q)∨(p∧q)。 ⑵ p:张三去;q:李四去;r:他去;原命题符号化为:p∧q→r。 3
第 1 章 习题解答 ⑶ p:我们划船;q:我们跑步;原命题符号化为:(p∧q)。 ⑷ p:你来了;q:他唱歌;r:你伴奏;原命题符号化为:p→(q↔r)。 5. 用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 ⑴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或看报。 ⑵我今天进城,除非下雨。 ⑶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解:⑴ p:上午下雨;q:我去看电影;r:我在家读书;s:我在家看报;原命题符 号化为:(p→q)∧(p→r∨s)。 ⑵ p:我今天进城;q:天下雨;原命题符号化为:q→p。 ⑶ p:你走;q:我留下;原命题符号化为:q→p。 4
第 1 章 习题解答 习题 1.3 1.设 A、B、C 是任意命题公式,证明: ⑴AA ⑵若 AB,则 BA ⑶若 AB,BC,则 AC 证明:⑴由双条件的定义可知 A↔A 是一个永真式,由等价式的定义可知 AA 成立。 ⑵因为 AB,由等价的定义可知 A↔B 是一个永真式,再由双条件的定义可知 B↔A 也是一个永真式,所以,BA 成立。 ⑶对 A、B、C 的任一赋值,因为 AB,则 A↔B 是永真式, 即 A 与 B 具有相同的 真值,又因为 BC,则 B↔C 是永真式, 即 B 与 C 也具有相同的真值,所以 A 与 C 也 具有相同的真值;即 AC 成立。 2.设 A、B、C 是任意命题公式, ⑴若 A∨CB∨C, AB 一定成立吗? ⑵若 A∧CB∧C, AB 一定成立吗? ⑶若¬A¬B,AB 一定成立吗? 解:⑴不一定有 AB。若 A 为真,B 为假,C 为真,则 A∨CB∨C 成立,但 AB 不成立。 ⑵不一定有 AB。若 A 为真,B 为假,C 为假,则 A∧CB∧C 成立,但 AB 不 成立。 ⑶一定有 AB。 3.构造下列命题公式的真值表,并求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⑴ q∧(p→q)→p ⑵ p→(q∨r) ⑶ (p∨q)↔(q∨p) ⑷ (p∧q)∨(r∧q)→r ⑸ ((¬p→(p∧¬q))→r)∨(q∧¬r) 解:⑴ q∧(p→q)→p 的真值表如表 1.24 所示。 p 0 0 1 1 q 0 1 0 1 表 1.24 q∧(p→q) p→q q∧(p→q)→p 1 1 0 1 0 1 0 1 5 1 0 1 1
第 1 章 习题解答 使得公式 q∧(p→q)→p 成真的赋值是:00,10,11,使得公式 q∧(p→q)→p 成假的赋 值是:01。 ⑵ p→(q∨r) 的真值表如表 1.25 所示。 p 0 0 0 0 1 1 1 1 q 0 0 1 1 0 0 1 1 r 0 1 0 1 0 1 0 1 表 1.25 q∨r p→(q∨r)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使得公式 p→(q∨r)成真的赋值是:000,001,010,011,101,110,111,使得公式 p→(q∨r)成假的赋值是:100。 ⑶ (p∨q)↔(q∨p) 的真值表如表 1.26 所示。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1 1 1 表 1.26 q∨p 0 1 1 1 (p∨q)↔(q∨p) 1 1 1 1 所有的赋值均使得公式(p∨q)↔(q∨p)成真,即(p∨q)↔(q∨p)是一个永真式。 ⑷ (p∧q)∨(r∧q)→r 的真值表如表 1.27 所示。 p 0 0 0 0 1 1 q 0 0 1 1 0 0 r 0 1 0 1 0 1 q 1 1 0 0 1 1 表 1.27 p∧q r∧q (p∧q)∨(r∧q) (p∧q)∨(r∧q)→r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6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0 0 0 第 1 章 习题解答 0 0 1 1 1 1 使得公式(p∧q)∨(r∧q)→r 成真的赋值是:000,001,010,011,101,110,111, 使得公式(p∧q)∨(r∧q)→r 成假的赋值是:100。 ⑸((p→(p∧q))→r)∨(q∧r) 的真值表如表 1.28 所示。 p 0 0 0 0 1 1 1 1 q 0 0 1 1 0 0 1 1 r p∧q p→(p∧q) 0 1 0 1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1 1 表 1.28 (p→(p∧q))→r q∧r ((p→(p∧q))→r)∨(q∧r) 1 1 1 1 0 1 0 1 0 0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1 1 使得公式((p→(p∧q))→r)∨(q∧r)成真的赋值是:000,001,010,011,101,110, 111,使得公式((p→(p∧q))→r)∨(q∧r)成假的赋值是:100。 4.用真值表证明下列等价式: ⑴(p→q)p∧q 证明:证明(p→q)p∧q 的真值表如表 1.29 所示。 表 1.29 p 0 0 1 1 q 0 1 0 1 p→q (p→q) q 1 0 1 0 1 1 0 1 0 0 1 0 p∧q 0 0 1 0 由上表可见:(p→q)和 p∧q 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p∧q。 ⑵p→qq→p 证明:证明 p→qq→p 的真值表如表 1.30 所示。 表 1.30 p 0 0 q 0 1 p→q p 1 1 1 1 q 1 0 q→p 1 1 7
第 1 章 习题解答 0 1 1 0 0 0 0 1 1 1 0 1 由上表可见:p→q 和q→p 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 p→qq→p。 ⑶(p↔q)p↔q 证明:证明(p↔q)和 p↔q 的真值表如表 1.31 所示。 表 1.31 p 0 0 1 1 q 0 1 0 1 p↔q (p↔q) q 1 0 1 0 1 0 0 1 0 1 1 0 p↔q 0 1 1 0 由上表可见:(p↔q)和 p↔q 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p↔q)p↔q。 ⑷p→(q→r)(p∧q)→r 证明:证明 p→(q→r)和(p∧q)→r 的真值表如表 1.32 所示。 p 0 0 0 0 1 1 1 1 q 0 0 1 1 0 0 1 1 r 0 1 0 1 0 1 0 1 表 1.32 p→(q→r) p∧q (p∧q)→r q→r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1 由上表可见:p→(q→r)和(p∧q)→r 的真值表完全相同,所以 p→(q→r)(p∧q)→r。 ⑸p→(q→p)p→(p→q) 证明:证明 p→(q→p)和p→(p→q)的真值表如表 1.33 所示。 p 0 0 1 1 q 0 1 0 1 表 1.33 q→p p→(q→p) p q p→q p→(p→q) 1 0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0 0 8
分享到:
收藏